新年礼物的选择泄露你内心秘密 (图)

标签:
礼物性格心理面相情感内心秘密运程科学八字保健个性解析测试健康 |
“给予就是索取”。在现实中,礼物从来都不是免费的馈赠。我们赠送和接受礼物的方式,暴露着我们内心的声音,期待和性格。
礼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呢?
“首先是爱的表达。”
上世纪初的人类学家马塞勒-莫斯(MarcelMauss)则认为,礼物是一种灵魂的写照。
另外勒帕斯杰还强调说:“圣诞、新年等重大节日送礼的特殊性,就在于送礼是在祈福家庭和睦这样一种特定环境下进行的。有时候,一个群体聚在一起会导致某种紧张气氛加重。这样,礼物就变成一种无可比拟的语言,让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冰释前嫌。”在送出礼物的那一刻,我们感觉自己是宽容大度的,证明自己是充满活力和爱心的。
送礼:取悦别人?还是满足自己?
上个世纪初,法国人类学家马赫塞-莫斯(MarcelMauss)专程前往新西兰的毛利部落和加拿大的印第安人部落,进行关于“古式社会”馈赠的研究。在莫斯笔下的夸富宴(potlatch)的制度下,接收者要有回馈的义务,所以馈赠礼物者期待有所回报。这样看来,送礼最多的往往是费力不讨好,决不招人喜欢的。以慷慨的名义,我们的礼物终究是出自爱的呼唤。
时至今日这位人类学家的理论仍具现实意义。像毛利族的交换制度“库拉圈”,或是印地安人的“夸富宴”一样,我们的送礼也受三个因素的约束:给予、接受(我们不能对重要人物的礼物说不)和回报(有来无往我们的关系就势必要破裂)。
说说你都送了什么?
有很多我们可以送的东西,但关键是以什么方式送出。是送到就行,还是得有品位,或是送得让众人皆知,听听心理学家马瑞思-威兰特(MaryseVaillant)是怎么分析我们送礼时常见的几种行为。
——送自己想要的礼物
小时候,有些礼物我们特别想要,可却没有得到,比如一辆自行车,一列电动火车,一个洋娃娃,这些东西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少不经事的幼小心灵里,得不到这些礼物就意味着是我们的父母送不起,那一刻,我们对爱的渴望是多么的强烈啊。
——送不可思议的礼物送贵重的礼物
有些人送礼无比慷慨,一掷千金,就像古代的帝王一样,挥霍奢靡,因为他在万人之上。过度慷慨的本质是强烈的占有欲。
——送实用的礼物:
一把分奶油水果蛋糕的小铲子,一台吸尘器,一把钻……这些实用的礼物往往是最令人失望的了。到不仅仅因为它们太土气,不够诗情画意,主要是因为它们容易引起接收人的误解。比如送给妻子一份减肥计划,给儿媳妇一个烤炉,说是对她们有所帮助,但好像是在揭人家短或侮辱人家智商呀。煞风景的问题:“那礼物有用吗?”
——送让人讨厌的礼物
有些礼物决不会体现自身的价值,让人难释重负。
——从来不送或送不好的东西的
很少送礼物的人表面上看很吝啬,其实往往背后隐藏着很脆弱的自恋情结。他们好像没有被灌输过馈赠他们可以取悦别人的观念,而是认为慷慨馈赠时就要自我呈现。与其冒让别人失望的风险,还不如少送或不送。谁跟自己的钱包有仇呢?问题:“他隐藏的是怎样的脆弱呀?”
——送代金券的
把代金券或一些钱当礼物送非常便捷。但既然你都不在乎送的是什么了,别人拿它干什么也就不用你操心了。这种无形的馈赠里包含了些含蓄的意味(不打算让收礼的人猜透自己喜好和想像力),同时也有尊重的成分在里面(即便他不知道我们是怎么送的,反正是送出礼物了)。提个私下的问题:这礼物(这钱)我收着踏实吗?
——看中送包装的
除了礼物本身,还要注意一下外观。自行设计包装或礼物,会让接收者尊重你的创造力和你为此花费的时间。但无论哪种方式,馈赠者都是在拿自己的个性下注。礼物的原创性代表了他的独特性和被认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