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武士之名而勇

(2009-12-05 10:01:15)
标签:

人文

this

日本武士

聂政

中国

杂谈

   武士一般指有勇力的宫廷卫士,地位归于小贵族,而且国外中世纪封建统治阶级的骑士也称武士。

以武士之名而勇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先周时期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地方财富积累,地方诸侯实力增强,中央集权被削弱,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注:礼崩乐坏指奴隶社会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出自清·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地方诸侯在相互争夺各自强权名利之时形成了各个集团,招揽各方人才及征募武艺高强的武力集团“武士”。历史上关于武士的典故里比较著名的有燕太子丹雇佣武士荆轲行刺秦王。

以武士之名而勇

    在兵种的性质区分里武士是石器时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步兵,一般装备有石斧和棍棒。

以武士之名而勇


   
而其实最早出现的武士部队实际上只是城市中的居民,装备上随手可得的任何能当作武器的东西罢了。虽然将这些民兵转换成武士,价格非常的低廉,但当然他们也就无法和有组织的军队匹敌了。武士通常是在更强悍的兵种训练完成前的一个过渡兵种,或者是在城市的援兵尚未到达前,提供一种暂时性的防卫武力。毕竟在这种极度危急的状况下,能有一些武士支援防卫总比什么防御都没有要来得好。所以地位低于士级别兵种。

以武士之名而勇

     武士的社会地位及效应其实都是其次,之所以能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们的武士精神。“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通常用来诠释他们,而忠诚和勇猛几乎成了武士积所有大成于一处的精髓,是被领导阶层最赏识和称颂的。

以武士之名而勇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日本武士,日本武士的思想核心自然是“武士道”。这个词随着日本侵华的劣迹升级,这个词也变得臭名昭著。武士道最初的主要理论背景是长期受中国知识分子批判的朱熹理学。自镰仓幕府后期开始,武士必须遵守“忠诚、廉耻、信义、俭朴”等美德,而到了德川幕府,一些著名的儒学家将武士道理论系统化、规范化,终于成为整个武士社会的操守典范。日本引进中国“儒”学,博其所长,推崇儒学中的“忠”,而中国了“仁”,所以,日本武士为了“忠”可以做出违反人道常规的事。日本武士的装束通常是样式独特的甲胄,而中国武士装束因时代不同而不同,有布、皮、铁等铠甲。

以武士之名而勇

     中国的武士精神在太平盛世的时候一般不多见的,就像一股隐形的鸿流,只有在国家危难或者民族屈辱的关头,武士精神就喷涌而出,激发起民众极大的爱国热情,唤醒人们极大的凝聚力及向心力。梁启超先生写过《中国之武士道》一书,可惜的是梁先生没看到中国的武士道一直存在在民众心中、自有一股潜流暗涌,而在国民危难之时也必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他认为中国的武士精神至秦汉之后就泯灭了,而义和团起义、抗击八国联军、红军长征等无不彰显着武士的精神一直在延续。梁先生也并未能够一直看到后世,当然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直抒胸臆而已了。

以武士之名而勇

    即便如此梁先生总结的武士精神却也相当精辟:

  1、常以国家名誉为重,有损于国家名誉者,刻不能忍。(先毅、栾书、雍门子狄)

  2、国际交涉,有损于国家权利者,以死生争之,不畏强御。(曹沫、蔺相如、毛遂)

  3、苟杀其身而有益于国家者,必趋死无吝无畏。(郑叔詹、安陵缩高、侯赢、樊於期)

  4、己身之名誉,或为他人所侵损轻蔑,则刻不能忍,然不肯为短见之自裁,不肯为怀恨之报复,务死于国事,以恢复武士之誉。(卞庄子华周、杞梁)

  5、对于所尊长,常忠实服从,虽然,苟其举动有损于国家大计或名誉者,虽出自所尊长,亦常抗责之不肯假借,事定之后,亦不肯自宽其犯上之罪,而常以身殉之。(先珍、魏绛)

  6、有罪不逃刑。(庆郑、奋扬)

  7、居是职也,必忠其职,常牺牲其身乃至牺牲其一切所爱以殉职。(李离、申明、孟胜)

  8、受人之恩者,以死报之。(北郭骚、豫让、聂政、荆轲)

  9、朋友有急难以相托者,常牺牲其身命及一切利益以救之。(信陵君、虞卿)

  10、他人之急难,虽或无与于我,无求于我,然认为大义所在,大局所关者,则亦锐身自任之,而事成不居其功。(墨子、鲁连仲)

  11、与人共事,而一死可以保密,助其事之成立者,必趋死无吝无畏。(田光、江上渔父、溧阳女子)

  12、死不累他人。(聂政之于其姊、贯高之于其王)

  13、死以成人之名。(聂荣之于其弟)

  14、战败,宁死不为俘。(项羽、田横)

  15、其所尊亲者死,则与俱死。(孟胜之门人、田横之客)

  16、其所遇之地位,若进退维谷,不能两全者,则择其尤合于义者为之,然时后必以身殉之,以明其不得已。(奋扬、子兰子)

  17、其初志在必死以图一事者,至事过境迁以后,无论其事或成或不成,而必循之,以无负其志。(程婴、成公赵)

  18、一举一动,务使可以为万世法则,勿令后人误学我以滋流弊。(子囊、成公赵)

 以武士之名而勇

 

 以武士之名而勇

    武士和侠盗和勇士是有区别的,个人认为,同样都具有勇,但武士优于节制,侠盗重在取舍,勇士重于勇猛。武士的气节有枝有叶,有筋有脉,有张有弛,宜动宜静间进退适度,知其位高低,明规律之循环,循世间之正道,当是真正的人中君子。

以武士之名而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习惯
后一篇:临江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