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然应对孩子的“动与静”!

标签:
育儿四岁五个月动与静 |
分类: 成长知识 |
自打小猪出生到入园读小小班前,周围的朋友都说他是个静的孩子,不愿与陌生人打招呼,遇到较熟的邻居也就是露出固有的微笑,邻居常打趣道:“小猪笑一笑就算是打过招呼了!”为此我们都有点担心,小猪一旦离开家人去幼儿园该如何与小朋友相处?很是担心“静”的性格会影响到他的与人相处!
很快小猪就去读小小班了,老师也时常说:“小猪很静,是个容易带的孩子!在幼儿园很少主动与小朋友交流,常常都是别的小朋友主动跟他打招呼!跟老师交流就更少了!”我想这跟小猪去插班有点关系,更多的还是“静”的性格使然!于是我开始对小猪灌输“动”的思想,有意无意地跟小猪说:“去幼儿园要跟小朋友玩,跟小朋友说话,跟老师说话!”小猪每每放学回家,我都会有意无意地问他在幼儿园有没跟小朋友一起玩?都跟小朋友说了什么话?星期天开始有意识地带他去有孩子的朋友家里,让小猪跟他们玩,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是各玩各的,慢慢的熟识后就有了交流了!幼儿园的老师也说“小猪开朗多了”,这让我很高兴!
一学期的小小班很快就过去了,小猪进了小班了,第一学期开学初,因为是换了幼儿园,换了环境又换了小朋友,根据小猪的慢热的“静”性格,我又开始灌输“要跟小朋友玩、要跟小朋友交流、要跟老师交流”的思想,到了期中时,有一天跟老师交流时,老师说:“小猪上课时喜欢跟小朋友说话,没认真听讲!”我愣了一下,心想可能是我灌输的“动”思想起了作用,小猪用错了场合,于是我又开始间歇性重复:“不能在上课时讲话,要到休息时才交流!”后来老师又反映:小猪在睡觉前老喜欢跟小朋友说话,影响别的小朋友!吃饭时也喜欢说话,小猪很爱玩,跟什么小朋友都能玩在一起!我又反思:难道是我把小猪变得过“动”了?我开始跟小猪说“睡觉时不能说话,吃饭不能说话,下课也不能玩得太过了”!
一段时间没听到老师说“小猪上课说话了、睡觉说话了”,我开始放松了,不再给小猪灌输要“动”起来的思想了,也不再给他灌输“静”的思想,我想:小猪的性格形成还是由他自己决定,作为家长的我不再过度干涉了,只在适当的时候指导就好,对于小猪的“静”与“动”,淡然对之!
http://s13/bmiddle/59c02ecagc17d7b3b3c6c&690
在孩子性格形成过程中,家族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教育态度对子女性格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身为家长的我们要做到:
一、 民主和谐
一个民主和谐且讲究教育方式的家庭,容易使孩子形成勤奋、勇敢、诚实、自信、快乐、进取等性格。
二、善于发现和研究孩子的“性格冲突”,促使其性格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性格形成过程中常出现一些矛盾现象,如有的孩子在学校勤奋、爱劳动、能自制,回到家里却很懒惰、任性,有的孩子时而活泼、主动、有热情,时而沉默寡言、萎靡不振正确判断哪些属于真正的性格特征,哪些属于现象或“假象”,并用生动的事例或明确的道理诱导孩子克服消极性格,保持和发展积极性格。对孩子的“性格冲突”视而不见,不加引导是不对的,这会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甚至使孩子长期陷于矛盾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