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感澳大利亚的青少年高尔夫

(2008-08-05 20:18:09)
标签:

青少年高尔夫

体育

分类: 转载
有感澳大利亚的青少年高尔夫
 

  这篇文章是来自无偿献血的博客,偶然看到,颇有感触,因为正好这段时间我带着六岁的女儿在澳州打球,亲眼看到听到澳大利亚青少年高尔夫的现状及整个国家对青少年高尔夫的支持,所以把此贴转载过来,原文作者是新浪网友“tan0287020908”在新浪高尔夫论坛的留贴,如果涉及版权事宜,作者尽可从速与无偿献血联系:)


 
青少年高尔夫(原题) 作者:tan0287020908(新浪网友)

  看新闻, 澳大利亚的Adam Scott 和Karrie Web刚分别赢取了美巡赛男子的巡回锦标赛和女子Mizuno Classic. 可能有人会奇怪, 澳大利亚, 两千万人口的小国家, 为甚么能不断地涌现出那么多高球人材呢?
  事实上, 澳洲如果不是高球强国, 会让人吃惊. 因为, 仔细看一下, 澳洲青少年高尔夫拥有惊人的才华. 这不是指一两个顶尖的青少年球手, 而是它有着深厚坚实的青少年高尔夫基础。
  在青少年高尔夫的培育方面, 澳大利亚跟美国有点不同。美国青少年比赛最初通过各地区青少年球联, 当水平上升到一定水平后, 加入到青少年国家级联赛和校队联赛Collegiate Golf。 澳大利亚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院校高尔夫球队和比赛. 很多比赛都围拢各俱乐部展开的。
  在澳大利亚, 你可以经常在不同的俱乐部遇到0差点的15 - 17岁球手. 给某一场偶然的球, 他们都有能力超过任何一个世界青少年冠军. 2004年和2006年Callaway世界青少年冠军分别被澳洲的JASON Day 和Matthew Giles 夺得. 而在他们的背后, 澳洲拥有十几位同样水平的青少年球手. 比如今年以绝对优势(18杆?)赢取世界青少年冠军Matthew Giles, 在最新的澳洲一次重要的青少年比赛里, 四轮成绩总杆差小一岁的冠军球手Daniel Nisbet15杆. Matthew Giles在澳大利亚青少年的排名只是第三。
  澳大利亚有一整套制造顶尖青少年球手的生产线. 澳大利亚体育委员会每年都跟踪世界高尔夫的最新发展提出报告, 指出这条生产线的问题所在. 根据此报告, 澳大利亚高尔夫协会接受建议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比如, 前两年是增设固定国家陪训基地(设在MOONAH LINKS), 今年增设的National Elite Development Director, 专职帮助解决顶尖青少年球手发展成为世界级职业球手过渡的问题。
  澳大利亚这条向美巡赛, 欧巡赛和日巡赛输送职业球手的生产线的中心是众多的高尔夫俱乐部(全澳大利亚共有1420个高尔夫球场, 05年八月数字). 穿梭之间的还有国家级, 省级, 地区级的高球协会. 更重要的是各省有不赢利的专门帮助青少年的高球组织和基金会. 比如: 昆省的GREG NORMAN基金会, 纽省的JACKNEWTON基金会等. 它们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获得公司赞助维持日常运作, 组织青少年的高球比赛。
  它们的赛事经常运作于不同的高尔夫球场之间, 赛事的成绩作为排名的积分, 赛事很多都具有很高的水准. 偶尔, 也有赛事由省学校运动委组织, 也有区市,或公司赞助的一些赛事. 而众多的高尔夫俱乐部则是青少年每周固定的比赛. 最主要的要数一年一度的俱乐部冠军赛(四周四轮加四轮比洞赛)和俱乐部之间的青少年对抗赛ENCOURAGE SHIELD(比洞赛4轮分区资格赛, 然后是4轮决赛). 或俱乐部之间青少年代表对抗赛JUNIOR PENNANT(大多差点5以下), 或俱乐部之间代表对抗赛MAJOR PENNANT(不少差点0或以下). 这样的比赛具有阶梯性, 由初级到高级, 在任何一个水平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散布在全国的众多俱乐部每年会举办最少一次青少年公开赛. 这样青少年球手就能够在很多不同的球场参加数量众多的比赛。
  值得一提的是, 扶持青少年是澳大利亚高尔夫俱乐部的传统. 比如: 仅象征性地收取很少的年费, 不少俱乐部每年都拨出专款用于孩子们身上. 比如: 队服, 奖品, 外出比赛的车费…... 俱乐部会员常作义务工作, 如领队. 裁判, 管理……
  这样的框架下, 澳大利亚青少年高尔夫从开始就磨练在高水平, 频繁, 激烈的比赛当中. 广泛普及的基础和白热化的竞争带来了众多的顶尖青少年球手. 而对他们来说, 澳大利亚以经给他们准备好了最后的一道工序: 公司赞助的青少年发展代表队, 省和国家级青少年代表队, 省和国家体育学院高尔夫奖学金, 固定的国家训练基地.它们都科学地, 有计划地, 免费地指导和帮助着未来之星. 等成长为省和国家业余队员, 然后, 转到澳巡赛及海外的职业比赛, 对他们大多来讲, 都已经很轻车熟路了。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高尔夫没有捷径, 必须通过漫长的积累, 快不起来. 中国高尔夫运动的提高, 今天应该有一个科学, 系统的框架. 要不, 十年过去了, 虽然很努力, 可我们还在问:”路在何方?”。
  也许中国可以借鉴澳洲的一些经验. 这需要社会(特别是高尔夫俱乐部)能给中国的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同时, 希望大家的努力不仅仅只是对少数几个顶尖球手. 最重要的是, 更多的孩子们能有机会参加到高尔夫里面来。
  很多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但, 它们很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