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hone谈开放:鲜花一定插在牛粪上
四、开放背后的真正果实
那么,开源产业发展历史给我们留下的真正果实是什么?我认为是在分工合作精神,开源只是分工合作的工具或者媒介。
历史上,微软专注软件,开放操作系统和PC硬件厂商合作,打垮了IBM。因为IBM软硬件自己一个人做。
当时市场上需要的是PC的普及。如何拥有低成本的PC
,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谁就是市场的宠儿。微软联合PC厂商解决了,于是IBM退出了….
历史上,当大家最需要用PC提高工作效率的时候,微软推出了Word在内的office。这个需求是微软自己搞定的。需要开放源码吗?或者说需要和别的厂商合作吗?不需要,因为用户不需要!直到现在,我写本文这个WordPAD足足够用了,功能我还嫌多!
历史上,企业需要低成本的解决方案,需要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时。Linux的开放源码,保证了厂商实现个性化方案的可行性。Linux或者其他软件的开源社区与千千万万的厂商就是一种合作关系。
三年前的历史上,用户呼唤个性化的手机,能上网的手机。苹果通过appstore(手机应用商店)和千千万万的开发商合作,推出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千奇百怪的各种软件。比如我和很多在用的睡觉软件、驱蚊子软件、看西瓜熟不熟的软件…
所以苹果赢了!
值得关注的是,诺基亚很早以前就做了类似appstore的商店,也是开放的。但是诺基亚的开放让他的合作伙伴做不出驱蚊子软件,所以我这个用户不喜欢,千千万万的用户用钱投票淘汰恶劣这个昔日的手机王者。
我们一定要注意,苹果不是开源了,或者不是开放了API(程序接口之类的古怪东东)才战胜了诺基亚,诺基亚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做。
那么区别在哪里?
都是开放,只是程度不同。但我们不能简单说越开放越好。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微软的操作系统相对linux几乎是封闭的,但微软很成功。Linux开放的几乎赤裸裸,版本满天飞。
熟悉这段历史的人知道,微软操作系统背后太多的第三方软件开放商,这个生态链是其竞争力的核心,Linux版本太多导致兼容性问题,各方合作成本激增。
不管怎么说,谁能通过开放整合资源,服务好用户才是真正的胜利者?置于如何开放,开放的形式,用户不关心,他们只看结果!
所以,如何开放,核心在整合资源,理顺产业分工合作的生态链。这,就是我的结论。
至于苹果和Android谁会笑到最后,从现在来看,苹果整合各方资源做的很好,用户很满意。至于google整合的Android联盟,现在能够让我们称颂的终究太少。
+++++++++++++++++++++++++++++++++++++++++++++++++++++++++++++++++++++++++++++++++++++++++++
最后一点说明:开源是开放经济发展道路上个过程或者说是里程碑,开源只是一个手段,只是开放的想法在IT领域的应用,由相对于容易的纯智慧领域(软件)首先实现罢了。在此谈开放,不是要去诋毁开源,而更是应该去支持开源,更应该看到透过开源这后,整个社会所能得到的东西。
PS:题目所言鲜花一定插在牛粪上,鲜花比喻用户,牛粪是整合各方资源的服务商。拿牛粪做比喻是相对
“开放终级理想”的清水而言的,牵强附会,标题党作风罢了,呵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