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三高考微专题:风12

(2022-07-22 15:35:14)
标签:

地理

地理试题

考试

试卷

试题

分类: 地理学法指导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大陆以外的最南端的陆地,坐落在岛屿南端的乌苏怀亚,被誉为“世界尽头的港口城市”,火地岛南部的德雷克海峡以其狂涛巨浪闻名于世,号称杀人海峡。

高三高考微专题:风12

释德雷克海峡狂涛巨浪的原因。

选择穿越德雷克海峡相对合适的季节,并解释原因。

总结德雷克海峡洋流流速的空间变化规律。

指出乌斯怀亚建设港口的优越条件。

答案位于长年盛行西风带,且基本是海洋区域,对风和西风漂流的阻挡削弱作用较小;受北部南美大陆和南部南极半岛的阻挡作用,海峡狭管效应明显,进一步加大了风浪。

夏季。原因: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气压梯度力小,西风强度较小,海上风浪变小。

北部流速快,南部流速慢;表层流速快,低部流速慢。

位于众多岛屿内部水域,并且港区为水域开阔的避风港湾,风浪较小;陆域部分地处沿海平原,利于陆地货场、交通等建设和布局。

7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读下图回答问题。

高三高考微专题:风12

(1)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

(2)分析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3)分析图示地区风能开发利用比重小的原因。

解析(1)题,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可借鉴海陆风的形成进行分析。珀斯位于大陆西岸,西临海洋,东连大陆上面积广大的沙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天。白天,陆地沙漠地区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往海洋,所以风向多变。第(2)题,珀斯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北移的西风带控制,且地势平坦开阔,风力强劲。第(3)题,从地区能源需求、区域常规能源丰歉等方面入手分析。

答案(1)珀斯西临海洋东连面积广大的沙漠(大陆);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白天沙漠地区(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往海洋,所以风向多变。

(2)南半球冬季西风带北移中纬度地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劲;珀斯位于30°S40°S西临辽阔海洋且地势平坦开阔因此风力强劲。

(3)图示地区地广人稀能源需求量小;天然气、煤炭资源丰富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要;风能密度低不稳定风能开发成本高。

820分)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高三高考微专题:风12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8分)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8分)

3)从资源的角度,评价甲地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4分)

答案1)甲地位于乙地西北侧;(2分)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2分),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洲快(2分),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海平面)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即西北风。(2分)

2)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2分),且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2分)。盛行的西(北)风(或答“与谷地走向一致的气流”,2分)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速度在谷地加快,导致风大(2分)。

3)甲地风能资源丰富;(2分)风能清洁、可再生。(2分)

9下图是新西兰地形和牧场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西兰领土由南岛和北岛组成,面积26.8万km2,人口439万(2010年),南北岛之间的库克海峡是世界上风浪最大的海峡之一尤其是在冬季,惊涛拍岸,令人叫绝。新西兰牧场广布,畜牧业发达,羊肉、奶制品、粗羊毛、鹿茸的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高三高考微专题:风12
判断新西兰牧场分布区的特点,并说明新西兰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结合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分析库克海峡冬季风浪大的原因。

答案沿海平原和坡度较平缓的山地丘陵地区   温暖湿润的气候;海运便利;国际市场需求大;技术条件和品牌知名度

西风带、海峡与西北风一致;喇叭口状海峡,两岸陡峻加剧风浪(狭管效应);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更强

102017年海南地理)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高三高考微专题:风12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10分)

答案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4分),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3分);依山面海,迎风(3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

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 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高三高考微专题:风12

高三高考微专题:风12

(1)结合材料分析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6)

(2)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6)

(3)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6)

(4)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6)

解析(1)题,根据材料信息,博斯腾湖湖水来源主要是河水,支出主要是蒸发。而近年,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蒸发主要与气温有关。蒸发的加剧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同时人为原因也可能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夏季比冬季气温高,蒸发大,使用湖水量大,水位下降多,而冬季虽然入湖水量少,但蒸发少,使用也少,随着近年全球变暖的加剧,季节差异会更小。第(2)题,由图可知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应为冬季。湖陆风现象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原理相同。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热量少,且水量最小,导致湖陆温差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且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第(3)题,湖陆风的转换早晚取决于湖、陆的气温高低,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地区。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第(4)题,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区域,湖陆风的强弱与湖陆的温差有关,温差大则风强,反之则弱。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会形成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答案(1)夏季为湖泊丰水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化导致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致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2)冬季。 原因: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水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3)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

(4)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12.(2018·广西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加利利湖(位置见下图)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内陆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海岸地势多陡峭。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水面常平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水源自北端流入,再向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不足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

高三高考微专题:风12

(1)比较加利利湖与死海水文特征的差异。(4分)

(2)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分析加利利湖狂风巨浪的形成过程。(6分)

(3)分析加利利湖的主要补给类型。(4分)

(4)简述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解析(1)题,湖泊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量多少、季节和年际变化、盐度高低等方面,根据图中加利利湖与死海的信息可知,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第(2)题,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结合材料可知,湖面地势低,温度高,东侧高原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海岸地势陡峭,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第(3)题,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包括河流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等方面。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加利利湖靠近地中海,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上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 213m,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第(4)题,湖泊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气温、降水、生物资源和水源等方面,再结合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具体分析。

答案(1)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4分)

(2)该湖湖面地势低,温度高;东侧高原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地势陡峭,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6 分)

(3)上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4分)

 

(4)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增多;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6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