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理课怎么上?研学转变教学方式,实践赋能“双减”落地

(2022-07-14 12:11:51)
标签:

地理

地理试题

考试

试卷

试题

分类: 地理新闻聚焦

  广东地理学科课积极探索基于自然和社会真实情境,开展探究式、体验式教学,转变教学方式。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通讯员 粤教研图/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双减”后,如何发展素质教育,切实提高育人水平,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1月7日下午,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南方教研大讲堂”第二十七场“研学转变教学方式,实践赋能‘双减’落地——广东省中学地理跨学科主题研学实践课例研讨活动”正式开讲。

  本次活动重点聚焦中学地理如何开展研学实践,转变教学方式;如何开展跨学的主题研学实践课程设计,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问题,通过课例展示、专家评课、教研沙龙和专家讲座四个环节,分享广东地理学科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发挥地理学科育人功能与价值,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探索。

  课例展示环节充分展示了广东地理学科课改特色和品牌。广东地理学科课积极探索基于自然和社会真实情境,开展探究式、体验式教学,转变教学方式。

  如来自揭阳第一中学榕江新城学校倪婉玲老师展示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例,采用户外实践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地理课怎么上?研学转变教学方式,实践赋能“双减”落地

  倪婉玲老师带领学生野外地貌考察

  通过组织学生在家乡开展研学考察,寻找风化作用的证据,分析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让学生理解风化作用的概念。分析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对于乡土地理不具有的冰川作用,回归课堂,通过实景图文资料开展“云研学”,分析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对比分析不同区域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差异,建立内、外辩证统一的观点。

  广东地理学科课也开展跨学的主题研学实践课程设计,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题。如来自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地理和研学旅行教研员邹金伟老师展示的研学实践课例是《深圳湾城市建设与发展》。通过组织学生到深圳的海上世界实地调查,寻找蛇口地区填海造陆的证据,并描述深圳城市发展变化。

地理课怎么上?研学转变教学方式,实践赋能“双减”落地

  邹金伟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研学探究

  通过人才公园实地调查,说明人才公园为深圳宜居城市建设所起的作用。通过深圳湾红树林实地调查,探究保护红树林在海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意义。整个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探究完成研学任务,任务融合地理、历史、生物、数学等跨学科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在研学实践中感悟人地协调,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省教育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注重跨学科主题研学课程设计,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地理学科综合性、实践性优势。这是深化新时代育人方式的变革,对落实“双减”政策,提质增效具有重大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