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地理中常见的风沙问题

(2022-07-12 12:07:02)
标签:

地理

地理试题

考试

试卷

试题

分类: 地理学法指导

 (1)沙源

  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沉积;河流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沉积。

  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

  (2)动力

  盛行风:风大、大风日数多;受地形影响(山口处狭管效应、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等),地面风速增强。

  不稳定的空气条件:如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或傍晚,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有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

  特殊天气、气候背景:干旱少雨、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

  (3)植被:冬春季节植被稀疏,地表缺少植被保护,表土疏松,沙源丰富、易起沙。

  风沙活动的危害

  (1)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

  (2)风蚀: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

  (3)污染大气: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

  (4)影响生产、生活: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

  风沙活动的防治

  (1)工程措施:

  阻沙:设置沙障阻挡风沙;

  固沙: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

  (2)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植被(保育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种草等),防风固沙;

  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

  (3)组织管理措施:

  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机制;

  制定并严格实施防沙治沙的相关法律法规;

  对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实施生态移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