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在高中地理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2022-07-11 12:04:22)
标签:

地理

地理试题

考试

试卷

试题

分类: 地理教研论文

   分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状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怎样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有效的分层教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高中地理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氛围沉闷

   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知识点,通常一节课下来,学生脑子里除了不知所然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外,其他内容几乎都不深刻。整节课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听,导致地理课堂上氛围沉闷,教学效率不高。

   2.单一的授课方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依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满堂灌”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把重点知识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背诵,不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单一的授课方式,不仅不能满足学生发展新需求,还阻碍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分层教学方式不科学

   在分层教学中,对学生不同层级的划分缺乏科学性。在地理分层教学中,对学生使用的分层方式就是结合学生考试成绩,忽视了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有的学生考试分数比较高,但是学习能力不如低分学生的情况。

   2.分层教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有的学生经过分层次后,会产生一种自己学习不好的心理,容易自卑。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通过分层次就会认为自己很优秀,存在一种优越感,产生骄傲情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成绩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

   1.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状况、学习能力以及潜在学习能力的高与低开展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在对待学生差异性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带着“好学生”或“坏学生”的眼光看待学生。结合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有所不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少讲,只讲学生不懂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难点,实现难点的突破;对于学习差一些的学生,教师应从基本知识入手,先易后难,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当堂消化。

   2.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于分层教学任务是否有效地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在开展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工作中,教师首先应该掌握班上每个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合理分配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保持进步的势头。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分层教学的相关细节,结合学生自评、日常上课表现、考试成绩以及作业完成状况等作为分层的依据,把班上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他们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基础相对扎实,学习兴趣比较高,思维能力强;第二层次的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但自觉性不是很强,成绩也不稳定;第三层次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例如,在教学海水的运动——世界洋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分层为:第三层次的学生要了解洋流的分类和分布规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前一目标的情况下,绘制洋流分布模式图,记住洋流的名称与分布;第一层次的学生要在掌握前两级目标的前提下,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对地理问题进行拓展,例如最佳航线的选择或者航海时间方面的选定等。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能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状况选择学习目标和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

   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教师开展分层教学,能有针对性的调整班上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任务,使高中地理教学任务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吃饱”“吃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能帮助学生各取所需汲取知识的营养,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更加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

   综上所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状况,利用分层教学的有利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分层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推动课堂教学有效开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作者:兴义市第二高级中学 黄亨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