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冰雪圈你应该知道的地理知识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地理教法交流 |
地球上水分总量的2.6%为淡水,其中80%为冰雪,即地球上的冰雪圈。
冰雪圈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
冰雪圈的组成
冰雪圈又称冰冻圈,冰冻圈的组成包括冰川(含冰盖和冰帽)、河冰、湖冰、积雪、冰架、冰山、海冰,以及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表)。大气圈内的雪花、冰晶、冰雹、霰等固态水也是冰冻圈的组成部分。冰冻圈在赤道附近海拔最高,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到海平面。

1. 季节性降雪(大陆雪盖)
季节变化大,冬季范围大于夏季
2. 永冻层
物质表层水分常年冻结,一些地区的永冻层上层会每年发生解冻。
3. 山地冰川
出现的高度随纬度而异,与气候平均雪线随纬度的变化相关。
4. 海冰
海洋上的冰统称为海冰。根据来源,分为咸水冰和淡水冰,根据运动状态,分为固冰和浮冰。
5. 大陆冰盖
陆地上终年不化的冰雪覆盖区,主要在格陵兰和南极大陆。

冰雪圈的变化
1. 季节变化
全球冰雪覆盖具有较大的季节变化。北半球的大陆雪盖季节变化很大,不稳定,但海冰较为稳定,南半球海冰不稳定,季节变化大。


雪线
雪线,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坡度、坡向等条件。

2. 多年变化
海冰具有很明显的年际变化,或者更长的周期,而南半球的变化又要显著得多。大陆雪盖的年际变化也较显著,且与气候的增暖变冷密切相关。

冰雪圈与气候
一是通过冰雪的反射率和冰川融化起作用,干净冰雪的反射率比土和水大得多,又由于冰川融化热和水的汽化热分别是同体积液态水升高1所需热量的80倍和539倍,因而冰雪圈在地表热量平衡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年到达地面的太阳能大约有30%消耗于冰雪圈中,冰雪下垫面的变化主要是冰盖、海冰和积雪的收缩与放大,对能量平衡为基础的气候模式有重要影响。例如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印度降水以及长江中下游梅雨都有相当的影响。

二是通过水循环影响气候,全球变暖、冰川和冰盖融化促使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扩大,蒸发增加,由海洋上水汽输送到大陆,大陆降水亦相应增加,如在2万年前的末次冰期盛时,水分集中在冰盖上,海面比现在低140米左右,现在渤海、黄海、东海等大部分转为陆地,台湾与大陆联成一片,夏季风萎缩,陆地上降水量大幅度减小,从东北到长江流域的降水可能不足现代的一半。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冰川地貌
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冰川作用。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冰川地貌。一般冰川地貌可以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两类。

试题链接
1. 冰冻圈是指地球表层存在的固态水体,主要由两极冰盖、海冰、山地冰川、冻土、积雪、湖冰、河冰等组成。2019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式向全球发布《气候变化中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指出:山地积雪、冰川和多年冻土在21世纪几乎都呈现持续退缩状态。预计到21世纪末:除南极大陆外围的冰川以外,全球冰川的冰量将减少15%~85%,北极海冰范围到21世纪末的9月份,将会减少43%,2月份将会减少8%;北半球春季积雪将减少7%到25%,北半球高纬地区近表面(3.5m)多年冻土面积会减少37%到8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目前冰冻圈的变化对岩石圈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北冰洋海岸线大面积后退
B. 高山地区冰川泥石流增加
C. 地表岩石的风化作用减弱
D. 冻土地带的土壤侵蚀加剧
(2)研究表明:短时期内,高山地区以冰川和积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冬季径流量会明显增加,其原因最可能是(
A. 冰雪面积扩大
B. 地下水补给增加
C. 降雪量增加
D. 融冰期延长
【答案】 1. C
【解析】
(1)材料显示:山地积雪、冰川和多年冻土在21世纪几乎都呈现持续退缩状态,说明全球变暖趋势明显。全球变暖会导致北冰洋海岸线大面积后退(北极海冰范围到21世纪末的9月份,将会减少43%,2月份将会减少8%),高山地区冰川融化,泥石流增加;冻土地带消融(北半球高纬地区近表面(3.5m)多年冻土面积到21世纪末会减少37%到81%),土壤侵蚀加剧;地表岩石的风化租用会增强。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据上题分析,全球变暖趋势明显,会导致融冰期延长,导致冬季时间的前后也会出现冰雪的消融,D正确。而全球变暖,冰雪面积缩小,A错。高山地区河流地下水补给情况无法明确判断,B错。冬季降雪量可能增加,但如果没有消融,也不可能导致流量增加,C错。故选D。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冰冻圈指地球表层连续分布且具一定厚度的副温圈层,亦称冰雪圈、冰圈或冷圈,由于其对气候的高度敏感性和重要的反馈作用而备受关注。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冰雪融水是其重要补给来源,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达89.6%。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河源区冰川不断消融,流域生态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影响中、下游地区的生产生活。
材料二:图1是石羊河流域水系及位置简图,图2是石羊河源头地带某冰川末端的位置界限变化图。

(1)冰冻圈的组成要素包括冰川、冰盖、多年冻土、季节冻土、_______、_________、河冰和湖冰等。自2014年8月9日以来,祁连山东段该冰川末端位置_________(前进/后退)。
(2)说明近年来祁连山冰川变化对石羊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带来的主要不利影响。
(3)针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变化情况,简述当地政府在保护水资源方面可采取的积极措施。
【答案】
(1)积雪
(2)冰川消融,流域内水资源总量减少,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冰川消融使流域内水资源变率加大(加剧旱涝灾害),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3)引导产业转型,减少水资源消耗;鼓励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剧废水排放控制,减少水污染。
【解析】
本题以石羊河流域水系及位置图和冰川面积变化为材料,涉及冰川变化的影响。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冻圈的组成要素包括冰川、冰盖、多年冻土、季节冻土、积雪、海冰、河冰和湖冰等。由图可知,冰川的面积在不断缩小,所以冰川末端的位置在不断后退。
(2)冰川面积变化的程度不同,冰川的融化量不同,为农业提供的水源也在发生变化,水量的多少,会导致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变大,产量变化大。冰川融化的速度快,冰川的体积缩小,区域资源总量减少,为农业提供的水源减少,限制农业发展的规模。
(3)水资源的数量在不断减少,为保护当地的水资源需要节约当地的水资源、减少水源污染的问题。发展节水农业,通过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产业转型,发展节水行业,减少水源消耗。减少工农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减少水污染。
整理自中学地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