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的沉积磷矿
(2022-06-24 11:09:47)
标签:
地理
地理试题
考试
试卷
试题
|
分类:
地理知识积累
|
磷矿成因有两类,一是内生的产于基性岩等的磷灰石矿床,二是沉积或沉积变质的磷块岩。沉积的占80%。沉积的主要是地层中生物遗体或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故延伸可达千公里,磷矿多成块状、鲕状、结核状的胶磷矿、羟磷灰石和碳磷灰石。在准地槽区矿层厚可达30m,P2O5含量可高达25-34%,不需选矿即可做肥料,地台区矿层常与砂岩、页岩互层、品位高的也可达25%。
我国磷矿资源丰富,类型多,可产自元古代至近代许多地层中,其中以震旦纪、早寒武世、晚泥盆世海相沉积的磷块岩最重要。而且规模巨大、品位高(P2O5达30%左右,高者甚至达38%)的多集中在中、上扬子区,故我国磷矿分布不均。中、上扬子区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部(距今约6.8亿年前后)的磷矿主要分布在湖北黄陵背斜的东翼和北翼,以荆襄、宜昌、保康等地为代表、矿石由层纹状藻磷块岩、层纹状生物屑--砂屑磷块岩等为主组成,矿层中低等菌藻类化石丰富,也有一些较高等的红藻、绿藻、疑源类化石。陡山沱组上部(距今约6.6亿年)的磷矿,即以贵州中部的开阳、瓮安-福泉为代表,矿石以块状藻磷块岩,叠选石磷块岩、红藻血磷块岩等组成,矿层中生物也很丰富,著名的瓮安生物群即产于此。下寒武统的磷矿以云南东部的昆阳磷矿为代表(包括晋宁、澄江等地),它以生物壳-即砂屑,团粒磷块岩为主组成,它也是寒武纪最早期多门类小壳生物群发育的地方。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