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古生物及沉积矿
(2022-06-21 11:06:05)
标签:
地理
地理试题
考试
试卷
试题
|
分类:
地理知识积累
|
煤是古代植物大量堆积在平原、湖泊、沼泽、海滨等地区,并被上覆地层掩埋,随着细菌作用及温度、压力的提高,植物逐渐脱水,氧、氮逐渐挥发,炭越聚越高,逐形成了泥炭,再经地壳运动,在高温、高压下,炭化进一步加剧,逐形成褐煤、烟煤,最后形成无烟煤。地球上植物虽出现很早,但只有到距今4.3亿年的志留纪出现维管植物,能适于陆地生存之后植物才逐渐登陆,最初很弱小,根、茎、叶分化不明显。但到了距今3.5亿年的石炭纪,由于气候温暖、潮湿,致使低等的蕨类植物得到空前大发展,数量增至数千种,而且不少形成高30-40米,直径2米的乔木,而且在海滨、湖滨、和平原地带形成大面积的森林,这是地史第一次大成煤期,它约占世界煤储量的50%。到了中生代随着气候干燥,蕨类衰落了,较耐旱的裸子植物如科达树、松柏类占了统治地位。到了距今2亿年的侏罗纪,全球气候又较温暖、潮湿,因而形成了第二次大成煤期,但多限于陆相盆地。到了白垩纪气候又变干燥、裸子植物逐渐被更能适应于气候变化的被子植物(也称显花植物)所代替,现代的植物世界,被子植物占了50%以上,到了新生代的第三纪,全球气候又较温暖潮湿,因而迎来了第三次大的成煤期,但它也多限于陆相盆地中。
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在奥陶纪之后就形成了陆地,到了石炭二叠纪地势平缓,加上气候温暖潮湿,故为大片森林所覆盖,为成煤创造极好条件,既使到了中、新生代,北方气候也较温暖潮湿,尽管造山运动影响,形成许多山区与盆地,但盆地里仍有大片森林,故形成了准噶尔盆地、陕甘宁盆地、抚顺盆地等等大煤矿,故北方煤矿极丰富,成为世界重要产煤区。相反我国南方石炭二叠纪多为海、故沉积了大厚度的灰岩,砂泥岩。中生代之后虽上升为陆,但多为山地,加上许多时期气候干燥,较少形成大片森林,所以南方煤矿很少,即使有规模也小。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