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津市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2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三地理试题 |
右下图表示我国某河流附近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5~17题。
15.图中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侵蚀和冲积形成
C.由地堑构造形成
16.图中河流最可能属于
A.黄河水系
C.淮河水系
17.图示地区的黄土来源于
A.东部湿润地区
C.西北干旱地区
雁荡山为浙江省著名的旅游地,其中在不同时期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地层中发育的多级岩嶂、岩槛瀑布尤为独特。下图为该类景观发育过程中的某三个阶段。读图回答18~19题。18.构成该地景观的主要岩石是A.大理岩
19.该类景观的发育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
A. 地壳下沉
【答案】:18.B 19.D【解析】 第18题,由题干可知形成该地景观的主要岩石为岩浆岩。第19题,图示景观主要是由地壳抬升、河流侵蚀而形成的。
图1中a、b、c表示北半球某区域(不包括极点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模式)。读图,回答20~22题。
20.只考虑气温与气压的关系,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
A.甲、乙、丙、丁
21.若图中a、b、c表示北半球某区域(不包括极点地区)1月份平均气压的等压(理想模式),则
A.在水平方向上,甲乙之间气流运动方向与丁丙之间的方向相同
B.甲乙丙丁四地气流运动方向是:甲→乙→丙→丁→甲
C.水平方向上,甲、乙两地之间吹偏南风D.图中坐标原点处的气压比周围气压低
22.若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且一处位于海洋,另一处位于陆地,则
A.甲地位于陆地,乙地位于海洋
C.水平方向上风从乙地吹向甲地
【答案】:20.B 21.A
第21题,气压c>b>a,甲地气压大于乙地,丁地气压大于丙地,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从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所以选B;第22题,气温c>b>a,北半球1月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气压相反,所以甲地为海洋,气压低,乙地为陆地,气压高,风从乙地吹向甲地。
二、综合题(56分)
2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约5
000多平方千米,其经济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石油化工、盐化工基地和以农业、渔业等为主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
(1)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8分)
(2)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根据黄河流域发展状况,说明其原因。(6分)
(3)分析环渤海地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的自然原因。(8分)
(1)说出图示区域的地形分布特点。(4分)
(2)图中区域南部地区有欧洲最高的山脉,山脉两侧湖泊众多,如著名的日内瓦湖,分别说明该山脉和山脉两侧湖泊的主要成因。(4分)
(3)荷兰的风车和拦海大坝是闻名世界的旅游景观,分别说明风车和拦海大坝两处景观形成的地理原因。(8分)
2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描述图示区域阿拉伯半岛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10分)
(3)一艘邮轮在12月份走最近航线由波斯湾到鹿特丹港,经过图示区域的航行状况是怎样的?(4分)
地理第三次考试参考答案
一
二
23.(22分)
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影响(受太行山影响),
(2)(6分)原因:中游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中游修建了水利枢纽工程;流域内用水量增多,入海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3)(8分)河流水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航道容易淤积;河流有封冻现象;河网密度较小,通航里程短。
24(16分)(1)(4分)南部是山地,北部是高原;地势南高北低。(2)(4分)山脉成因: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褶皱山脉;湖泊成因:冰川侵蚀而成。(3)(8分)风车:荷兰地处大陆西岸(或大西洋(北海)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力资源丰富。
拦海大坝:荷兰国土面积小,地势低洼;修筑拦海大坝可以防止海浪侵袭;利于填海造陆(围海造田)。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