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理知识点总结7

(2022-06-03 11:21:19)
标签:

地理

地理试题

考试

试卷

试题

分类: 地理知识积累

  一、荒漠化

  1、概念: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实质是一种土地退化。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干旱特征的成因: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加上山岭重重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3、西北地区以贺兰山为界,形成东、西两大区。

  4、干旱的自然特征: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人为因素的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盲目垦耕,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近代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剧增,迫于生计,农垦规模扩大,直接加剧荒漠化;现代由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问题思考】

  1、议一议: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

  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景观的过程。

  2、想一想: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西北内陆地区东部有大兴安岭、贺兰山、秦岭,南部有青藏高原,这样来自东南和西南的夏季风湿润气流对本区来讲,或是强弩之末,或受阻挡难以深入。

  (2)西部的天山、阿尔泰山则将已经长途跋涉的西风气流阻挡在外。

  (3)本区的北部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大山地作为屏障,就使得冬季来自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长驱直入,导致气候异常干燥寒冷。

  这样,西北地区夏季缺水,冬季干冷,在极端干燥的情况下,荒漠广布。强大的风力作用吹蚀地表,沙土不断移动、堆积,并发展扩大,广袤千里的荒漠自然成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

  3、想一想: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

  西北地区的人们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的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