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慧能达高三地理模拟试题分项版专题4人口、城市和交通2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三地理试题 |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新区总体规划示意图,回答6—7题。6.下列城市布局不合理的是
A.城郊农业区在A区
C.科学教育园区是C区
7.该城市鸟类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三个区,其中最适宜开展密集旅游活动的是
A.实验区
【答案】6、C 5.制约“京津两市”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及解决措施是
A.水、南水北调
6.建设“京津冀都市圈”有利于
延缓京、津逆城市化势头
加强重化工业发展
A.
【解析】
试题分析:
5、京津两市位于华北地区,降水少,人口密度大,人均水资源少,水资源短缺是主要的制约因素。为此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缓解华北地区用水的紧张状况,A对。电、天然气、煤不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B、C、D错。
6、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没有逆城市化问题,错。建设“京津冀都市圈”,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对。目前是提高城市化水平,不是加强重工业发展,错。该经济圈建立,可以推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对。所以选D。
考点: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条件及措施、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17.图中的“就业廊”最可能是
A.行政区
18.有关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空间结构属于同心圆模式
C.东南方向居住就业功能匹配较好 (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包括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图为“山东城镇化率目标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山东省
A.2011~2015年间城镇化速度快于户籍人口城镇化速度
B.2015~2020年间城镇化速度慢于户籍人口城镇化速度
C.2011~2015年间净增的户籍人口多于2015~2020年间
D.2015~2020年间净增的常住人口多于2011~2015年间
20.目前,山东省城市人口的变化对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优化产业结构
C.缓解交通压力 (右图为“某城市不同主要功能区占用土地面积空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6—7题。
6.丙功能区是
A.住宅区
7.该城市
A.地域结构接近同心圆模式
B.最适宜在6-8km处设置绿化防护带
C.4-6km处为工业集聚中心
D.商业用地面积由市中心向郊区逐渐递减(下图为“我国淮河流城某城市总体规划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规划中,适宜建高档住宅区的是
A.城中区
22.图中河流的土要功能有
A.发展养殖
【解析】
试题分析:
21、读图,城中区离市中心太近,环境质量较差,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严重,不适宜建高级住宅区,A错。城北区位于河流下游,水质差,B错。城东区距市中心较远,附近有森林,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质量好,C对。河西区附近有森林,空气质量较好,有河流做隔离带,受市中心影响较小,较适宜建高档住宅区,D对。
22、我国南方河流沿河布局,主要是河流的供水、运输功能。图中河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水源,排泄雨涝,B、C对。河流中可以发展养殖,河流也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不是河流的主要功能,A、B错。
考点:城市规划,河流在城市发展中的主要功能。
(也门首都萨那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素有“阿拉伯明珠”之称。南部港口亚丁处在欧、亚、非航线上,过往船只都在这里停泊,自古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中途站。回答6~7题。6.
影响萨那降水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7. 亚丁港成为世界重要中途港的原因是
经济发达中转物资多样
A.
(广西桂林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39.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简述杭州市区(不含萧山和余杭)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2)分析杭州城市化过程中对大气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12分)
【答案】
(1)特点:耕地、园地、林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4分)
原因: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占用耕地、园地、林草地和未利用地,导致这些土地利用类型不断减少。(4分)
(2)不利影响:工业增多,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导致酸雨增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扬尘,导致大气中悬浮颗粒增多;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加重。(6分)
措施:优化产业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强化机动车排放控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加强环保宣传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