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西安户县高三地理专题08自然灾害与防治

(2022-05-20 15:27:57)
标签:

地理

地理试题

考试

试卷

试题

分类: 高三地理试题

(43.(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1年5月1日20时30分左右,重庆市武隆县县城江北西段发生山体滑坡,造成一幢8层居民楼房垮塌。造成79死亡,数人受伤。

材料二:2011年1月,一系列的骤发洪水和泥流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的塞拉纳山地区爆发,建筑、道路等被破坏。现近14,000人无家可归,759人死亡,400人失踪,这是巴西史无前例最恶劣的一次自然灾难。

材料三:香港1100多平方公里面积,山地占60%,大量民居、道路依山而建。与内地许多地方一样,香港每年都会发生山体滑坡,曾经发生过一天死亡138人的大灾难,这一天“1972年6月18日”被称为香港山体滑坡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1)简述滑坡给三地带来的危害。(4分)

(2)三地滑坡都发生在城区,城市化过程中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滑坡的?  (6分)

【答案】(1)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会对附近道路交通造成严重威胁(答其中两点给4分)

(2)人为开挖坡脚,使山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滑坡;山体上部建房堆载,加大重力;爆破、砍伐植被等使岩体松散破碎。(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

【解析】(1)联系灾情评价的有关知识,结合分析材料可知,三地滑坡都造成人员伤亡,使财产受损。因发生在城区,还会对附近道路交通造成严重威胁。

(2)滑坡是山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整体下滑。城市化过程中,人为开挖坡脚,使山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山体上部建房堆载,加大重力,会引起下滑;爆破、砍伐植被使岩体松散破碎,引起岩体下滑。

考点:地质灾害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3月26日17时20分许,深圳福田区商报东路景洲大厦小区过道发生地陷,路面出现直径5米的大坑,约四层楼深。一名保安掉入坑中,被救出后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地2米远处是深圳报业集团的一在建工地。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地面沉降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华北地区尤为严重,累计损失高达三千多亿元。 

材料二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附近地面沉降量等值线分布图(单位:mm)。湖北省宜昌市2014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试题(1)指出图示地区地面沉降幅度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主要成因。(6分) 

(2)针对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除了加强宣传和监测外,你还能为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4分)

【答案】(1)特点:沉降幅度由东北向西南减小;沉降幅度由城区向四周减小(距主城区越近沉降幅度越大,靠近河流的地方沉降幅度较小)。成因:城区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发生沉降。 
(2)引河水对城区地下水开采层位进行人工回灌;合理开发地表水资源,控制地下水开采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公众参与。(答出2点即可)

【解析】(1)从等值线分布规律可知沉降幅度由城区向四周递减,由东北向西南减少。主要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的。(2)由于地面沉降灾害主要是由过量抽取地下水或油气等矿产资源引起的,所以预防和控制地面沉降的根本途径是合理开发地下资源,保持含水层一定的水位高度。为此采取的具体措施是: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合理开采油气;调整地下水和油气开采区(段)和开采层,避免局部地段过量集中开采;进行地下水人工补给,建立均衡开采模式,同时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除上述预防和控制措施外,对一些受地面沉降危害的工程设施以及可能产生的灾害性活动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性工程措施,以防治地面沉降活动的危害,如加固建筑物,防止不均匀沉陷。考点: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及成因,主要防治措施。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其在我国的表现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向南侵袭。寒潮会带来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24小时内超过10 ,而且最低气温在5 以下,则称此冷空气过程 为一次寒潮过程。

(1)寒潮在秋季对我国农作物的危害较严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4分)

(2) 寒潮对我国不同区域影响的差异较大,试述我国北方和南方受寒潮影响表现的主要差异。(6分)

【答案】(1)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害减产。(2)北方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和暴风雪等;南方表现为降温、冻害、冻雨等。【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寒潮的危害性。(2)南方和北方的水分、热量条件不同,因此北方和南方受寒潮影响表现存在差异。北方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和暴风雪等;南方表现为降温、冻害、冻雨等。考点:寒潮。

(43.自然灾害及防治(10分)

  2013年4月-5月,印度境内遭遇热浪袭击,最高温度达40左右,局部地区接近45。因热浪而死亡的总人数达531人。湖北省武汉市2014届高三四月调考文科综合试题据图10分析4-5月印度易发热浪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热浪的措施。

【答案】(10分)原因:4—5月该地太阳高度角答,太阳辐射强(2分);雨季未到,多晴日,气温高;(2分)  预防热浪袭击需采用综合预防措施。在经常受热浪袭击的地区,房屋建筑设计应考虑防暑设施,注意房屋通风;植树造林,扩大绿地面积;开设游泳场地;在热浪袭击之前,要根据天气预报做好供电,供水和防暑医药等的供应准备;在热浪袭击时,保证清凉饮料供应,改善休息条件,医疗条件,及时抢救中暑病人。(任意三点得6分)

【解析】印度纬度较低,4—5越该地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从图中可知,4—5月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气温高,因此易引发热浪。热浪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采取措施应减轻高温对人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房屋建筑设计应考虑防暑设施;植树造林,扩大绿地面积,减缓地表的升温;开设游泳场地,用于人们避暑;根据天气预报做好供电、供水和防暑医药等的供应准备;在热浪袭击时,保证清凉饮料供应,降温避暑;改善休息条件,医疗条件,及时抢救中暑病人。
考点:气象灾害、防灾与减灾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冰雹是一种强对流天气导致的气象灾害,直径一般为5-50毫米,最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如图)。雹的直径越大,破坏力就越大。中国每年固冰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选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 2014年以来,我国冰雹天气较为频繁:4月1日和5日云南文山遭受冰雹灾害,一人被灾害夺去了生命;4月17日,四川省广安市广批安遭到冰雹袭击,冰雹堆积厚度达6cm,为历史同期罕见。

河南中原名校2014年高考模拟仿真统一联考文综试题   试分析冰雹天气所导致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10 分)危害:影响农作物生长;危害人身安全;影响交通通讯设施;(共 6 分)措施:(1)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2)多雹灾地区降雹季节,农民下地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如竹篮、柳条筐等,以减少人身伤亡。(3)成熟的作物及时抢收,增种抗雹和恢复能力强的农作物。(4)在多雹地带,种植牧草和树木,增加森林面积,改善地貌环境,破坏雹云条件,达到减少雹灾目的。(任答2 点,共4 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根据材料,冰雹是一种强对流天气导致的气象灾害,能影响农作物生产,危害人身安全,影响交通通讯设施,造成经济损失。防治冰雹灾害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在多雹灾地区降雹季节,农民下地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如竹篮、柳条筐等,以减少人身伤亡。成熟的作物及时抢收,增种抗雹和恢复能力强的农作物。在多雹地带,种植牧草和树木,增加森林面积,改善地貌环境。用高射炮破坏雹云条件,到达减少雹灾的目的。考点: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危害,防治灾害的措施。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风灾是指大风造成的气象灾害,它包括寒潮大风、雷雨大风、龙卷风、飑线等,一般认为平均风力达6级(≥10.8m/s)或以上大风就有可能造成风灾。图16为湖北省1963~2011年大风灾情逐月分布特征图。 

福建省泉州市2014届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检测文综试题(1)归纳湖北省大风灾害的季节变化特征,并说明产生大风灾害的主要原因。(9分)

(2)指出该省农业部门防治风灾可采取的措施。(6分)

【答案】(1)(9分)春夏季多,秋冬季少(4~8月较多,9~次年3月较少(3分);春季锋面活动频繁;夏季气温高,易出现强对流天气。春季夏季农作物生长期易受灾害影响大,损失较重。(6分)

(2)(6分)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及时发布大风警报;在大风来临前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加固;种植防风林(退耕返林);培育、种植抗风能力较强的品种。

【解析】(1)读柱状图,灾害次数4—8月较多,9—次年3月较少,也就是春夏季多,秋冬季少。大风灾害其实就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从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来说明原因。春季锋面活动频繁,夏季气温高,易出现强对流天气。(2)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首先要监测预报,所以要随时收听天气预报,及时发布大风预报。风灾是极端天气现象造成的,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要改善环境,种植防风林(退耕返林),风灾造成农业损失较重,要培育、种植抗风能力较强的品种,在大风来临前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加固。

考点:自然灾害及防治。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旱灾风险是指干旱发生及其造成损失的概率。下图示意内蒙古西南部某地旱灾风险等级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旱灾风险的分布特点,并简述旱灾对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9分)

 (2)简述当地政府为减少旱灾损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1)特点:中西部风险较高,东南部、东北部风险较低。(3分)影响:导致水资源紧张(2分);危害农牧业生产(2分);加剧土地荒漠化(或草场退化,2分)。(2)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建立防减灾应急机制;完善农业灌溉设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喷灌、滴灌);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共6分。)

【解析】(1)读图,根据图例分析,该地中西部风险较高,东南部、东北部风险较低。旱灾导致水资源紧张,危害农牧业,加剧土地荒漠化程度,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2)为减少灾害损失,当地政府要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建立防灾减灾应急机制,完善农业灌溉设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采用喷管、滴灌技术。培育和推广耐候作物。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考点: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及影响,防御自然灾害的主要措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