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3

(2022-05-19 15:26:26)
标签:

地理

地理试题

考试

试卷

试题

分类: 高一地理试题

第卷(非选择题,40分)

41(18)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2009),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左图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右图为对应的气候资料[转载]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转载]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6)

(2)右图为M水坝的景观。中间白色区域为水坝,左侧为海水,右侧为河水。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8)

   水坝修建以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坝修建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4)

42.(10)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转载]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6)

降水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地表水_____;地貌多_____;土壤_____;植被_____

(2)请从实例中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4)

43(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转载]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材料2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

[转载]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1)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流向。(6)

(2)结合材料,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影响。(4分)

对于流入区:________

对于流出区:________

(3)请为解决民工流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2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C

B

D

D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C

D

B

A

D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A

B

C

C

D

A

B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D

A

C

C

C

B

A

A

B

41.  【答案】(18分)

(1)(6分)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   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8分) 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    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    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   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4分)

    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42.(10分)答案 (1)(6分)少 大 少 戈壁荒漠 有机质含量少 稀少

(2)(4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平衡功能)

43.(12分)

答案:(1)(6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显著,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生活环境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2)(4分)对于流入区:有利于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但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

对于流出区:可缓解人地矛盾,获取大量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但同时造成劳动力流失。

(3)(2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及农村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合理、有序引导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