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毓文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1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一地理试题 |
第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
1、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
C. 高模式【答案】1.C2.B
【考点定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
【名师点睛】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根据人口自然变动的特征,可将人口增长的一般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它体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1.原始型。基本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高低)
2.传统型。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低高)
3.现代型。基本特点:人口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随着两者的差距逐渐减小,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有些发达国家甚至开始出现负增长或零增长。(低低低)
山东居民自古有“闯关东”的说法,即不少山东老乡出山海关到东北发展;上世纪末,不少“东北客”又返回山东定居,导致了人口的“雁南飞”现象。据此
3、材料所述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
4、上述现象的出现,其主要原因是A.国家政策的引导
【答案】3.C4.B【解析】试题分析:3.山东居民“闯关东”该人口空间位移发生在国内,不属于国际人口迁移,A错。定居地发生了永久性或者长期改变,属于人口迁移现象,所以材料所述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故选C。
【考点定位】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名师点睛】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打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一般指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比人口迁移更为普遍和经常,流动的人口不能称为移民。人口流动分为周期流动和往返流动。
读右图“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下题。
A.
【考点定位】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地下水位上升
7、要减少城市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答案】6.B7.D【解析】
【考点定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土地的影响: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对生物的影响:栖息地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水的影响:影响水循环,水质下降。对气候的影响:影响气温、降水、日照、风向、风速、产生“热岛”、“雨岛”现象。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B.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C.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D.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答案】8.B9.C【解析】
【考点定位】城市等级体系【知识拓展】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的划分:划分标准:一般根据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城市等级:从小到大一般可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
2、城市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不同的企业和机构,为区域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吸引着区域内的居民到城市来购物、就医、上学或寻求其他服务。城市的服务范围:到城市来购买商品或寻求服务的顾客来源点的分布范围就是该城市的服务范围。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外,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城市的服务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
读下图,
11、影响c城镇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
12、a、b、c、d四地按商业网点经济效益的高低排序正确的是
A.
【答案】10.B11.C12.A【解析】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城市区位因素
读“某城市规划略图”
A
14、某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一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
A
13.N地附近有科研所和大学城,并且环境优美,因此最适宜建以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故选A。
14.大型超市要建在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的地方,图中只有处周围既有商业区、工业区,又有大学城,人口比、、处多,是大型超市布局的理想选择,故选A。【考点定位】城市功能分区
15、《晏子春秋》里晏子认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你认为橘树难于越过淮河在我国北方种植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水源缺乏
15.【答案】C
【考点定位】农业区位因素
读世界咖啡主要产地分布图,
17、在人类的影响下,美国咖啡种植的最北界线已经比图中的标注北移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A.交通
16.读图可知,图中咖啡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热带地区,而且咖啡是热带地区的经济作物,所以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热量。故选D。
17.在科技的影响下,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交通的发展可扩大市场的影响范围,政策可改变农业生产的规模,但是不能改变其种植的范围。故选C。【考点定位】农业区位因素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示意图。
19、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目前已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成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农业技术的改进
【答案】18.D19.B【解析】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农业地域类型判断
混合农业区的正确叙述有
A. 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
C.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
21、该种混合农业的主要优点有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农场主收入较稳定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与当地湿润多雨的气候相适应A.
【答案】20.C21.B[来源:Zxxk.Com]【解析】[来源:学科网]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知识拓展】混合农业
农民在自己的田地上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这种农业称为混合农业。混合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但生产形式比较稳定、分布比较广泛、商品生产有一定的规模。因此,通常所说的混合农业,即是指谷物和牲畜混合的农业。这种农业种植的作物是小麦、玉米等谷物及牧草和饲料,饲养的牲畜主要是牛、猪、羊。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其羊毛和小麦主要产于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原地区。其中,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是主要的小麦-牧羊带。
2.经营和销售 的混合农场主要是家庭经营,农场规模
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由于地广人稀,农产品多数供出口,英国为主要的出口对象。
3.灌溉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