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高考地理(上海卷)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考真题荟萃 |
(一)经过建国以来60年的奋斗,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中国正崛起于世界东方。
1.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我国近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是石油出口量不断增加铁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农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
【解析思路】:建国60年,经济发展与变化;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解读社会现象的能力。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经由石油净输出国变为净进口国,能源危机日益严重。交通运输得到幅度提高、发展,尤其西部省份,通车里程逐年增加;工业化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比重日益增大;科技、良种等农业要素的不断革新与加大投入,使粮食单产量渐增。故选:D【区分度】:低
2.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上海60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是港区布局由沿江向沿海发展钢铁工业由分散到集中郊区农业用地面积由小到大第三产业比重由低到高A.
【解析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本区域地理地理事物的发展及变化特点的了解、掌握、归纳能力。60年间的工业、城市发展,上海港的不断壮大,受水源、用地等的制约,港区布局由沿河(黄浦江)向沿江滨海(长江)发展,宝钢布局日趋集中(宝山区);城市化、工商业的不断发展、郊区城市化的推进、卫星城的崛起等使得周边郊区农业用地日益减少。该时期上海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变化为:农业比重下降;工商业比重上升。故选:B【区分度】:低
(二)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3.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4.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A.23小时56分
【解析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地球运动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运用原理解释现象的能力。涉及地球自转的意义、周期等考点。(3)地球自转可以产生的地理意义包括:地转偏向力、昼夜交替、时间产生等这些都可作为证明地球自转的论据;故3选.A(4)由题意分析,该题所指时间为“太阳日”,其长度为24小时。故4选D.
【区分度】:低
(三)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
5.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6.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解析思路】:该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的分类与判断;地表形态的塑造。(5)三大类岩石中,具有明显层理结构的是:层层堆积、固结成岩后的沉积岩。(6)四类地貌所对应的营造力分别是:石林----水蚀、沙丘----风积、海蚀柱---水蚀、V型谷----冰川侵蚀。故答案为:5. D
(四)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7.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8.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9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解析思路】:本题着重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及其对地形地貌的影响。(7)如图所示:两板块相向运动、相互挤压、褶皱隆起,其边界不会再明显展宽,故为消亡边界;图示内容,要判断出两板块属于洋块或陆块,条件缺失,从两板块的剖面特点、碰撞效果来看,应为同一性质的板块,即:皆为大洋板块或皆为大陆板块。(8)由上述判断分析,A、B、D地貌单元皆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或远离或碰撞的结果。故选:C

10.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11.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解析思路】:本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作图能力,具体而言即考查考生对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能力。(10)明确: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如下图所示
12.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
13.下面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七)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盆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
14.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很多
15. 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A.黄土塬
16.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解析思路】:实验类命题,注重对抽象原理的验证、感知。该题考查考生对下垫面性质、地表状况,与地表径流的关系。(14)海绵起到拦蓄地表径流的作用,相同降水量的情况下,会使注入盒中水量减少。选D(15)四个选项中,能具有“涵养水源”、“截蓄径流”、“增加下渗”等功能的地理事物只有湿地。选C(16)提取地理信息能力
17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18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
【解析思路】: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迁移转化能力、对抽象原理的解读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从图中提取信息:距市中心不同的各地段低价均有上涨,距离近增幅大,距离远增幅小;远郊地区范围扩大了;影响地价的关键在于:距离远近、交通通达性、环境质量,在交通条件优劣的影响下,不同地区,出现了几个峰值区域,近郊峰值区可布局的事物:种植业需处远郊,用地开阔、规整;美术馆布局需近人口稠密区。17选C
【区分度】:低
(九)迎着金融风暴挑战,2009年3月浙江海宁某村农民在村干部带领下,共同集资参股购买某国土地种植大豆。村干部介绍说:“该国一半国土位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可耕地开垦面积不到50%,该国政府鼓励外资从事土地开发……’
19.浙江海宁农民海外创业所去的国家是
20与该国相比,浙江农业区位条件不利的是
【解析思路】:该题考查考生运用材料进行区域定位、判读的能力,描述分析区域地理事物特征、对比思考的能力。“世界最大的高原”、“鼓励外资进入开发”等都是解决区域定位的关键。19选B
20选A
【区分度】:低
(十)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
21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22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该水库主要功能是
23.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
【解析思路】:该题考查考生对区内环境问题的理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交通、生产、人口高度密集,释放出大量人为热,建筑高大密集,不利于通风散热而成。长兴岛北侧水库的功效在于:拦蓄水源、蓄存水源。海水对海岸线、滩涂的侵蚀作用可从两方面分析:其一,滩涂生长速度减慢,植被保护,上游来沙量减少;其二,海浪、潮汐、风暴潮、潮差作用使海岸侵蚀不断加剧,海岸倒退。21选A
(十一)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避寒旅游逐渐流行起来。据研究,一月
25下列各组城市中,适合于冬季避寒旅游的是
【解析思路】:运用相关原理阐释生活实际问题,是该题的命题考查点。我国气候为显著的季风气候,冬季在亚洲高压的控制之下,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经常南下入侵;季风气候,靠近冬季风源地,是我国冬季偏冷的根源所在。根据题设条件:10—20度适应冬季避寒,则南昌、贵阳纬度、地形等原因受冬季风影响,气温较低,不适宜避寒。24
选B
(十二)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7分)
26.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7.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28.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
29.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30.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信息的能力,归纳、阐述观点的能力。河流水文特点的描述,要结合区域内气候、降水、地形、陆地形状等。航运价值的优劣取决于:气候----流量,落差----水流速度、航行条件;水能价值优劣取决于:水量、落差。两地降水量的多少的原因在于夏季风风向、地形、迎风、背风;水资源丰歉分析要从自然、人为两方面分析,重点阐述人为需求、污染、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水资源紧张;处于地形雨,雨影区一侧的濑户内海沿岸河流大气降水水源补给较少。
【参考答案】:26.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27.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28.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
(十三)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图回答问题。(18分)
3l.读图1判断,该海域位于
32.图1虚线所示的洋流朝
3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
34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在图2所示、、、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哪一海区?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判读、规律描述、阐释等能力。考查考生对洋流分布、性质判断、地理影响、形成原因等的分析。
【参考答案】:31.南;高;暖;升温
(十四)读下列有关瑞士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5分)
馆(右图)主体结构由两个承重的大小圆柱组成,左为“城市空间”,右是“自然空间”,主题构思为“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城市空间”的顶部是绿草如菌的屋顶。在“自然空间”参观者可以乘坐山地缆车从地面到屋顶参与奇特的乡村旅行,欣赏瑞士美丽的花卉,领略
35.瑞士位居中欧,西接法国,南邻
36.从地形和河流的特征看,瑞士享有“欧洲屋脊”、“欧洲水塔”之称的原因是
37.从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的所占比重看,瑞士的第
38.根据材料一判断,目前瑞士的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
39.从资源、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分析瑞士成为“钟表王国”的工业区位条件。
40.20加年上海世博会瑞士馆的许多设计展示了瑞士自然与人文地理特色,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列举两例说明。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区域内地理事物、地理特征的理解、辨析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35.意大利;德国;莱茵36.阿尔卑斯山脉横贯全境,地势高峻;多条大河从这里发源37.三;金融;旅游;会展38.逆城市化39.山地多,原料、能源贫乏,客观上趋向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和燃料少的工业部门;钟表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劳动力技术熟练,工艺精湛,世代相传;旅游业、会展业发达,可以为钟表业提供广阔的市场。40.山地缆车体现了瑞士山地特色;“城市空间”和“自然空间”展示了“城市与乡村的互动”,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区分度】:低
(十五)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
4l.读图1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肘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
42.图1、图2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
4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大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规律、原理解释新颖命题、非常规描述性名词;同时考查曲线图的、折线图的判读、有效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41.
44.
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同时,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经济城市化的提高。
45.填表比较苏州河徐州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
┃
┣━━━━━━━╋━━━━━━━━━━━━╋━━━━━━━━━━━━┫
┃面积
┃地理位置
┣━━━━━━━╋━━━━━━━━━━━━╋━━━━━━━━━━━━┫
┃地形区
┣━━━━━━━╋━━━━━━━━━━━━╋━━━━━━━━━━━━┫
┃气候类型
┣━━━━━━━╋━━━━━━━━━━━━╋━━━━━━━━━━━━┫
┃农业地域类型
┗━━━━━━━┻━━━━━━━━━━━━┻━━━━━━━━━━━━┛
46.读图比较1990年至2006年苏州和徐州耕地面积总体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47.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比较两地“GDP”和“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48.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两地“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合理建议。
对苏州的建议: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通过给定材料提取、分析、比较、应用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解释问题、阐述规律、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参考答案】:
45.
以下为选择部分
(十七)积极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读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49.按照可再生能源分类,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
50.读图回答拉萨河重庆哪个地区更适宜发展太阳能,并结合两地自然条件分别说明理由。
51.分析上海建设东海大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答案】:49. 可再生;太阳能与风能
50.拉萨位于我国光照资源丰富带,更适宜发展太阳能。
51.地处沿海地带,受冬夏季风影响,经济基础好,科技研发力量强;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
(十八)2009年7月22日上午上海将能观察到一次壮观的日全食。读图回答问题。
53.7月22日,月球本影扫过的地形区有
54.日食发生时,是观察太阳外部结构的有利时机,在太阳黑子、太阳风、日珥等天文现象中,最有利于观察的是
55.对上海地区而言,观察日全食和月全食的机会哪一个多?为什么?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地球运动过程中的伴随现象问题、区域地理特征、地形分布,运用已有知识、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太阳活动;日地月三天体运动中所形成的天文现象的形成机理。
【参考答案】:52.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新月0时,太阳、月球、地球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53.长江中下游;四川;成都;日偏食54.日珥55.观察月全食机会多。
B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二”的考生
(十九)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56.‘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加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57.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
58.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
59.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南美洲相关知识以及陆地环境的分异性规律的掌握程度。【参考答案】:56.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57.乙,丙.58.乙;湿带荒漠;温带草原;从沿海到内陆59.地形;海陆位置【区分度】:中
(二十)桂林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城市之一。图1、图2反映了30年来桂林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状况。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0分)
60.桂林市属于我国 61.读图1、图2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0年来,桂林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62.读图I、图2可以看出桂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63.面对成绩与问题,桂林旅游业重新定位(见表中资料)。从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等旅游资源评价的角度,任选两方面,对桂林旅游资源开发定位的变化予以评价。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图表,分析、归纳、阐述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60.华南妈祖;壮61.游客人数持续上升;旅游经济效益平稳上升;开发的高品质旅游景点越来越多60.近十几年来游客数量增速、美誉度呈下降趋势63.审美价值:“两江四湖”等景点丰富审美内容、增加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