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浙江卷)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考真题荟萃 |

C,森林土壤, 草原土壤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能力、分析能力。【关联考点】:坐标图判读、土壤结构【解题思路】:分析、判别,提取图中横、纵坐标关联信息,归纳有效解题信息:、、曲线所代表的有机质含量随图层变化的幅度不同;曲线土壤有机质土层厚度大,土壤类型有机质层厚度次之,有机质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下20厘米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少,且随土层厚度变化不明显。【答案】:1.D
2. 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A
C
3.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
C
【命题意图】:该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关联考点】:全球变暖、能源利用【解题思路】:
【答案】:2.B
读图2,完成4-5题。4.
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温带海洋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5.四季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仅分布的北半球
C.主要分布在纬度3O°—40°的大陆西岸
【命题意图】: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能力,“双基考点”把握程度。【关联考点】:气候分布与类型判断
【解题思路】:气候判读要严格把握“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仔细读取各图中的相关气候信息:温度(最高温、最低温、出现月份、各月温差大小)、降水(总量多少、各月分布差异、降水多少的分布季节),将总结出的降水与温度特点结合,即可用以描述各气候类型特点,进而圈定类型名称。四地其后分别为:温带季风、温带海洋、亚热带季风、南半球地中海【答案】:4.C
读图3,完成6-7题。6.甲地有意引进一家造纸企业,正确的选项是A.布局的甲域的工业区内。B.布局在甲乙两域行政边界处。
C.布局在甲域盛行风下风向的西南郊。D.不宜引进该企业。
7.乙域的最佳宅区和CBD应分别布局在A.处和处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读图判读能力,迁移分析能力【关联考点】:城市规划与布局
【解题思路】:
【答案】:6.D
8.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A.中期阶段
9.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化带来的有益启示是
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方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城乡统一规划。D乡村—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
【命题意图】:该题考查考生解析材料、读图分析能力。【关联考点】:城市化【解题思路】:从图中内容“卫星城”的出现可以对第8题作出判断;东京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渗透出的特点是:圆环式、放射状的发展格局,控制城区的发展,转向周边郊区发展卫星城。A选项,交通运输网的布局格局并不是根本解决交通拥挤的办法,相反,发展公交、控制城市发展规模、控制个体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更为有效B选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确立,其根本在于“付租水平”。D选项中,乡村、郊区的城市化发展应得益于城市职能的分化、企业人员的外迁等。【答案】:8.C
10.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阐释现实问题、现象的能力。【关联考点】:荒漠化分类、成因及其地域差异【解题思路】:荒漠化分为: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此生盐渍化【答案】:10.D
11.图5中,当a,c值相差时,该地的纬度值为A.23°N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对图分析能力、思考估算能力。【关联考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解题思路】:思路一:a、c所代表的冬夏至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为2δ度,将各选项代入验证。思路二:赋值,假设出该地纬度,运用正午太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H(夏至)-H(冬至)=2δ,也可求取结果。【答案】:11. B
【区分度】:中
非选择题部分
36.(30分)读图6,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4分)
(2)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12分)
(3)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8分)
(4)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判断依据是什么?(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区域图的判读能力、运用所学规律原理阐释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地理现象、问题的评价分析能力。【关联考点】: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类型与成因、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塑造、聚落与人类活动的区位选择。【解题思路】:读图,注意经纬线、海陆轮廓、地形、河流、交通线等要素。理清极昼极夜与极圈的关系、冰川侵蚀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形河流交通线气候等对人类活动分布的影响。
【答案】:(1)66.50N及其以北地区
海域面积小,海洋水汽较少(3)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3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A城的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分别为1.03、1.07和1.39,B城的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区位商的分别为0.71、1.29和0.83.据表1计算C城三大产业的区位商,利用计算结果确定上述三大产业在理论上应分别向哪座城市集聚?(9分)
(2)如果该城市群为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其以北的洞庭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实施了退耕还湖等措施,面积又开始扩大,请说明其生态意义。近年来,沿湖芦苇种植有所增加,请分析这将对洞庭湖产生什么影响?(8分)
(3)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以长江三角洲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和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内,在接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时区位优势明显,试分析长株潭城市群承接珠江三角洲玩具制造业和长江三角洲飞机制造业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9分)
【命题意图】:命题类试题,通过未知、新颖材料或命题或定义等的给出,综合考察考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迁移转化、应用信息、解决问题、阐述观点等的能力。【关联考点】:工业区位选择、“退田还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专业与区域协作。【解题思路】:略
【答案】:(1)纺织业应向C城集聚;装备制造业应向B城集聚;文化产业应向A城集聚。(2)调蓄洪水;增加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