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户县高一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试题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一地理试题 |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
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滴水叶尖”现象常年出现的地区应是常年多雨区,选项中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最易出现该现象。第2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属热带季风气候,“滴水叶尖”现象在此出现较为普遍。答案:1.D
明长城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采用了不同的构筑方法:长城的西半段全部用夯土筑成;东半段曲折延伸,外部用砖石砌成,内部夯土。据此回答3~4题。
4.长城东西两段构筑方法不同,原因是A.东半段是平原,西半段是戈壁B.东半段降水多,西半段降水少
C.东半段人口少,西半段人口多D
解析:第3题,长城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没有跨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4题,东半段外部用砖石砌成,主要是防止雨水冲刷。答案:3.D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5~7题。
5.造成图中7、8、9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
6.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3自然带相一致的是A.江南丘陵
7.关于图中9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相同B.大陆东西两岸植被类型相同
C.各处均为常绿阔叶林D.大陆西岸植被叶质较厚
解析:第5题,自然带7、8、9的差异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第6题,自然带3为热带草原带,巴西高原的自然带与其相一致。第7题,自然带9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两种气候类型,即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5.B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8~10题。
8.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
9.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
10.丙图中苔原缺失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
解析:第8题,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第9题,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差异,是热量和水分条件的组合,热量因素是主要的。第10题,苔原带的缺失是由于丙山所在的纬度低,气温高,而山脉的高度不够,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
答案:8.A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由南向北各山地雪线高度的递变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渐高经度B.渐低纬度C.先增高,后降低高度D.先降低,后增高海拔
解析:从喜马拉雅山到阿尔泰山,随着纬度升高,热量递减,雪线高度逐渐降低。答案:B
12.近几十年来,我国西部山地雪线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主要原因是()
A.生态恶化
解析: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导致山地雪线升高。答案:C
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含能量。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随经纬度的线性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15题。
13.该区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西北向东南递减
解析:结合两幅图可判断该区域地上生物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减。答案:D
14.关于该区域气候要素与生物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上生物量随年均温的升高而减少B.地上生物量随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多
C.若该区域变暖,则光合作用增强,地上生物量增多
D.若该区域变暖,则水分蒸发和蒸腾加剧,地上生物量减少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地上生物量随年均温增加而减少,随年降水量增加而增多。答案:C
15.该区域的自然植被主要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结合年均温、年降水量推断其植被为温带草原。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下面甲、乙两图为模拟的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2050年)的可能
(1)图例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为:A
(2)甲图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
(3)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来源:学科网ZXXK]
(4)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6分)
解析:本题以全球变暖引起的植被分布变迁为背景,考查地域分异规律和读图分析能力。由图中自然带分布可确定A、B的类型,C→D植被变化是由从沿海向内陆水分的变化引起。全球变暖导致自然带整体向高纬度变迁,在位置和范围分布上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7.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A是
(2)若材料二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一图中的四座山脉,那么可能属
(3)山地中M处植被可能是()(2分)A.常绿阔叶林
(4)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
(5)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原因是
(6)→→基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7)→→基带也有区别,主要影响因素是
解析:第(1)题,根据A、B、C、D山脉的位置判断。第(2)题,根据各山地自然带基带判断所属山脉。第(3)题,是阴山,基带为温带草原带,M带之上为针叶林,故M带应为针阔叶混交林。第(4)题,、、两侧自然带分布不同主要都与降水因素有关。第(5)题,是秦岭,南北两侧的气候区不同,故南北坡基带不同。第(6)、(7)题,由于基带为当地自然带,故→→基带变化体
答案:(1)阿尔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