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下学期月考试卷地理2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二地理试题 |
一、单选题:共40题
2001年,我国的华北地区水资源频频告急。为解决天津用水紧张状况,国务院决定实施引黄济津,即从位于山东东阿县的位山闸引黄河水进入天津市,全长440公里。引黄济津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水污染。因为相关地区河道污染严重,调水被迫多次改线。这次调水仅因为污水问题,就要损失用水4 000多万立方米。近年来我国每天污水排放量近1.64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全国约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据此回答问题。
1.此次调水并没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状况,要想彻底缓解华北缺水的状况,其有效的措施是
引长江水进入华北
2.关于水体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水体污染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水体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流动速度快的水体容易受到污染
【答案】1.A2.D【解析】1.组合选择题可采取排除法,从珠江调水到华北,路程遥远,工程量太大,错误;大量开采地下水加重了华北地区的地面下沉,错误;本地区河流流量小严重缺水,没有多余水量注入海洋,错误;因缺水而把部分居民搬走,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错误。故A正确。
2.本题主要考查水体污染知识。水体污染现象主要是由于人类向水体排放工农业及生活废水导致的;流动速度较快的水体中,溶解氧较多,污染物被氧化快,不易受污染,反之较易被污染。故D正确。
3.下列叙述,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使用再生纸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故D正确。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增多,许多地方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与堆积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垃圾占据了大量土地,并持续向水、大气释放有害物质,使水体、水质、大气质量恶化,危及人体健康。据此回答问题。
4.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会使水体遭到污染垃圾经过风化、雨淋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一些有毒液体就会渗入土壤,破坏土质垃圾经过强光照射,会逸出氟氯烃,影响臭氧层A.
5.有关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A.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其他类型的污染一样,污染途径单一
B.固体废弃物污染以迁移转化为主,其过程是长期的、缓慢的
C.因为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我们不必过分注意固体废弃物污染造成的危害
D.采用焚烧法处理固体废弃物,可避免大气二次污染【答案】4.A5.B【解析】
4.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不会对臭氧层产生破坏,因为垃圾当中不会释放氟氯烃,故A正确。5.固体废弃物会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式多样;当超过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危害极大,一定要注意;如果采用焚烧法处理固体废弃物,会造成大气二次污染。故B正确。
6.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成为普遍使用的电器。这些外表亮丽、功能强大的电脑从环保角度看,是一堆剧毒品的组合,这主要是因为电脑中的电池和开关中含有铬化物和水银,会造成重金属污染电脑显示器的显像管中含有铅,这种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废弃的电脑回收过程中会造成严重的污染A.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垃圾具有变化大这一特点。制造一台个人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而这些原料一半以上对人体有害。电脑的电池和开关含有铬化物和水银,会造成重金属污染;电脑显示器的显像管中含4~8盎司铅,铅会破坏人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肾脏。如果在回收利用过程中重点提取这些重金属物质,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故A正确。
7.21世纪,城市垃圾的最优处理方法是A.自然降解
【答案】D【解析】自然降解,经雨浸日晒后散发的恶臭不仅恶化周围的环境,也会产生大气污染。填埋法,会对土壤产生污染,同时在雨水的渗透下,会直接污染填埋地区的水资源。焚烧垃圾,会污染大气。故D正确。
酸雨是一种全球性的大气污染现象,早在20世纪50年代,挪威南部的5000个湖泊中的1750个就由于酸化而鱼虾绝迹,瑞典的9万个湖泊也有1/5受到酸雨的侵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8.臭氧减少及酸雨造成的危害的共同点是
A.都不危害人体健康
9.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像溶蚀严重,有些雕像溶蚀厚度已超过31厘米,比自然状态下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
A.城市上空尘埃多,使凝结核增多,导致城市的降雨增多B.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
C.大量使用煤和石油,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增加
D.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粉尘、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答案】8.C9.D【解析】
8.本题考查环境问题。A项酸雨和臭氧减少都会危害人类健康,错误;BD项都是酸雨的危害;错误。故C正确。
9.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的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亚硫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故D正确。
当地时间8日8点50分(北京时间8日11点50分),南亚次大陆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都有强烈震感,据报道仅在巴基斯坦共造成53182人死亡,75146人受伤,灾后重建资金至少需要50亿美元。据此完成问题。
10.解释该次地震需要考虑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11.防震减灾,需加强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B.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很低
C.发展中国家地震多发,其造成的损失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D.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对灾情有“缩小”作用
【答案】10.C11.D【解析】
10.南亚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故C正确。
11.A项地震发生的频率不会因人类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而发生变化,错误。B项地震是对人类造成危害程度最高的自然灾害之一,错误。C项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大于发展中国家,错误。D项建设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救援,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缩小”灾害影响。故D正确。
1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致灾因子强度
【答案】D【解析】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环境破坏等。灾情的产生是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大小并不取决于某一因素的强弱。故D正确。
13.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亳克/升的自然灾害。2006年1月20日,某报以“珠三角咸潮敲响警钟,水资源大省竟然也叫渴”为题,报道了珠江受严重咸潮威胁。以下描述中,可成为珠江咸潮成因的是南粤大地的干旱
【答案】B【解析】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故B正确。
14.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线一致的有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1000毫米降水量线
【答案】C【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的分界线;水稻、小麦杂粮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可见符合条件的是,故C正确。
读图,回答问题。
15.图中山脉属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的是A.
16.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
17.河流在乙处附近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减少
【答案】15.B16.A17.B【解析】
15.图示为黄河干支流示意图,、、、分别为阴山、贺兰山、太行山、秦岭,干旱与半干旱的界线山脉为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故B正确。
16.甲地形区为黄土高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A正确。
17.乙河段因人为引水灌溉而使河流水量减少。故B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正常年份地下潜水位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8.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
19.该地区7、8月潜水位较低,原因是
A.受准静止锋控制
20.当该地区地下潜水接受补给最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我国江淮地区正值梅子成熟的季节
【答案】18.C19.B20.C【解析】18.读图可知,该地7、8月份的地下潜水位较6月和9月低,而潜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大气降水,可知该地7、8月份的降水较6月和9月少;长江中下游平原(或江淮地区)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较少,地下潜水获得的补给少,水位较低,故选C项。
19.由上题可知,B项正确。
20.读图可知,6月地下潜水接受补给最多。6月为北半球夏季,在西南季风的作用下,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A项错误;6月为南半球冬季,巴西热带草原正值干季,草木枯黄,B项错误;6月是我国江淮地区梅子成熟的季节,6月前后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形成的连续性降雨被称为”梅雨”,C项正确;我国北方地区夏季较少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多出现在冬春季节,D项错误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1.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黄土高原
22.该地貌的对当地的影响有A.不利于发展旅游业
【答案】21.B22.D【解析】21.图示溶洞、暗河反映喀斯特地貌,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故B正确。
22.喀斯特地貌地形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地表崎岖,不利于交通建设;多溶洞、地下河导致地表水缺乏;该地降水多,由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质灾害。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