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高一下期月考地理1

(2022-04-22 13:33:20)
标签:

地理

地理试题

考试

试卷

试题

分类: 高一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读全球气温变化资料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转载]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6月月考地理【解析】

[转载]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6月月考地理【解析】
1左图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酸雨问题 B.臭氧层被破坏 C.全球气候变暖 D.水旱灾害频繁

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右图中的哪个部分出现相对明显的变化

A.增强 B.增强 C.减弱 D.减弱【答案】1C2C【解析】

1读左图可知,随时间推移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气温波动上升,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故C正确。

2读右图可知,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地面辐射,是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影响不大,大气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弱,故C正确。

下面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值线图,从外向内,数值逐渐减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转载]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6月月考地理【解析】3若为等压线图(    )

A.该地区可能会形成干热天气 B.O处盛行下沉气流C.L线的北侧可能会出现降水 D.L线南部的气温会不断升高

4若为夏季等温线图(    )A.O处可能是一个城市 B.O处中心气流上升C.O处可能是个盆地 D.O处中心气流下沉

【答案】3C4D【解析】3图示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值线图,从外向内,数值逐渐减小,若为等压线图,则图示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形成降水天气,A错误,B错误;L线是低压中心左侧的低压槽线,在槽线附近形成冷锋系统,北侧是冷锋锋后,冷锋降水在锋后,C正确;南侧是冷锋锋前,冷锋即将过境,气温将会降低,D错误。

4图示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值线图,从外向内,数值逐渐减小,若为夏季等温线图,则图示为低温中心。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农村),A错误;低温中心气流下沉,近地面下沉高压,B错误,D正确;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该地可能是山地,C错误。

下图为“甲、乙两城市1月、7月均温与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转载]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6月月考地理【解析】5下列关于甲、乙两城市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的降水类型均为夏雨型B.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乙为温带季风气候

C.甲多雨时,乙也进入了雨季D.乙多雨时,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6下列城市中,气候类型与乙城市相同的是A.北京 B.开普敦 C.上海 D.伦敦

【答案】5C6B【解析】5读图可知,甲地月均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该地位于北半球;月均温最低值大于0,该地属于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集中在7月,所以甲地应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月均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该地位于南半球;月均温最低值大于0,该地属于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集中在7月,雨热不同期,所以乙地应是地中海气候,B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类型是夏雨型,甲地的降水集中在7月;地中海气候的降水类型是冬雨型,乙地的降水集中在7月,A错误,C正确。乙地多雨时,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D错误。6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乙地是地中海气候。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开普敦是地中海气候,上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伦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故B正确。

在锋面附近,自下而上通过锋区时,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锋面逆温。下图示意abc三个锋面自下而上的气温变化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转载]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6月月考地理【解析】7锋面逆温出现的原因是A.锋面的下部是冷气团,上部是暖气团 B.冷暖气团交汇,气流运动剧烈

C.受地面辐射影响,距地表越近,气温越低 D.锋面云量较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锋面的逆温层较厚,对流运动较弱B.b锋面的逆温层气温垂直变化不大

C.c锋面的逆温层温度变化最大D.由地面至三个锋面的下界,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答案】7A8B【解析】7在锋面附近,自下而上通过锋区时,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锋面逆温。冷暖气团相遇时,冷气团冷而重,位于锋面的下部,暖气团暖而轻,位于锋面的上部,所以锋面附近自下而上气温上升,故A正确。

8读图可知,abc三个锋面逆温层出现的高度相同、厚度相同, A错误;b锋面的逆温层气温垂直变化不大,B正确;b锋面的逆温层温度变化最小,a锋面的逆温层温度变化最大,C错误;由地面至三个锋面的下界,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D错误。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转载]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6月月考地理【解析】9若该图为某地夏季山谷风示意图(G为山谷,H为山坡),则图示山谷风环流出现的时间最不可能是

A.900—1000 B.1300—1400 C.1700—1800 D.000—100

10若图中所示的是东亚季风环流(H为海洋,G为陆地),说法正确的是

A.乙表示副热带高气压中心处的下沉气流 B.丙表示东亚的冬季风

C.丁表示赤道低气压带处的上升气流 D.甲表示东亚的夏季风【答案】9D10B【解析】

9若该图为某地夏季山谷风示意图,G为山谷,气流下沉,H为山坡,气流上升,说明山坡气温高于山谷,时间应该是白天。四个选项中,该山谷风环流最不可能出现在000—100,故D正确。

10若图中所示的是东亚季风环流,H为海洋,丁表示太平洋上的上升气流(副极地低气压带),G为陆地,乙表示亚欧大陆的下沉气流,说明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时间是冬季,丙表示东亚的夏季风,甲表示高空风,故B正确。

下图为“某月3日~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转载]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6月月考地理【解析】11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线是A. B. C. D.

12以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为存在和发展前提的是A. B. C. D.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

B.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

C.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D.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

【答案】11D12D13C【解析】11过境时气压降低,应是暖锋系统;过境时气压先升后降,应是高压系统;过境时气压升高,应是冷锋系统;过境时气压先降后升,应是低压系统。锋面系统和低压系统会带来降水天气,正确,故选D

12低空辐合说明近地面是低压中心,所以该天气系统是低压系统,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是低压系统,故D正确。

13是暖锋,暖锋过境带来连续性降水,A错误;是高压系统,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B错误;是冷锋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C正确;是低压系统,过境时形成阴雨天气,D错误。

下图中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Q地常年受西风影响,PQ两地的西侧均为海洋,40°为纬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转载]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6月月考地理【解析】 14以下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中,最可能为P地的是

[转载]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6月月考地理【解析】15Q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答案】14C15D【解析】

14根据材料可知,P地位于纬度40°附近,大陆西岸地区,季节性的受西风的控制,说明图中40°是南纬,P地位于30°S—40°S之间,大陆的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在亚热带地区,月均温最低值介于015之间,D选项,最低温在20以上,D错误;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A选项,雨热同期,A错误;BC选项都是雨热不同期,都是地中海气候,B选项的最高温出现在7月,属于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C选项的最低温出现在7月,处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错误,C正确。

15根据材料可知,Q地全年受西风的控制,说明该地位于西风带内,纬度范围是40°—60°,则Q地的纬度高于40°且位于40°纬线的北侧,越向北纬度越高的是北纬,所以Q位于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内,近地面风向为西南风,故D正确。

P岛是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2010年春季,该岛的火山多次喷发,目前已进入火山喷发活跃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转载]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6月月考地理【解析】16PA.位于中纬度 B.位于北寒带C.地跨东西半球 D.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17造成图中甲、乙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盛行风、地形C.太阳辐射、洋流 D.洋流、地形

【答案】16C17D【解析】16读图可知,P是冰岛,位于60°N—66°34′N之间,属于高纬度、北温带,AB错误;冰岛受极地东风带和副极地低压带的控制,D错误;20°W经线从岛屿中间穿过,地跨东西两个半球,C正确。17图中甲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海域,等温线向北凸出,因为该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乙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山区,等温线向南凸出,因为该处海拔高于周围地区,气温低于周围地区,故D正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