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地理试题2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一地理试题 |
下图为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回答问题。19.字母M表示的环节是A.产品包装运输
20.在清洁生产中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A.从原材料开采环节评估
C.从产品废弃物处置情况评估
【答案】19.A20.D【解析】19.读图可知,M、N、P、Q分别是产品包装运输、环境、原材料加工、产品使用回收,故A正确。
20.在清洁生产中,从原料开采—产品制造—包装运输—产品使用—废弃物处理等环节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故D正确。
据统计,1月6日至14日,宁波出现5天雾霾污染天气,其中8日和12日出现5级重度污染天气。雾霾,雾和霾的统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物。回答问题。
21.雾霾天气可能使当地夜晚气温升高,其原理反映在如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A.
22.形成雾霾天气的自然因素是A.雨雪天气
23.我国东部大城市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是
A.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显著
C.建筑物密集、空气流通不畅
【答案】21.C22.B23.B【解析】21.雾霾是大气污染现象,当雾霾出现时,大气浓度上升,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近地面气温升高,图中是大气逆辐射,故C正确。
22.雾霾形成的条件是:静风、逆温、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加。雨雪天气利于大气净化,不利于雾霾的形成,A错误;尘埃颗粒多是形成雾霾的条件之一,B正确;冷空气或暖空气过境,易形成大风、降水等天气,不利于雾霾的形成,C、D错误。
23.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氮氧化合物,容易造成雾霾天气,所以汽车数量增长迅速、尾气污染严重,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B正确;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显著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物的扩散,A错误;建筑物密集,居住人口密度大,城市热岛效应增强,不易形成雾霾天气,B错误;大量使用空调,排放废气主要为氟氯烃化合物,破坏臭氧层,与雾霾天气关系不大,D错误。
下图为某山地甲、乙、丙三地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图。读图回答问题。
24.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B.该山地位于赤道附近
C.流经该山地所在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D.该山地东坡出现永久性积雪的海拔约为5300m
25.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甲地最可能分布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24.D25.C【解析】24.读图可知,甲、丙分别位于山地的东、西两坡,东坡降水少于西坡,说明西坡是迎风坡,东坡是背风坡,A错误;山麓地区月均温最小值甲地是-3,丙地是1,该地不可能属于热带地区,不可能位于赤道附近,B错误;根据题中信息无法判断该山地所在大陆西岸的洋流的性质,C错误;山顶永久性积雪应出现在夏季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甲地位于东坡山麓地区,海拔2000米,1月均温20,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海拔大约上升3300米气温就下降到0,所以永久性积雪出现的高度大约是5300米,D正确。
25.甲地月均温最小值是-3,可能位于温带地区;年降水量是350mm,应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该气候区内,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植被是荒漠,降水量200—400mm的地区植被是草原,故C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6.读“某城市用地示意图”(左图,A为主城区,B、C为卫星城)和“该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图”(右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规划在甲、乙、丙三处建以水泥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基地,你认为哪处最合理,并说明理由。
(2)根据城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图,指出该市面临的社会压力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1)甲。靠近石灰岩山区,原料丰富;靠近主干公路,交通方便。(2)就业压力大,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解析】(1)以水泥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基地的选址应考虑原料、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三地条件可知,甲地最合理,具体分析如下:甲地靠近石灰岩山区,原料丰富;靠近主干公路,交通方便。
(2)读图可知,该城市常住人口中15—64岁占79%,劳动力比重较大,就业压力大;65岁及以上人口占10.79%,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老龄化。解决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可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可以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27.阅读图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京沪高速铁路全长约1318千米,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沿线以平原为主,局部为低山丘陵区,经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设计最高时速达350千米/小时,2010年投入运营。青藏铁路线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千米,“以桥代路”的长度达159.88千米。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长度更高达1061千米,占全线长度的80%。
材料2:青藏铁路示意图。
(1)修建青藏铁路与京沪高速铁路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
(2)京沪高速铁路比青藏铁路走向更平直,请根据材料分析其平直的原因。
(3)两者都有“以桥代路”,但原因不同,试分析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原因。
【答案】(1)社会经济条件。(2)沿线地势平坦,高速铁路要求弯道小。(3)青藏铁路:沿线地区冻土多;沿线地区河谷多,给野生动物迁徙预留通道。京沪高速铁路:沿线跨大江大河多;沿线原有交通线密集;避免多占用耕地。
【解析】(1)影响铁路修建的因素有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等,但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2)高速铁路要求弯道小,根据材料“京沪高速铁路全长约1318千米,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沿线以平原为主,局部为低山丘陵区,经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和“青藏铁路线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千米,‘以桥代路’的长度达159.88千米。”分析可知,京沪高速铁路沿线地势平坦,而青藏铁路沿线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所以京沪高速铁路比青藏铁路走向更平直。(3)青藏铁路位于青藏高原上,高寒缺氧、冻土逛布、生态脆弱,“以桥代路”主要受沿线冻土分布和生物保护的影响;京沪高速铁路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沿线大江大河多,城市、交通和生产活动密度大,所以“以桥代路”主要受河流分布、原有交通线分布、耕地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A、B两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的相同点是什么?(请说出两点)。
(3)请分别说明图中A农业区与美国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经营方式的差别。
(4)说出图中B农业区与南非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经营品种的差异。
(5)简述图中B农业区发展相应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
【答案】(1)商品谷物
【解析】(1)A位于我国东北平原,属于商品谷物农业;B位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属于大牧场放牧业。(2)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A、B两地农业发展的共同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土壤、地形等方面分析,具体如下:热量、水分较充足;土壤为黑钙土,土质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3)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家庭经营,我国A地区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国营。(4)南非的大牧场放牧业主要是养羊,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牛为主。(5)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有: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
材料1:中新网2008年12月26日电: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今天下午13时45分宣布从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总航程4500海里,用时10天左右抵达任务海区。
材料2: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航线示意图。
(1)舰艇经过马六甲海峡时,风浪较________(大或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2)经过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航线,运输的货物主要是________,世界上该物资的最大输出地是________。
(3)图中正确表示该季节洋流流向的是_______(A、B),其成因是
【答案】(1)小
【解析】(1)舰艇经过马六甲海峡时风浪较小,因为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低压带(赤道无风带)的控制。(2)中东(波斯湾沿岸或西亚)石油资源丰富,该地石油输出的海上必经之地之一是亚丁湾、索马里海域。(3)题中时间是12月,北半球是冬季,南亚地区受东北季风的影响,北印度洋海区向西南方向流动,所以应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