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三地理试题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答卷表格中。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示意台湾省台东县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图中每个正方形网格的实地面积为4平方千米。读图,完成1~2题。
1.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叫坡度。甲、乙两地之间的坡度最接近A.10%
2.形成东兴与苏巴阳之间河流地貌的地质作用
A.堆积大于侵蚀
读右图某河流示意图,回答3~4题。
3.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中游落差小
4.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7月气温及年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5.该地区7月气温分布状况是
A.各城市均高于24B.处气温低于24C.太原与石家庄最大温差小于4D.与处气温相同
6.关于该地区年均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的年均降水量小于郑州 B.处的年均降水量大于处
C.山区、高原年均降水量大于平原 D.太原、石家庄年均降水量均小于600 mm
下图为“某大洲沿大陆中部某经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及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图”,分析回答7~9题。7.d地的植被类型为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8.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降水主要类型的是9.此时正值 A.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 B.好望角附近正值风浪最高季节
C.澳大利亚东南部小麦播种正忙碌 D.阿斯旺水电站的发电量进入低谷期
右图为北半球某地理事物示意图,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据此回答10~12题。10.若图示为一组等压线,则 A.处吹东南风
C.甲地位于低压槽线附近
11.若此图为等温线分布图,且甲、乙分别代表陆地和海洋,则此时
A.南极考察船正在返航B.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C.华北平原小麦生长旺盛
12.若此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水稻梯田俯视图,且a、b、c为梯田边界,则
A.甲线表示分水线,乙线表示集水线 B.a与b的高度差一定等于b与c的高度差
C.两处的海拔基本相等 D.在处肯定能看见处正在插秧的人
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13~14题。13.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A.
14.按照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以后,之前
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5~17题。15.至2005年,北京市 A.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不再超标 B.二氧化氮浓度下降幅度最大
C.二氧化硫浓度与标准之差最大 D.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均达近六年最低值
16.造成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有 沙尘频袭
A.
17.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A.重工企业迁离城区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18.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塔里木盆地
19.该地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条件是
A.光照充足
下图是我国区域产业 CO2减排效果比较示意图,回答20~21题。20.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是
A.中部地区
21.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这是因为
A.经济发达
下图为我国某地公路线分布示意图,该地区北部高、南部低。读图,回答22~23题。22.M处公路穿越的地形可能是 A.河谷
23.该地公路常遭遇的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
24.若为极昼现象,则T地极昼开始的时间大约在A.3月21日
25.除极昼现象外,还可以表示哪些现象 极夜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0分)
26.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1:下图为某地区平均年温差图 材料2:下表为上图四地中某一城市的气温、降水资料。
月份 |
气温() |
降水() |
月份 |
气温() |
降水() |
1 |
-1.6 |
77 |
7 |
24.0 |
89 |
2 |
-0.5 |
58 |
8 |
23.2 |
77 |
3 |
3.8 |
87 |
9 |
19.2 |
82 |
4 |
10.4 |
95 |
10 |
13.0 |
67 |
5 |
16.3 |
101 |
11 |
4.9 |
78 |
6 |
21 |
117 |
12 |
-0.5 |
68 |
(2)依据材料2信息写出其气温、降水特征,并判断所属城市。(6分)
27.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1:某河流(河段)流域示意图。
![[转载]湖南长沙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转载]湖南长沙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材料3:A城市水文站的河流断流统计表。
时段 |
断流年数 |
断流天数 |
径流量(亿m3) |
1991~1995 |
1 |
61 |
9.62 |
1996~2000 |
5 |
817 |
4.43 |
2001~2007 |
7 |
2 |
0 |
(2)简要说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上游来水量的变化趋势,并解释其原因。(5分)
(3)简要说明该河段断流现象的延续将会产生的主要问题。(3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转载]湖南长沙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转载]湖南长沙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现在珠峰地区海拔6300米以下,基本没有常年积雪。这一现象可能给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3中所描述的地理现象产生原因。分析要缓解这种地理现象,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29.下图是某城市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学校周边地区实地考察后绘制的某城所在地区聚落的分布特征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描述该地区聚落分布的特征。(5分)
长沙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地
理 答 案分值:10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答卷表格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解析:第(1)题,从等值线的数值变化、形状弯曲、走向等方向描述分布特点,从纬度、地形等分析原因。第(2)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气温冬季较低,最冷月在0以下,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夏雨稍多。
答案:(1)年温差向北递增,原因:纬度向北递增(年太阳辐射的变化幅度向北递增);(3分)年温差向南突出,原因:中部地势较东西两侧低平,夏季易受北上暖空气的影响,冬季易受南下冷空气影响。(3分) (2)冬冷夏热,年温差较大;年降水量较多(或接近1
000 mm),夏雨稍多(或降水季节变化较小)。(4分)城市。(2分)
27.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区域的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地段,在气候、地势、植被等方面都体现了过渡性。第(2)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上游来水逐年减少,甚至出现断流现象。这里既有蒸发量大、下渗严重的自然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原因,如过度引水、拦坝蓄水、用水量增加等。第(3)题,持续断流和缺水,影响生态环境,危及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答案:(1)地处温带季风与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2分);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温带森林向温带草原的过渡地带等。(2分) (2)上游来水逐年减少,甚至出现多年无径流现象。
(2分) 降水量减少(蒸发和下渗增加);上游水库的拦蓄,上游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加。
(3分) (3)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紧张,影响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加剧土地沙化;水利设施功能丧失;生态环境恶化。
(3分)
29.答案:(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