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东北师范附中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三地理试题 |
下图中的MP、MQ为部分晨昏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A.20°S,60°E
2.此日可能在A.1月
A.450毫米
4.该图乙处形成多雨中心的原因是
A.该地常年地处迎风坡,空气上升冷却降水多
C.七、八月份该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5.读某区域示意图,若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相差50米,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读非洲简图及非洲局部地区放大图,回答6~7题。

7.右图中甲乙之间的铁路建设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C.地表起伏,地质条件复杂

右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甲山海拔高度为1474米,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读图回答8~9题。
8.有关该山地类型叙述正确的
A.侵蚀山地
B.火山
C.褶皱山
D.断块山
9.下列四幅图中,最可能符合甲山地植被垂直差异的是
读下面“甲、乙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甲、乙两图中,a、b两地所处国家均为我国某种重要矿产进口地区,该种矿产海运至我国的最近线路必须经过的“咽喉地带”分别是
C.曼德海峡、麦哲伦海峡
11.有关甲、乙两图中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气候和自然带类型相同
C.两地均为雨热同期的气候,a地高温多雨时b地也高温多雨D.两地海拔均介于200—500之间
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12时25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南纬80°25′01″,东经77°06′58″;海拔4087米)正式开站。读南极大陆等高线示意图,完成12~14题。
13. 昆仑站正式开站时,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昆仑站当地时间(区时)为2009年2月2日15时25分B.此时为南半球暖季,昆仑站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C.昆仑站正值极昼时期D.松花江流域水量达一年中最大值
14.当科考站均为黑夜时,阳光有可能直射在A.珠江口
读下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15~17题。
16.图中
17.该岛屿适宜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读下图,回答18~20题。
18.上图四地所在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19.关于图中四地所在国家叙述正确的是
A.国地势起伏小,水能资源缺乏B.国有热带雨林分布,北部有季风现象
C.国河流有明显的凌汛现象,分布有众多的沼泽D.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是该洲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20.北半球夏至日,上图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和最大的分别是
A.和
读世界四地的关联图。回答21~22题。
21.如果图中箭头abc表示四地所在国家之间国际贸易中的某种农产品,则该农产品是
A.玉米
22.如果图中箭头b表示电子工业的区位转移,则迁入地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欧盟、美国和东亚(包括中、日、韩三个国家)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地图的“三极”。读图完成23~24题。
23.图中、、分别代表的是
24.结合所学可知,欧盟、美国和东亚在全球的优势不包括
25.
26.
A.两地所在国家均为发达国家B.乙地因位于两个大陆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C.甲地因植被破坏严重,形成典型荒漠景观D.当乙地河流枯水期时,甲地盛行风为偏南风
读“我国某种水果栽培区分布图”,回答27~28题。
28.地区栽培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充沛
下图为北京行政区划图(习惯上把东城、西城、宣武、崇文四个区称为中心城区,石景山、丰台、海淀、朝阳四个区被称为近郊区;周边其他地区称为远郊区),下表为北京市1990和2000年各区常住人口统计表,读图表完成29—30题。
29.1990年人口密度最大的两个地区是
A.海淀区
30.从1990年到2000年十年间,下列关于北京市人口的变化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C.中心城区人口有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