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2022-04-15 13:16:13)
标签:

地理

地理试题

考试

试卷

试题

分类: 高三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为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图中的MP、MQ为部分晨昏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1~2题。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A.20°S,60°E    B.20°N,120°E   C.20°S,0° D.20°N,180°
2.此日可能在A.1月   B.5月   C. 7月   D.11月
 下面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年降水量和一月份平均温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3.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分析,图中甲地的降水量不可能是        
A.450毫米         B.650毫米       C.690毫米        D.550毫米
4.该图乙处形成多雨中心的原因是       
A.该地常年地处迎风坡,空气上升冷却降水多 B.6月份,准静止锋长期停留该地
C.七、八月份该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D.夏秋季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5.读某区域示意图,若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相差50米,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A.a、b、c三地中,海拔最高的是c地    B.图中河流自北向南流
C.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D.最高处与最低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399米
读非洲简图及非洲局部地区放大图,回答6~7题。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6.图中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          C.洋流         D.海陆位置
7.右图中甲乙之间的铁路建设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A.高寒缺氧,多年冻土     B.全年干燥,沙尘飞扬
C.地表起伏,地质条件复杂             D.地势低洼,沼泽众多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右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甲山海拔高度为1474米,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读图回答8~9题。
8.有关该山地类型叙述正确的  
A.侵蚀山地
B.火山
C.褶皱山
D.断块山

9.下列四幅图中,最可能符合甲山地植被垂直差异的是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D
读下面“甲、乙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回答10~11题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10.甲、乙两图中,a、b两地所处国家均为我国某种重要矿产进口地区,该种矿产海运至我国的最近线路必须经过的“咽喉地带”分别是          A.霍尔木兹海峡、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麦哲伦海峡
C.曼德海峡、麦哲伦海峡              D.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
11.有关甲、乙两图中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气候和自然带类型相同            B.两地均处于高原地区,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
C.两地均为雨热同期的气候,a地高温多雨时b地也高温多雨D.两地海拔均介于200—500之间
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12时25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南纬80°25′01″,东经77°06′58″;海拔4087米)正式开站。读南极大陆等高线示意图,完成12~14题。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12. 图中所示科考站中与昆仑站位置基本相符的是   A.      B.     C.    D.
13. 昆仑站正式开站时,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昆仑站当地时间(区时)为2009年2月2日15时25分B.此时为南半球暖季,昆仑站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C.昆仑站正值极昼时期D.松花江流域水量达一年中最大值
14.当科考站均为黑夜时,阳光有可能直射在A.珠江口  B.新加坡  C.马达加斯加岛  D.刚果河口 
读下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15~17题。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15.图中代号表示四个城市,则其中降水最多的城市是  A.     B.   C.      D. 
16.图中   、 两地直线距离最接近A.100千米    B.200千米   C.300千米     D.2000千米
17.该岛屿适宜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A.甘蔗          B.水稻          C.棉花         D.甜菜
读下图,回答18~20题。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18.上图四地所在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    B.    C.            D.
19.关于图中四地所在国家叙述正确的是 
A.国地势起伏小,水能资源缺乏B.国有热带雨林分布,北部有季风现象
C.国河流有明显的凌汛现象,分布有众多的沼泽D.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是该洲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20.北半球夏至日,上图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和最大的分别是  
A.和        B.和            C.和        D.和
读世界四地的关联图。回答21~22题。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21.如果图中箭头abc表示四地所在国家之间国际贸易中的某种农产品,则该农产品是  
A.玉米         B.小麦       C.稻米         D.大豆
22.如果图中箭头b表示电子工业的区位转移,则迁入地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地价因素     技术因素   劳动力因素   资金因素A.          B.            C.            D.
欧盟、美国和东亚(包括中、日、韩三个国家)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地图的“三极”。读图完成23~24题。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23.图中、、分别代表的是 
  A.欧盟、美国、东亚          B.美国、欧盟、东亚    
  C.欧盟、东亚、美国           D.东亚、欧盟、美国
24.结合所学可知,欧盟、美国和东亚在全球的优势不包括
  A.制造业出口总额           B.热带经济作物产值 
  C.市场广阔                 D.城市化水平
    下图中甲、乙是所在国家的两个重要城市,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25~26题。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25. 图中乙城市位于甲城市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26. 有关甲、乙两地及附近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所在国家均为发达国家B.乙地因位于两个大陆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C.甲地因植被破坏严重,形成典型荒漠景观D.当乙地河流枯水期时,甲地盛行风为偏南风
读“我国某种水果栽培区分布图”,回答27~28题。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27.图中水果栽培区的分布反映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A.整体性     B.地域性   C.季节性   D.周期性
28.地区栽培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充沛       B.热量丰富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
下图为北京行政区划图(习惯上把东城、西城、宣武、崇文四个区称为中心城区,石景山、丰台、海淀、朝阳四个区被称为近郊区;周边其他地区称为远郊区),下表为北京市1990和2000年各区常住人口统计表,读图表完成29—30题。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29.1990年人口密度最大的两个地区是
A.海淀区   朝阳区      B.丰台区   西城区C.宣武区   崇文区             D.东城区   石景山区
30.从1990年到2000年十年间,下列关于北京市人口的变化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各区的人口都有明显的增加     B.人口重心明显向市区南部移动 
C.中心城区人口有下降的趋势     D 人口进一步向中心城区集中
读图,回答31~32题。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31.图中A、B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A.小麦、水稻        B.小麦、谷子     C.玉米、水稻                    D.水稻、小麦
32.影响A、B两地粮食作物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条件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水热条件不同                  D.耕作制度不同
读“我国局部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回答33~34题。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33.图中代号所示地区中,降水量最少的是A.      B.                 C.          D.
34.托克逊比呼和浩特  A.海拔高气温低   B.年太阳辐射量小 C.日照时间较短  D.气温年较差较大
读我国东部某历史名城分布示意图,回答35~36题。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35.有关图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B.交通运输的改善是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C.丰富的水能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D.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不大
36.城中甲地为一钢铁厂,因城市发展需要,欲将钢铁厂迁往周边小城镇,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建钢铁厂的是
A.          B.          C.          D.
从山东省东营市中心向东南13千米有一片盐碱地。2008年底,美国杜邦公司在此建设了化工厂,它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湿地25千米。读图,回答37~38题。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37.杜邦化工厂在此设厂的区位优势不包括
A.沿海的地理位置    B.有胜利油田的油气资源C.该地区经济技术高度发达     D.靠近黄河,水源较充足
38.化工厂一般都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该工厂可能造成的主要污染有   对大气造成污染    有严重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对沿海水域造成污染对自然保护区造成严重噪音污染    
A.             B.           C.         D.
读某城市略图,判断39~40题。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39.下列有关图中工业布局合理的是 A.自来水厂   B.服装厂     C.炼油厂       D.自来水厂
40.该城市将新城区建在老城区以西的河流对岸,最可能的原因是 
A.新城区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B.尽量少占农田,保护耕地资源
C.方便与老城区的联系             D.新城区地势平坦开阔,发展空间大   

二、综合题(4小题,共60分)
41.(12分)根据材料和我国某地区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O,7月平均气温24.6。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3分)

(2)分析有利于图示区域西北部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4分)

(3)图示地区东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什么?(2分)请说出适宜发展该种农业类型的原因。(3分)

42.(13分)读右侧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L地区湿地广布的自然原因。(5分)

(2)试分析图中人口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5分)

(3)A城市所在区域为俄罗斯东部重要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工业区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3分)

43.(19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世界某区域略图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资料二:
气候变化是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深远的挑战之一。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 时40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图中A城市开幕。此次大会将持续11天,有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将参加峰会。全球变暖是此次大会关注的焦点,科学家预测,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范围将在1.1~6.4度之间。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资料三:  A城市1961-1990年气候资料统计表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1)从北京到A市飞行时间为14个小时,从A市机场到全球气候大会会议地点需要1小时,为节省时间,北京某参会记者适宜选择的航班时间(北京时间)为       (2分)。
A.12月6日19时  B.12月7日19时    C.12月7日2时    D.12月6日2时      

(2)分析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4分)

(3)据资料三概括A城市气候特征(3分),并分析其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

(4)图中C海区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请分析该海域盐度低的形成原因。(5分)

(5)B处为一运河,请写出该运河的航运意义。(2分)

44.(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两区域图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材料二 甲国某一物流公司已获乙国政府授权,取得了乙国130万公顷可耕地的使用权,租期为99年。据悉,甲国公司将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并将粮食船运回国。
(1)写出图中A、B两海峡名称:A             ,B               。(4分)
(2)据图分析,一月甲国所在半岛北部m地和南部n地的温差为        。(2分)
(3)与七月份相比,一月份m、n两地的温差较大,请分析两地一月份温差较大的原因。(5分)

(4)分析甲国在乙国租地发展农业的主要原因。 (5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为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
吉林东北师范附中2010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
二、综合题(4小题,60分)
41.(12分)(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3分)(2)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雨热同期;土壤较为肥沃;灌溉条件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4分)(3)适宜发展林业和果业(2分)原因:该地区降水集中,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可以发展林业和果业。(3分)
42.(13分)(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空气湿度大);地势低,水流不畅;冻土层为隔水层不利水的下渗;凌汛使河水泛滥,溢出河道成淤水。(5分)(2)人口南多北少(西南多,东北少)。(2分)    原因:该区域纬度高,温度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温度较高。(3分)(3)(石油、煤、铁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国家政策,交通条件改善(修建铁路)(3分)
43.(19分)(1)C   (2分)(2)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毁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引作用减少。(4分)(3)特点: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降水日数较多,降水季节分配均匀。(3分)     成因:常年受来自大西洋的湿润西风控制;沿岸北大西洋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四周是海洋,海洋影响大。(3分)(4)受西风带影响,雨水较多;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四周有多条河流淡水注入;海区闭塞,与外海的通道又浅又窄,盐度高的海水不易进入。(5分)(5)是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最安全、最便利、最短和最经济的路线。(2分)
44.(16分)(1)朝鲜海峡、莫桑比克海峡(4分)      (2)20(2分)   (3)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m 地比n 地太阳高度低、昼长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少。冬季风对m地影响大。(5分)(4)甲国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甲国有资金和技术优势;乙国水热条件好,农业较落后,土地租金低;两国均临海,可以利用廉价的海运来运输粮食。(5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