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栾川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模拟测试题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三地理试题 |
2008年9月6日,我国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该卫星可以及时、全面获取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等信息。据此完成1~2题。
1.该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2.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织拟用该卫星的数据进行自然灾害监测研究。下列选题不适合的是(
3.下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较不合适的是(
A.处种植水稻
4.实地调查,图中处的年降雨量明显比处少,形成原因是(
A.处位于山脊,蒸发量少
C.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
5.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6.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7.若图中日期为3日和4日,则北京时间为(
8.有一架飞机准备从Q点起飞,沿图中虚线示意路线飞行,至M点降落,则(
10.在图乙中,青岛市的风向最可能是(
11.在这6个小时中,风力明显加大的是
13、产业转移伴随着文化的扩散,其文化扩散类型是(
读右图,回答14-15题
14 有关图中四地天气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A 甲地风向为西南风B 乙地气温较高C 丙地风速最大D 丁地气压最低
15 关于戊地天气系统的正确组合为(
16.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17.世界湿地目的的主题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18.河流名称与图序相符的是(
19.关于河流流域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20.当人影朝向正北时,北京时间为7时,当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21.下列地点中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是
22.此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二、综合题(共2题,56分)
23、(36分)读规划中的兰(州)厦(门)铁路及沿线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兰厦铁路线的走向_________________;影响其走向的决定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4分)
分析比较A、B两城气温年较差的大小及原因。(10分)
24.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20分)
1.指出墨累达令盆地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应对措施。(4分)
参考答案:1-5ACCCB
23、(共36分)(共4分)西北——东南走向(2分);
社会经济因素(2分)(共10分)A城气温年较差小于B城(2分)。原因:A城地处四川盆地内部,其北面的秦巴山地阻挡了冬季北方吹来的冷空气,因而冬季气温较高(2分);夏季,A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所以气温年较差小(2分)。B城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冬季北方吹来的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影响B地,使其冬季气温较低(2分);夏季,B城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气,气温较高;所以气温年较差较大(2分)。故A城气温年较差小于B城。
(共4分)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2分);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分)。(共8分)D处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水流平稳(2分);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2分);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2分);河网稠密,水网密布,水系发达,通航里程长(2分);流域内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客货流量大(2分)。(任答四点得8分。)(共10分)生态问题:(泥沙淤积造成的)湖泊萎缩及洪涝频繁(任答一点得2分。)。依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2分):该问题主要与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2分);而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2分),因此湖、江、山应当综合治理(2分)。
24.(20分)(1)气候干旱,降水少,(1分)应对措施:跨流域调水(东水西调);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培育耐旱的农作物;调整麦田、放牧地、休耕地的比例(调整农业用地结构)等。(有3点,得3分)
(2)珠江三角洲:为基塘生产方式。在低洼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2分)塘中养鱼,基上种植甘蔗、桑树、果树、花卉、草等。(2分)优点:蚕沙、蔗叶养鱼,塘泥肥田,充分利用农业资源;(2分)改善水患,保持土壤肥力;(2分)农产品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农民增收。(2分)墨累达令盆地:为混合农业区。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使农场成为良性农业生态系统;(2分)养羊与种麦农闲、农忙时间错开,能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生产;(2分)农民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决定种麦和养羊规模,具有良好市场适应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