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卷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读“中国劳动力资源及其变化预测图”,回答1~2题

1.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达13亿,此时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约为A38% B48% C58% D.68%
2.未来劳动力资源的变化趋势是
A.劳动力老化的趋势加剧 B.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C.年轻人劳动就业困难 D.老年人退休年龄提前
读“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回答3~5题。
3.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为A.320毫米 B.450毫米 C.650毫米 D.280毫米
4.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旱涝灾害有规律地交替出现 B.基本是三年一旱,五年一涝
C.气温与降水呈正相关联系 D.半个世纪来,平均每年气温上升0.5
5.华北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可能会影响 农作物的生长期缩短 植物病虫害减少 供暖的能源消耗减少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剧 土壤的盐渍化加剧 常绿阔叶林面积增加
A. B. C. D.
读图3,“沿20°N纬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6~8题。

6.B处地形的主要特征为
A..高原为主,山河相间 B.久经侵蚀,高度不大C.地面崎岖.喀斯特地形发育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7. 盐度最高的水域是A. A B.C C. E D.M
8. D所在国家的主要气象灾害是A.
飓风 B. 旱涝 C. 夏季暴雨 D. 干热风
下图为30°纬线经过的某区域,读图回答9~10题

9. M点的气候特征可能是 A.
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小 B. 终年炎热,降水较少
C.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D.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0. M点的位置可能在A.
几内亚湾西海岸 B.
欧洲西部C. 秘鲁沿岸 D. 南美洲西南海岸.
以下各图中的箭头,从外向内依次表示:地球自转方向,中纬、高纬盛行风向。据此回答11~12题
11. 表示正确的一幅是

12. 受地球自转影响最大的盛行风带是 A.
亚洲季风 B. 低纬信风 C. 中纬西风 D. 高纬东风
读北半球某地(50°N)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13~15题
13.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A.
甲 B. 乙 C.丙 D.丁
14. 丁地盛行风向是 A.
偏南风 B. 西风 C.东风 D.偏北风
15.若甲乙两地各有一火电站,向大气中排放的废气量相等。此时,近地面大气污染较重的是
A. 甲 B. 乙 C.丙 D.丁
下表是四条河流集水区输沙量的三种组成。读后回答16~17题:
16.表中哪一条河流的单位输沙量最多 A.甲 B.乙 C.丙 D.丁
17.有关表中四个集水区输沙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集水区的面积与溶解质关系成反比 B.集水区越大,总输沙量越小
C.集水区的悬移质与集水区面积成反比 D.集水区越大.单位输沙量越小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8~19题
18. B地发展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 地形 B.降水 C. 水源 D.热量
19. A
C两地主要生态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土壤盐碱化 C. 土地沙化 D. 森林锐减
读“中国农作物分布上限高度示意图” 回答20~22题
20. 分别对应的农作物是
A.甘蔗 春小麦 单季稻
双季稻 B.单季稻 春小麦 双季稻
甘蔗
C.春小麦 单季稻 双季稻
甘蔗 D.春小麦 单季稻 甘蔗
双季稻
21. 影响农作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 A.
积温 B. 降水 C. 土壤 D. 光照
22. 决定广东、云南地区农作物种类较多的因素是
A.
海陆位置热量 B. 降水地形 C. 纬度气候 D.纬度 地形
下面照片为美国航天飞机所拍摄到的地球表面某地区.照片中每个圆圈面积约0.8平方千米。请回答23~25题:
23.照片中的圆圈属于何种土地利用类型 A.滩涂 B.农地 C.沼泽 D.工厂
24.照片中非圆圈的背景部分是何种土地类型覆盖 A.沙漠 B.水体 C.草地 D.森林
25.本区最可能位在下列哪一地区 A.美国东部 B.中美洲 C.南亚 D.中东
当整个西半球正好进入“夜半球”时,我国科学考察船上直立桅杆的影子不见了。据此回答26~27题
26.考察船的地理位置是 A.
0°,110°W B.
0°,70°E C.
0°,110°E D.0°,70°W
27. 此时,考察队员看到的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
印度洋上风平浪静 B.
太平洋上波涛汹涌 C.
大西洋上空阴霾密布 D. 舰旗招展,万里无云
图中线段为全球某日某时刻的昏线,b点为昏线的中点,刻度为经度,c点位于北半球。读图回答28~30题
28.北京时间是A.
0:00 B. 8:00 C.
12:00 D.20:00
29. 此时 A.
西安地区昼长夜短 B.
地中海气候温和湿润 C.
华北平原小麦返青 D.南疆长绒棉正值收获
30. a点西侧的日期比东侧早一天时
A.
a点正午太阳高度大于c B.
b点自转线速度小于a C.
c点地方时为0:00 D.a点地方时早于b 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本卷共3小题,共40分。
31. (7分)读某区域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等高线,则b河流的流向是
(2)若a为大陆等温线,说明b的地势较(高或低)
(3)若a为等压线并向高数值凸出,b的天气可能是 判断理由
(4)若a为太平洋海域的等水温线,则该海域可能在 描述该海域等温线的走势,并解释成因
32 (15分)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读“中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概括中国荒漠化土地分布的特点
(2) 简述新疆荒漠化土地的类型,并分析荒漠化土地所占比例最大的自然原因
(3) 说明中国冻融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地区和形成原因
(4)导致荒漠化土地不断扩大的人类活动有哪些?你认为人类该如何防治?
33.(18分)下面两图中的虚线为一月0等温线,读图回答问题。
(1). 简述甲乙两图500N地区的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差异: 原因: 甲: 乙:
(2). 、两国均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试分析共同的社会经济因素。
(3).
如果在乙图中的A地布局钢铁工业,试分析其有利的自然区位因素。
(4). 为促进流域内经济综合发展,请你对图中、两河的航运价值和综合开发价值进行对比评价.
参考答案

31.(共7分,每点1分)(1)由南向北 (2)高 (3)阴雨; b为低压,空气上升易成云致雨(4)
美国的西海岸(北太平洋东岸)
向南(低纬)凸出; 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32(共15分,每点1分) (1)类型多; 面积大
; 分布广(3分)(2)风蚀荒漠化 ;
土地面积大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 多大风(3分)(3)青藏高原; 地势高气候寒冷;冻土随季节变化(3分)(4)不合理耕作; 滥砍滥伐;
用水不合理; 超载放牧(言之有理均可得3分)恢复自然植被(退耕还林、还草) 合理利用水资源 合理放牧 建立人工草场 打机井兴修水利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言之有理均可得分)(3分)
33.(共18分,每点1分) (1)
甲图中500N地区终年温暖湿润降水均匀(1分);乙图中500N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降水较多(1分); 原因是: 甲区域地处西风带(1分), 西部沿海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流经(1分),(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南北,有利于暖湿的海洋气流深入内陆,)所以冬季温暖湿润。
乙区域地形区南北纵列分布(1分),中间为广阔的大平原有利于冬季风南下(1分),所以冬季寒冷干燥.
(2)便利的交通运输; 发达的工业; 先进的科技; 市场广阔; 劳动力素质高; 国家政策支持等。(言之有理均可得3分) (3)接近铁矿产地;便捷的水陆交通(五大湖水运);丰富的水源(3分)。 (4)
河: 无冰期,无明显汛期水流平稳(1分);航运价值高(1分);但流程短,流经平原区水泥蕴藏量不大,综合开发效益不如(1分). 河: 流程长,流域面积广,流经地形区多样,综合利用价值高(1分);可发电、可航运等(1分);但冬季有冰期,汛期在夏季(冬季枯水期),航运价值不如河(1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