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第二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三地理试题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0年8月5日,我国六个因“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命名的丹霞地貌,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1为“六个丹霞地貌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日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2.图2为“丹霞地貌发育阶段模式图”, 读图判断A.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为岩浆活动形成的喷出岩
B.地壳运动和风化侵蚀作用是丹霞地貌形成的内外动力
C.裂隙的发育程度对丹霞地貌的形成影响较小D.六地湿润的气候不利于风化作用进行
图3中PN、QN分别为一段纬线和晨线,P、Q两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且纬度相差21°34'。Q点此时日出正北方,且当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读图完成3-4题。
3.P点纬度为
A.55°S
C.55°N
4.图4与图3吻合的是
A.
图5是“某地气温年较差(单位:)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处等值线大致为南北方向延伸
C.甲、乙两地附近海域均有暖流经过
6.由图中数据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大陆西岸的降水量多于东岸
C.大陆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
2011年1月我国某省再次出现大面积持续冻雨天气。读图6完成7-8题。7.
若甲为该省省会城市,则甲可能为A.拉萨
8. 导致甲地区 连续冻雨天气的主要原因是A.气旋过境 B.冷空气持续补充C.锋面长期停留 D.反气旋影响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类。图7为“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图中分别表示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引水、跨流域调水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D.
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引水、人工降水
10.有关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箭头和排水构成的系统是清洁的、可持续的
B.箭头、能够保证区域地表水的平衡C.地下水经过地层的过滤,不会被污染
D.科学处理排水及箭头、,可以保证的质量
图8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小明去图示地区游玩,发现一段长城遗址,其最有可能位于
12.小明在甲、乙、丙、丁四地可能看不到古长城遗址的是(
A.甲
图9为“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读图完成11-12题。1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
B.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12.关于劳动适龄人口的不正确叙述是
图10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图例、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A.住宅区、商业区
14.有关该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城市位于印度半岛,则工业区布局合理B.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
C.工业区近湖分布,湖泊易受污染D.功能区分散布局,加重交通拥堵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图11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读图完成17-18题。
17.皖江城市带的发展在空间布局上所依托的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条件是
A.长江的“黄金水道”条件B.区域内丰富的人力资源C.区域内丰富的自然资源D.区域内雄厚的经济基础
18.产业转移对皖江城市带的影响是
B.全面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
C.可促进安徽省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D.可以使安徽省快速融入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行列
(二)双项选择题
图12为“某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关于图中自然带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热带雨林带
20.该自然带遭受破坏后可能产生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
谚语和古诗词中蕴含有很多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21-22题。
2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反映的地理原理有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至2011年我国初步形成覆盖面更广、效应更大的高铁网络,读图13完成23-24题。23.影响成渝高铁和沪杭高铁建设的因素有
A. 两铁路沿线地形平坦、水网密布,建设成本较高B. 两铁路沿线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C.成渝高铁沿长江修建,工程建设难度较大D.有利于合理布局交通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24. 若两铁路所在区域合作发展,从沪杭高铁所在区域流向成渝高铁所在区域的要素有:资金
劳动力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图14为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代表的要素是
26.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60分。
27.2011年1月6日8:10中国新闻网消息,澳大利亚连日来暴雨不断,记者发稿时洪水正在东北部肆虐。与此同时,世界许多地区均出现了气候异常现象。读图15,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当中国新闻网发布消息时,纽约时间是
(2)本次气候异常现象主要由拉尼娜现象造成,由图可知拉尼娜现象主要是导致
(3)根据所学知识,试从(气温、气压、气流)气象(引入地理学上的重要概念,更简单明了)、洋流及地面状况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亚东北部连续暴雨及洪水灾害产生的原因。(5分)
(4)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坎昆举行,这次会议共同注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是
28.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兰州市是黄河上游典型的河谷盆地型城市,该市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石化产业为核心兴起的综合性工业城市,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后,工业用地在全市范围内遍地开花、高速扩张,并就此奠定了其工业发展的初步格局。进入21世纪,兰州市提出借鉴丹麦卡伦堡建立“循环型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模式,以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兰州市2008年制造业行业类型空间分布图。材料三:兰州市各地带不同规模企业的企业数量比较图。(1)兰州市工业空间结构总体分布特点是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城市工业型地带与重化工业地带有何不同特点。
(3)形成兰州市制造行业类型空间分布现状的影响因素有:
(4)试评价兰州市重化工业产业集聚现象。分析兰州借鉴丹麦卡伦堡“循环型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如图18所示)的意义。
(5)分析兰州市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
29.薰衣草喜温暖气候,喜光,生长期(3-5月)要有一定的降水量,6月花期时要有充足的阳光,耐旱怕涝。图19为新疆地区简图和法国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普罗旺斯和伊宁是世界两大薰衣草产地,两地共同的地理位置特点是
(2)读图20判断,普罗旺斯的气候类型与图
(3)传统以稻田为主的苏南农村正经历着农业结构调整的考验。基于薰衣草的美丽与价值,有人提出在苏南大规模引种薰衣草,你认为可行吗?说明理由。
(4)伊犁河是新疆流量最大的内陆河,其原因是
30.选做题:请在A、B、C、D四题中选定两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前的方框涂满涂黑。如多做,则按所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读图21,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处海底为 地形,其形态特点是 。在此类地形上储藏的能源资源主要是 。
(2)处是赤潮易发地带,试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3)处是著名的海盐生产基地,试分析其晒盐的有利自然条件。
(4)处如果发生石油泄漏事故,则“浮油”将随 (洋流)漂向台湾沿海。(南海是季风洋流,没有日本暖流)
改为:则“浮油”将会向其它海区散开,这是因为________
B.【旅游地理】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建设成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读图22-23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阅读海南客源情况变化图(图24,应为23),说明海南入境游客变化的特点。
(2)“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引发了海南的旅游热潮,2010年春节海南旅游首次突破百万人次,分析这种旅游现状会对海南岛地区带来哪些问题?
C.【城乡规划】图24为“巴西利亚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该地盛行东南信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巴西利亚的城市性质为 。
(2)巴西利亚工业区选 址的优点:______
(3)巴西利亚功能分区的合理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D.【环境保护】图25为“某地农村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答案:保护耕地;调整农业结构,多种植花卉、蔬菜等经济价值高的市场型农作物;发展观光农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题号
题号
(二)双项选择题:全选对者得3分,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共24分。
题号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60分。
27.共13分题号
(4)
28.共15分题号
(2)
(4)
29.共12分题号
(3)
(4)
30.共10分A.【海洋地理】题号
(3)
B.【旅游地理】题号
(2)
C.【城乡规划】题号
D.【环境保护】题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