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卷(选择题共75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l是我国东部地区某鞋厂产销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鞋厂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 廉价的劳动力 广阔的市场 先进的技术 低廉的地价
A. B. C. D.
2.该鞋厂 ( ) A.获利少的主要原因是产品质量差 B.提高利润的最重要途径是节能减排
C.有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D.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放弃利用自己商标出口产品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与水资源总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利用率为40%,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读下表回答3—4题。
世界平均 中国平均 河西走廊 塔里木河流域 准噶尔盆地 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30% 20% 92% 79% 80%
95%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 ( ) A.基本不存在水资源紧缺的现象 B.海河流域水资源丰富
C.水资源的利用率极不平衡 D.我国水资源分布东多西少
4.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是因为华北地区 ( )
A.降水总量少 B.降水年际变化大 C.水资源浪费严重 D.水资源需求量大
图2示意沿50°纬线的海陆分布状况,图中数字表示经度,P、Q之间和M、N之间为陆地。读图回答5—6题。
5.P、Q、M、N四地中 A.P、M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B.Q、N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C.P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N地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6.若P点日出与Q点日落时间大体同步,则此时( )
A.华北平原小麦黄熟 B.地中海沿岸晴朗干燥 C.北京昼短夜长 D.黄河进入汛期
中国曾经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南大荒”成为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图3是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现今的“南大荒”人已将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
24°N。其主要原因是 ( )
A.全球气候变暖 B.农业技术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改善 D.农业政策的支持
8.“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有 ( ) 气温年较差大 降水较丰富 夏季高温 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气温日较差大 A. B. C. D.
9.“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曾经吸引了大量的移民。这些移民的迁入 ( )
A.促进了当地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 B.减轻了当地的环境压力
C.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 D.改变了当地人口的增长模式
图4示意某国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状况。读图回答10~12题。
10.根据人口增长特点,可知四个时期的先后顺序为 (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丙、乙、丁
1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人口快速增长”对应的时期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2.该国在丁时期 A.人口增长过快 B.失业人口增多 C.生产力水平低下 D.人口老龄化严重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表是世博会期间国内游客构成比重。读表回答13—14题。
13.上表中甲省是 ( ) A.山西 B.辽宁 C.湖南 D.江苏
14.世博会的客流量九月上旬明显低于七、八月份,是因为九月份 ( )
A.上海秋高气爽,天气晴好 B.学生客流量大幅度下降
C.上海受台风影响,损失严重 D.国家控制游客数量
图5为某区域的部分大气活动中心和农业区分布示意。读图回答15—17题。
15.与图中大气活动中心形成相关的气压带是 (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6.当图中大气活动中心强烈发展时 A.甲农业区频发沙尘暴 B.甲农业区可能遭受台风的影响
C.乙地北部山区雪线高度达一年中最低D.乙农业区盛行西南风
17.乙农业区 ( ) A.粮食的商品率低于甲农业区 B.农业地域类型为地中海式农业
C.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D.农业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图6为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示区域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是 ( )
A.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B.随经度的增大而减小 C.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D.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19.甲区域气温年较差大的原因是 ( ) A.海拔较高,空气稀薄 B.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小
C.地处内陆高原、山地,受海洋影响小 D.地处内陆干旱地区
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裁示该区域某产业的输出额占一定区域市场的比重。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越强。产业竞争力系数可以衡量产业转移的趋势。图7是甲、乙两地区某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示意图,下表是上海与浙江制造业在全国的竞争力系数比较(%)。读图表回答20~21题。
20.由图7可以看出 ( ) A.甲地区在T1时开始输出该产品 B.在T0时,甲地区开始向乙地区转移该产业
C.甲地区在T1和乙地区在T3时,该产业的输出额是相同的 D.T3到T4期间,该产业可能由乙地向其他地区转移
21.1990年~2003年期间 ( )
A.浙江的皮革制品占到全国的近l/4 B.文体用品制造有从上海向浙江转移的可能
C.浙江烟草部门的产品一直向外输出 D.上海的各种制造产业均有向浙江转移的趋势
图8是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根据当地楼房各朝向外墙面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绘制的一月和七月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变化方位图(单位:千焦/平方米•日)。读图回答22—23题。
22.该地楼房 A.一月份东墙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B.七月份南墙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C.一月份南墙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D.七月份北墙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23.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三江平原 B.黄河三角洲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油菜在我国分布极广,不论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还是地势低平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均有种植。图9为中国油菜分布及开花日期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24~26题。
24.导致我圆东部地区油菜开花日期从南向北不断推迟的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5.我国西北地区沙漠西部边缘有油菜的分布,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
A.光热充足 B.地形平坦 C.水资源丰富 D.人口众多
26.从图中可以看出 ( ) A.长江三角洲油菜开花比四川盆地晚
B.同一经度地区,纬度越高,油菜开花日期越晚
C.纬度相同的地区,油菜开花日期基本相同 D.东北地区油菜开花日期最晚
下表为我围四川、江西、内蒙古、上海四个省级行政区人口、耕地资料。读表完成27—28题。
省级行政区 人口(万人) 耕地面积(km2) 1996~2004年减少耕地面积(km2) 1996~2004年耕地减少类型所占比重(%)
27.A、B、C、D四个省级行政单位分别是 A.四川、江西、内蒙古、上海 B.内蒙古、江西、四川、上海
C.江西、内蒙古、,四川、上海 D.上海、四川、江西、内蒙古
28.表中数据表明:1996~2004年之间 ( )
A.生态退耕是四个省(市、区)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B.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
C.C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D.D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趋缓
图10中A、B、C、D四点均在赤道上,AMB为北半球晨昏线,M为AB中点;C点与D点经度相差180°,且CM>MD,C点位于昼半球。读图回答29—30题。
29.当M点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且北京时间为8:00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0°,180° B.23.5°N,180° C.235°S,0° D.235°S,180°
30.当CM= MD时 ( ) A.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B.太原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C.我国漠河出现白夜现象 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第卷(非选择题共75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1—3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3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1.(18分)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球三轮产业转移示意图(图11)
材料二: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
国家 每个雇员年产值(千美元) 日工资(美元) 年工资/年产值
美国 105 60 208.6德国 87 45 188.8
英国 50 36 262.8中国 29 1.5 18.9
(1)简述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的原因。(4分)
(2)分析在全球二、三轮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国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10分)
(3)目前,中国有“世界工厂”之称。你认为我国产业今后应如何发展?(4分)
32.(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赣南地区,长期以来以单一的传统稻作农业生产为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 赣南地区逐步形成了以脐橙产业为龙头的生态综合立体农业开发模式。在赣南某地脐橙生态观光园纵目远眺,但见山顶林木茂密,山腰橙果满枝,山下稻田绿浪起伏,河湾池塘白鸭相嬉。赣南人开始走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发展的道路。图12是我国赣南某地农业生产流程。
(1)简述赣南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6分)
(2)归纳赣南地区推广生态综合立体农业开发模式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8分)
33.(14分)图13为我国某区域等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m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地与B地年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2)简要分析C地区湿地广布的自然原因。(8分)
34.(14分)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是我国北方某土壤盐碱化较重地区的部分月份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图14是该地区多年平均潜水蒸发量柱状图。
(1)分析该地4~8月潜水蒸发量的变化特点及原因。(8分)
(2)在盐碱地栽植果树方面,该地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 在栽植果树的时间选择上,晚春栽植比早春栽植好。 在果园林地利用上,春季在地表盖膜或覆草(用秸杆或杂草覆盖土地)
请你选择其中一条经验,说明其合理性。(6分)
请考生在第35、36、37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在答题纸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内打“√”
35.(15分)旅游地理
春节既是我国重大的传统民族节日,也是旅游的黄金季节。据统计,春节期间是我国东北地区和海南岛一年中最主要的旅游旺季。
分析春节期间海南岛成为我国主要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原因。
36.(15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4时35分,新西兰南岛克赖斯特彻奇市发生7.2级地震。震中位于该市以西45千米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11年2月22日12时51分,克赖斯特彻奇再次发生6.3级地震,震中距离该市5千米,震源深度为4千米,如图15所示。震后,新西兰处于全国紧急状态,政府调集全国资源,展开灾后救援工作。此次地震已造成近200多人死亡,初步估算,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
简析新西兰地震频发的原因,并说明最近这次地震较上次地震损失严重的原因。
37.(15分)环境保护
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新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图16是我国某区域生态环境危急区分布示意图。
分别说出地和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原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