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石门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试卷2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三地理试题 |
22.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
C.丙地吹偏西风,气温较高
如果每个气候资源类型以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三个数字从左至右分别表示水分资源.热量资源.光照资源的质量等级。读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分布表,回答23~24题:
23.X地可能是
24.Y类型代号应为
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25~26题。
25.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
B.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就一定大C.云贵高原的径流系数小于南岭地区,是因为地形平坦
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径流系数山区大于平原地区
26.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岭地区近些年来,森林植被被破坏,对水源涵养有减弱趋势,不稳定径流增大
B.降水量增大,地表的侵蚀作用加强C.径流系数增大,对河流补给变得不够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径流系数增大,对当地的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下图为平原上的某城市及郊区气象资料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在此等值线分布状态下,下列现象正确的是近地面气压值是城市低于郊区
A.
28.形成城市与郊区气温与降水差异的原因分别是 ( )城市的蒸发量远远大于郊区 城市植被覆盖率远远大于郊区城市人为排放热量多于郊区
A.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29~31题。
29.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曲线正确的是( )
30.南半球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读三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物候现象分布示意图,回答32~34题:
32.该农作物是( ) A.水稻 B.玉米 C.春小麦 D.冬小麦
33.影响该农作物物候地域差异的的主要因素是
34.a地物候现象比b地迟的主要原因是( )
右图是我国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5~36题。
35.对图中甲、乙两地降水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降水量>400毫米,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B.降水量<400毫米,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
C.降水量>400毫米,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D.降水量<400毫米,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
36.关于甲、丙两地发展农业的叙述中,最恰当的是
A.水源:丙地比甲地充足,限制小
B.地形:甲地比丙地更平坦开阔
C.土地:甲地土层比丙地深厚肥沃.
D.灾害:丙地受台风影响比甲地大
2009年10月11日,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当地时间11月1日8时10分(北京时间11月1日4时10分),“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自西向东越过180°经线,驶入通常意义上的西风带。结合下图(箭头代表洋流流向),回答37~39题。
37.“当地时间”是指( )
A.180°经线所在时间B.东12时区的区时C.西12时区的区时D.东西十二区的区时
38.“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驶入通常意义上的西风带”的位置在( )
A.地附近
39.以为中心的环流圈( )A.其中的一支是西澳大利亚暖流B.是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
C.是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
读28°N纬线上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40题。
40.图示地区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高低
二.综合题(20分)
41.下图是某地区气压及相关天气系统分布情况,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天气系统多出现于
(2)甲、乙、丙、丁四处,当前可能出现逆温现象的是
(3)如果图示天气系统向正东方向移动,48小时后北京市的气压下降到1015hp,由此判断,这段时间北京市风向和风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4)若此时北京正遭沙尘暴的影响,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其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