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2009年8月27日,在亚丁湾、索马里任务海区,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开始执行第100批护航任务。
材料二 左下图为非洲部分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图上标出了1月和7月的风向,右下图为非洲东部部分地区的地形和构造剖面示意图。
![[转载]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地 [转载]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材料三 上图中东非地区的甲地,海拔1
800米,下表为该地1、7两个月的气温、降水资料。
![[转载]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地 [转载]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据图分析,索马里海域(丙附近)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分)
(2)维多利亚湖盆的成因是__________,Edward湖盆的成因是_____ __ __。(4分
(3)甲地气温年较差很小,原因是 、____ ___,B最可能是_______(1、7)月的气温降水资料,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
(4)乙海区夏半年盛行离岸风,使底层海水上泛,这对沿岸气候有何影响?(2分)
27.地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及该区域内新城略图。
![[转载]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地 [转载]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材料二 经专家对植被综合研究,将造林树种分为4类:高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杨树、刺槐等;高耗水低水分利用率抗旱性很强的树种,如柠条等;低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沙棘等;低耗水低水分利用率,如油松、侧柏、狼牙刺等。(摘自:科学时报2007—06—19)
(1)概述图中所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并说出影响其农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3分)
(2)判断新城位于图中A、B、C的何处,试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新城甲乙两居住区房价差异的原因。(5分)
(3)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当地选用杨树、柠条作为绿化树种,试评价其生态意义。(3分)
(4)该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提高西瓜产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后种植。实验结果发现B组种植的西瓜单产高于A组。请帮助他们解释其原因。(3分)
2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我国南北方资源分布比较表
![[转载]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地 [转载]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材料二 我国各省区资源条件评价示意图和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
![[转载]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地 [转载]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我国耕地面积北方大于南方,而单产却低于南方,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不如南方。(2分)
(2)南方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1%,为何经常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2分)
(3)西部各省在开发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应本着什么原则(双选)(2分) ( )
A.充分发挥地区土地资源优势,毁林开荒,发展种植业 B.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C.毁林种草、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D.开展农田基本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4)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的基地,为什么?(3分)
(5)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农业生产潜力差异却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
2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转载]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地 [转载]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对比分析黄河甲、乙两河段水文特征的异同。(4分)
(2)分析A、B两地黄土厚度分布的差异及形成原因。(4分)
(3)针对图中B地区农业生产中面临的盐碱化问题,请提出具体的整治措施。(4分)
参考答案
![[转载]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地 [转载]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二、综合题(50分)
26.(1)是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便捷通道,是中国与欧洲、非洲西部联系的重要通道。(2分)
(2)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 岩层断裂下陷 (4分) (3)纬度较低 海拔较高 7 此时东南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4分) (4)降温、减湿 (2分)
27.(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山阻挡;气候干旱;水(3分) (2)C;(1分)甲处房价高于乙处;(1分)原因是甲处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河流上游;地势高、环境好远离加工业区。(3分)
(3)有利影响:柠条抗旱性强,固沙效果好。 不利影响:杨树和柠条的生态效益低 原因是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而选择的树种耗水高(3分) (4)当地气候干旱、多风沙,蒸发旺盛;覆盖砾石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风对土壤侵蚀(3分)
28.(1)水热资源(2分) (2)夏季风的强弱不同,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2分)
(3)BD(2分) (4)A地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3分)
(5)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B地海拔较C地低,热量条件较好;B地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C地多;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3分)
29.(1)相同点:两河段都有结冰期。(1分)不同点:甲河段含沙量小,水量较大,有凌汛现象;乙河段含沙量大,水量较小,无凌汛现象。(3分) (2)A地分布的黄土厚度要比B地大。(1分)A地离沙尘源地较近,沉积的黄土较多,B地离沙尘源地比A地远些,又受山地阻挡等影响,沉积的黄土较少。
B地地势比A地低,外力侵蚀作用更强烈、搬运作用更明显,使保留下来的黄土层较薄。(3分)
(3)引淡淋盐;井排井灌;合理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4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