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高考真题汇编专题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源交换1

(2022-03-22 12:29:16)
标签:

地理

地理试题

考试

试卷

试题

分类: 高考真题荟萃
2012年高考真题汇编专题(2):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源交换

一、单选题

1.(2012广东卷文综4.)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A. 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 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 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 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答案】   【解析】理解提示“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的盛行风驱动洋流,海洋通过辐射等形成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境。赤潮的形成于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无关,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这不是信风。【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大气运动和海水运动的关系。

2.(2012山东卷基测44)地球上的江河总是蜿蜒曲折,造成河流弯曲的根本原因是

A. 土壤条件 B. 植被条件 C. 气候条件 D. 地形条件【答案】D

【解析】复杂的地形使得河流绝对不可能沿着直线方向一直向前流动而导致蜿蜒曲折的根本原因。但在宽阔的平原地区,河流也总是弯弯曲曲的,这是因为江河两岸的土壤结构不可能完全一样,土壤内部所含的盐碱等化学成分及其数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当它们完全溶于水后,就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两岸土壤承受水冲击力的能力。还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地球的自载作用也会改变河流的直线方向。它会使北半球的河流冲洗右岸比左岸厉害些,而南半球的河流则刚好相反。选D.  

(2012上海卷地理(四)7、8)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回答下列2小题。

3.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 地震使海底抬升    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答案】:

【解析】考查大洋脊的形成。洋脊是海底扩张岩浆上涌而形成 

4.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 岛弧和海沟 B 海岭和海沟 C 海岭和裂谷 D 岛弧和裂谷

【答案】:A解析考查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海陆地貌。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在大洋上往往形成岛弧和海沟。

(2012山东卷文综4、5、6)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57题。

【山东卷】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文综解析5.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ABCD【答案】:C

【本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目中“连续性降水”可知应该是暖锋降水而且靠近气旋中心的位置最易降水。故选点。

6.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A.获取卫星云B.查询地理数据C.选择考察路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

【答案】:A【本题立意】本题考查3S的应用,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此题用排除法,卫星云图是用RS但不是在船上RS的而是在卫星上,排除A;分析处理数据用的是GIS排除B;导航用的是GPS,排除D;因此选C

7.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答案】: 【本题立意】本题考查了昼夜长短的问题。

【解题思路】关于春分日或秋分日对称的两天,期中一天的昼长等于另一天的夜长。该船221出发历经两个月421返回,这两个时间关于321对称,出发时夜长=24-11=13=返回时的昼长。 

(2012江苏卷5、6)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 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江苏卷】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解析8.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 高压脊控制 B. 锋面活动 C. 反气旋过境 D. 热带气旋影响 

【答案】:B解析:春夏之交在我国华南地区会出现的降水多为锋面雨。选项中A、C天气系统控制一般不会出现降水,D选项中热带气旋常出现在夏秋季节。

9.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 江汉平原 B. 四川盆地 C. 珠江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答案】:C解析:图中发生降水区域位于我国南方珠江三角洲降水最强,加上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集,若降水之间较长导致排水不畅极易引起洪涝灾害。

(2012天津卷文综1)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

10.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 增加 B. 增加 C. 减少 D. 减少【答案】:B

【解析】城镇建设中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同时也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

11.(2012广东卷文综)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广东卷】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A卷文综解析

    A.   B.   C.   D. 【答案】B

【解析】  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分洪作用时,洞庭湖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结合图2可知,洞庭湖对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为【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

(2012新课标全国卷4、5)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1213题。

12.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b图可以得出甲乙两个水文站峰值都出现在降水12个小时之后,故此次降水汇流既影响到了甲,也影响到了乙,所以降水地点应该在两个水文站的上游,根据a图可以判定应该是地。 

13.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答案】:C 

【解析】本题是考查湖泊的“调蓄”功能。经过湖泊的分流调蓄,河流流量会变的更加平稳。

(2012上海卷地理(五)9、10、11)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读图回答下列3小题。

14.该河流可能分布在A 恒河流域      B 尼罗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亚马孙河流域

【答案】: 【解析】径流为冬枯夏丰、春秋过渡,流域气温在0°以上,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选C.

15.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A 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 雨水补给C 地下水补给   D 湖泊水补给

【答案】: 【解析】长江流域为季风区,应以雨水补给为主。

16.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A. 1月   B2   C 11月   D 12月

【答案】: 【解析】由图可读为冬季的1月径流量最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