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阴影为某农作物分布区,据此回答1~2题。
1.该农作物是( ) A.油菜 B.水稻 C.亚麻 D.玉米
2.下列有关图示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科技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高 D.机械化水平低
【解析】:依据图示大陆轮廓,可判定为东亚、东南亚及南亚等地区,又由于阴影农作物分布区主要在沿海季风区平原分布,故此农作物应为水稻。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为:小农经营;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答案】:1.B 2.A
3.季风水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有( )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终年高温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答案】:B
4.季风水田农业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是( )
A.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B.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C.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利用不充分 D.企业化种植规模大,农业生产商品率高
【解析】:根据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分析哪些是应该改进的,并且也是可以改进的,哪些是不易改进的,哪些是不用改进的。例如,A项中单位面积产量高是优点,不用改进;C项中人均耕地少不易改进;D项不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答案】:B
读某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5~6题。
种植业比重(%)
|
畜牧业比重(%)
|
商品率(%)
|
投入劳动力数量
|
86
|
14
|
20
|
多
|
5.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答案】:A
6.该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 )
A.亚洲季风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地中海气候区 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答案】:A
7.美国中央大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高温多雨,地广人稀 以中小型农场为主 交通运输便利 科技发达 A. B. C. D.
【答案】:D
8.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劳动力丰富 农业科技落后 A. B. C. D. 【答案】:A
读图回答9~12题。

9.甲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B.水稻种植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答案】:A
10.修建图中铁路线,需要克服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
A.河流、山地 B.山地、地质灾害 C.河流、气象灾害 D.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答案】:B
11.甲地农产品运往中国,最佳运输线路应经过( ) A.巴拿马运河B.马六甲海峡
C.麦哲伦海峡D.德雷克海峡
【答案】:C
12.图中四地,雨季最长的是( ) A. B. C. D. 【答案】:B
下图是欧洲西部农业产值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影响其产值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科技 B.地形 C.气候 D.市场
【答案】:D
14.X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种植园农业 【答案】:B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据此回答15~16题。
15.大牧场放牧业的基本特征是( ) 生产规模大 能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科技水平低 密集型的商品农业 A. B. C. D. 【答案】:B
16 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A. B. C. D.
【答案】:D
17.关于大牧场放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阿根廷主要从事养羊业 B.阿根廷的放牧业经历了由粗放型自给自足到密集型商品牧业的过程
C.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之一是大面积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 D.荷兰、法国有较发达的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B
18.世界著名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特点是( )
A.地广人稀,地租低,经济效益低 B.干旱、半干旱区域广,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C.离海远,降水少,运输不发达 D.国内市场小,对外依赖强 【答案】:B
19.下列地区既是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分布区,又是乳畜业主要分布区的是( )
A.美国、阿根廷 B.澳大利亚、新西兰 C.南非、阿根廷 D.西欧、中欧 【答案】:A
20.下列国家中乳畜业比较发达的是( ) 丹麦 德国 乌克兰 印度
A. B. C. D. 【答案】:A
21.影响乳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B.市场与饲料供应 C.饮食习惯 D.政策与科技 【答案】:B
读图,回答22~24题。

22.该气候分布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答案】:D
23.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该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劳动力丰富 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机械化水平低 A. B. C. D. 【答案】:A
24.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
A.内蒙古草原 B
.珠江三角洲 C.大城市周围 D.东北平原 【答案】:C
25.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热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答案】:A
26.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 ) A.气候 B.市场 C.交通运输 D.技术
【答案】:B
鄂西北某山区的两个乡由于海拔高,农民种的主粮玉米秋天不等完全成熟就枯萎了,后来,当地农民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提前播种,玉米就能成熟了,据此资料完成27~28题。
27.以前造成此山区两个乡玉米不能成熟的直接因素是 (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市场
【答案】:A
28.后来玉米能够成熟是因为增加了 ( ) A.降水 B.热量 C.光照 D.肥力
【答案】:C
29.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这主要得益于( )
A.荷兰有世界上生产鲜花最优越的气候条件 B.荷兰生产鲜花的成本低
C.购买荷兰的鲜花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时尚 D.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答案】:D
30.下列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在较陡的山坡上修筑梯田 B.在我国西北地区大力发展耕作业
C.在北京郊区建温室生产蔬菜 D.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C
图3-1是长岭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关中地区农业种植方式的调查情况,读表回答31~32题。

31.从传统种植方式看,该地区的农作物熟制是(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答案】:B
32.现代种植方式改变农作物熟制的主要途径是( )
A.发展灌溉 B.依托生物技术 C.改善温度 D.保持土壤水分 【答案】:C
图3-2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完成33~34题。
33.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农业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
A.自然条件 B.市场 C.农业技术 D.交通 【答案】:B
34.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环境污染加剧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答案】:A
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目前已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象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35~36题:
35.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
A.混合农业 B.乳畜业 C.水果园艺业 D.商品谷物农业 【答案】:A
36.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
A.农业技术改进 B.劳动力的转移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改变 【答案】:C
37.下列关于世界上形成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 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 社会经济的地域差异 A. B. C. D.
【答案】:D
38.不符合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共同条件是( )
A.有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B、有高温多雨的气候 C.地广人稀 D.有便利的交通运输 【答案】:B
南斯拉夫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他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池能润泽草木。根据此材料回答39~40题:
39.你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农场中,解决农民生活燃料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
A.从农场外购进煤和石油 B.砍伐森林,利用农作物秸秆
C.建立火力发电厂 D.利用牧畜粪便、植物枯枝落叶等制取沼气 【答案】:D
40.下列与该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区是 ( )
A.亚洲的水稻种植业 B.澳大利亚的小麦一牧羊带 C.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D.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B
近年来,北京市和天津市政府相继做出决定,停止两市的水稻种植,将原有的稻田改种玉米和小麦。据此回答40~41题。
41.政府做出此项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稻米生产过剩,价格太低 B.水稻产量低于玉米和小麦
C.北方居民习惯吃面食 D.为了节约水资源 【答案】:D
42.上述材料所体现出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 ) A.技术 B.市场 C.交通运输 D.政府政策
【答案】:D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