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a、b为两条日界线,OMP为晨昏线,M为OP线的中点,又是该线纬度最高点,O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据此回答1—3题。
1.
若图示区域内180°经线与晨昏线的交点12点日出,则M点
A.0点日出 B.12点日落 C.
将向高纬移动 D.将向南移动
2. 若M点最大太阳高度为H,最小太阳高度为h时,则
A.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北纬(Hh)÷2
B.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26`(H+h)÷2〕
C.M点有极夜现象 D.O点的地方时约为10点钟
3. 当P点为1:20点时,北京时间是 A.
8:00 B.
12:00 C.
16:00 D.
20:00
图2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B.到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C.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 D.与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
5.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时期可能相符合的国家是
A.尼日利亚 B.韩国 C.中国 D.美国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题。
6.下列描述与图示地区相符的是
A.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 B.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C.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分析回答第7题。
7.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g最有可能的是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心商务区
8.图7为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盛行风示意图,图8中甲乙两图反映了图7中山脉两侧的降水状况。图中

A.A地全年降水稀少,原因是寒流的减湿作用 B.B地雨热同期,如乙图所示
C.盛行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B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下图为某岛屿附近的海底地形图(等深线单位为米),回答9—11题。
9.若该岛屿近海海底有石油、天然气资源,则可能分布在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0.丙处海底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A.大洋板块内部的岩浆活动 B.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张裂
C.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 D.大陆板块内部断裂下陷
11.该岛西部海岸线目前80%左右正处于被侵蚀状态,下列哪些活动可能是其原因河流上游修建水库 河流上游滥砍乱伐 兴建港口防波堤 开采河口海岸砂石 A. B. C. D.
36.读“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统计表”和“中国粮食生产分区示意图”,回答问题。(36分)
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统计表
符合“光照强、热量充足、降水少、对水源依赖大”特点的粮食生产区是
( ) (4分)
A.西南诸河产区 B.内流河产区 C.东南诸河产区 D.黄河产区
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西南诸河产区的分布特点及其主要限制因素。(8分)
统计结果显示,20世纪70—90年代期间,以松辽河产区为代表的我国北方产区和以长江产区为代表的我国南方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出现很大变化,请分析原因。(14分)
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地发展建设东北农业生产基地,东北走“农一牧业结合共同发展”的道路。建立了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
注:易地育肥,是指将牧区的犊羊、羔羊,在其食量大增时,送到农业区;通过喂饲粮食饲料促进其长大。
分析“易地育肥”发挥了产粮区的哪些优势?它对草场建设有何意义?(10分)
39.读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20分)
(1)比较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2)比较图中C、D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3)从C到D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简述其理由。(4分)
(4)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比较图示海域东西C、D两侧地质活动和地形特征的异同点。(6分)
地理部分参考答案
1-5 B B A B
A 6-11 B C D A C B
36(36分)(1)B(4分) (2)分布特点:分布在地形相对平坦、水源充足的河谷地区(4分)。主要限制因素: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土层薄,土壤分瘠(4分)。
(3)变化:北方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增大,南方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下降(4分)北方产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有利于旱粮作物的生长(2分);土地低平、广阔,有利于实施农业机械化生产(2分);尤其是东北地区人均土地多,有利于规模农业的发展,生产效率提高(2分);粮食增产潜力大(2分)。长江产区:人均土地少,单位面积产量已经很高;粮食增产潜力小(2分)。
(4)产粮区可以为牲畜提供充足的粮食饲料;牲畜育肥期间需要的人力多,产粮区人口比牧区多。(6分)当牧畜的食量增大后,将它们转移到产粮区喂养,可以减少对牧区的过度放牧,减缓对草场的压力,有利于实施退耕还草。(4分)
39.(20分)(1)B地降水量多于A地(1分)
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冬季风)的影响;(1分)沿岸寒流经过。(1分)
B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1分)地形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1分)沿岸有暖流经过。(1分)
(2)C地受季风环流控制,且四面环海,降水丰富,集中夏秋季节;(2分) D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2分)
(3)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2分) 基本沿大圆的劣弧,航程较短。(2分)
(4)相同点:C、D两地区均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2分)
不同点: C地形成岛弧—海沟.(2分) D地形成海岸山脉。(2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