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20中国地理2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考真题荟萃 |
(2020·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兰屿位于台湾岛东南约五十海里处,是世界著名风岛。全岛周长38千米,海岸线十分曲折,岛上丘陵起伏,最高处海拔493米,岛内安山岩和玄武岩遍布,海滨怪石林立,形状各异。岛屿沿海狭窄的平地上分布着六个村落,人ロ约3500人。右图为兰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兰屿
A.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属于珊瑚岛,与火山活动无关
10.关于兰屿社会经济特征推断合理的是
A.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C.岛内主要交通工具为摩托车
【答案】9.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台湾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情况。
9.A.根据材料可知,兰屿位于热带,终年高温;处于东北信风带内,加上岛屿地势以低缓丘陵为主,对海洋暖湿气流阻挡小,降水多,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故A正确。
B.兰屿面积小,地表蓄水能力差,水资源缺乏,故B错误。
C.岛上大量安山岩与玄武岩,说明兰屿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故C错误。
D.兰屿多风,风浪大,海浪侵蚀强,多海蚀地貌,导致海滨怪石林立,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A.兰屿面积小,平地少,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渔业应是主要农业方式,故A错误。
B.由于多风,夏秋多台风,房屋矮小,开窗小,当地特色民居为地下屋,防风且冬暖夏凉,故B错误。
C.兰屿面积小,平地少,摩托动力强,速度快,联系方便,故C正确。
D.旅游业发达,但是村落小,环境承载量小,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
(2020·萍乡市麻山中学高三月考)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林芝市的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藏南地区,与青藏高原之间有喜马拉雅山脉阻隔,这里地壳垂直抬升与水平位移共同作用,地形崎岖,交通极为不便。墨脱气候温和,年降水量3000~4000 mm。墨脱公路嘎隆拉雪山隧道时常发生透水事故,严重影响了墨脱的物资供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墨脱的降水类型主要是
A.对流雨
12.墨脱降水的水汽来源于
A.东南季风
13.墨脱公路嘎隆拉雪山隧道建成后透水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原因是
A.年降水量丰富
【答案】11.B
【解析】【分析】
11.墨脱地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迎风坡一侧,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产生降水,形成地形雨。故选B。
12.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挟带印度洋暖湿水汽,受地形抬升在该区域形成丰富的降水。故选C。
13.墨脱位于板块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导致岩层错动,易引发隧道工程发生透水事故,B选项正确;年降水量、冰川侵蚀、地下水位的影响较小。故选B。
(2020·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其他)
14.有关珠峰测量一般选择在5月份进行的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西风影响每年10月到次年3、4月份是雨季
B.受印度洋暖湿气气流影响,6月到9月是风季
C.5月份珠峰地区积雪厚度最小,便于攀登
D.来自印度洋的空气和来自大西洋的气流达到动态平衡
15.冰塔林对于登山者来说就是灾难,原因是
A.坡度较大,不易攀爬
C.结构脆弱,易崩塌
【答案】14.D
【解析】14.每年的十月到次年的三四月份是珠峰地区刮大风的时间,风势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加大,所以这段时间显然是不适合攀登珠峰的。而每年的六月到九月珠峰地区又会出现频繁的下雨天气,所以也不适合攀登珠峰。五月份西南季风相对较弱,只有在5月,正是风季和雨季交替的短暂时间,风雪较小,是登山活动的好季节,适合攀登,D正确。故选D。
15.冰塔林高度大,结构不稳定,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出现崩塌,容易造成登山事故,C正确。一般不用攀爬冰塔林,AB错误。气压与冰塔林无关,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珠峰攀登的时间和主要困难,根据珠峰的环境特征,运用相关的知识解答即可。
(2020·绥德中学高三其他)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相似,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形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和“红色荒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流水搬运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17.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开荒种田,提高植被覆盖率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18.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区与种植农作物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松嫩平原—小麦、大豆、甜菜
C.洞庭湖平原—大豆、油菜、水稻
【答案】16.B
【解析】【分析】
1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和“红色荒漠”都是地表径流侵蚀的结果,因此形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和“红色荒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B符合题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和江西南部山区的“红色荒漠”,都是在流水侵蚀作用后,流水把泥沙搬运至低处的结果,但流水搬运作用不是主要的自然原因,排除A。黄土高原与江西南部山区分别属于半湿润、湿润地区,地表水分条件相对较好,风力侵蚀作用相对较弱,且风力侵蚀作用与水土流失无关,排除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和“红色荒漠”,与风力沉积作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故选B。
17.开荒种田,必然破坏当地森林植被,从而降低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加剧,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排除A。江西南部山区的“红色荒漠”是人们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破坏植被,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而形成。全部退耕还林,有利于当地生态恢复,但不利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这是不太合理的治理措施,排除B。江西南部山区以森林植被为主,不适合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排除C。为了当地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生态环境,又要考虑经济发展,加强农业生产的综合开发,如发展立体农业,既保护了植被,又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D符合题意。故选D。
18.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地区,热量条件较差,适合种植生长周期较短的春小麦、大豆,适合种植喜温凉的甜菜,A正确。山东半岛位于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适合花生种植,但不适合水稻种植,山东半岛为温带气候,不适合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种植,B错误。洞庭湖平原位于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适合油菜、水稻种植,但不太适合大豆等旱地作物种植,C错误。四川盆地位于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长,适合喜高温多雨的甘蔗、水稻种植,但不适合喜温凉的甜菜种植,D错误。故选A。
【点睛】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土地区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红色成土母质和红色基岩,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也被称为“红漠化”。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2018年春节,一位80后设计了32个省市的“福”字,将各地的文化特色元素融入其中,下图是其设计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上图所反映的是以下哪个省的建筑特色
A.豫
20.有关该省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中国的人口大省,人口以迁出为主
B.该省的地带性土壤为棕壤
C.“晒秋”的民俗特色独一无二
D.该省属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
21.当该地建筑的正午影长达一年中最小值时
A.该地可能将结束梅雨天气
B.由肯尼亚蒙巴萨港口航行至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的中国商船一路顺风顺水
C.喜马拉雅山脉北坡的雪线达一年中最低
D.澳大利亚西北部正值多雨季节
【答案】19.D
【解析】19.据材料可知,该图示为土楼,是福建省的建筑特色,福建省简称闽,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故选:D。
20.由上题可得,该省为福建省,福建省属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D选项正确;福建省是中国的人口大省,人口以迁入为主,A选项错误;地带性土壤为红壤、黄壤、砖红壤等,无棕壤,B选项错误;“晒秋”的民俗特色是江西省最具代表,C选项错误。
故选:D。
21.福建省建筑的正午影长达一年中最小值时,为6月22日前后,该地梅雨天气将结束,A选项正确;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运动,由肯尼亚航行至斯里兰卡港的中国商船一路逆风逆水,B选项错误;夏季气温高,喜马拉雅山脉北坡的雪线达一年中最高,C选项错误;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澳大利亚西北部正值旱季,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组考查福建省、正午太阳高度角。意在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关键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土楼是福建省的建筑特色,福建省简称闽,属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
(2020·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三一模)木刻楞选材自然,以原木相互搭接,并排列在一起垒原木时一般都垫上苔藓。木刻楞房门大部分朝北开,留出南墙多开窗户,以增加采光面积;连着房门均修建一间门斗。据专家研究,木刻楞有调节温度、水分和平衡情绪的作用,冬暖夏凉,被誉为“长寿木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木刻楞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可能是下列哪个民族的传统住宅
A.鄂伦春族
C.维吾尔族
23.在木刻楞建设过程中,叠原木时原木间垫上苔藓的主要目的是
A.填充绿色植被,覆盖墙面,增加建筑美感
B.苔藓稍有湿气就生长,逐渐填满空隙,增强保暖效果
C.通过苔藓吸收湿气,提高室内湿度
D.利用苔藓特殊生物性状,起到防虫防蛀作用
24.木刻楞一般会连着房门修建门斗,门斗的主要作用是
A.可在其中设置信报箱、送奶箱,有利于提高住宅公共服务性能
B.使住宅的立面造型更加富于变化,便于人们识别
C.起到分隔、挡风、御寒等作用
D.可以增加室内空间,增加阳光射入
【答案】22.A
【解析】【分析】
22.木刻楞冬暖夏凉,结实耐用,是东北地区的典型民居,主要分布在鸭绿江流域,结合各少数民族分布可知,A正确;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地区,B错;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地区,C错;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地区,D错。故选A。
23.木刻楞选材自然,以原木相互搭接,木刻楞房门大部分朝北开,留出南墙多开窗户,以增加采光面积,冬暖夏凉。因其所处地理环境可知更加注重防寒保暖,苔藓稍有湿气就生长,逐渐填满空隙,增强保暖效果,并不是为了防止虫蛀,B正确,D错;增加建筑美感不是其主要目的,A错;应该减小室内湿度,C错。故选B。
24.木克楞就地选材建造方便,是当地人适应环境的产物。其房门主要向北开,连接门斗可起到分割挡风御寒的作用,C正确;该住宅一般为私人住宅,并不会起到公共服务性能的作用,A错;该区域的民居均在连接房门处修建门斗,因此并不是为了便于人们识别,B错;房门主要朝向北开,而增加阳光摄入主要是南墙窗户所起的作用,D错。故选C。
【点睛】
民居具有空间性,是人们在适应改造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总结一些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窑洞的特点: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
北方民居的特点: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降水较少。
新疆平顶屋的特点:屋顶平,墙厚窗小。反映的环境特点: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
蒙古包的特点: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
江南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的环境。
云南傣族竹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反应的环境特点: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
青藏高原碉楼的特点:平顶,门窗少,墙厚。反映的环境特点:高寒、光照强。
东南亚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
因纽特人冰屋的特点: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特点:终年寒冷的寒带环境。
(2020·山东省高三三模)
25.与南疆地区相比,北疆地区干旱化程度较小,主要是因为北疆地区
A.流域综合治理
C.降水强度增加
26.这组引发“变湿变绿”讨论的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当地
A.春季
【答案】25.D
【解析】25.与南疆地区相比,北疆地区气候更湿润,降水较均匀,降水强度较小,降水量总量较大,冬季降雪较多,积雪融化量大,故C错,D对。材料中并没有显示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良好的信息,AB错。故选D。
26.这组照片显示该沙漠在一周内便长出嫩绿的幼苗,说明此时当地水热较充足,因此最有可能是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影响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是水分,因此解题过程中要注意该区域水分的分布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