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04地球上的水1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考真题荟萃 |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地球上的水】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图3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7~8题。
图3
7.参照图3,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A.
8.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A.取水难度大
【答案】7.B
【解析】7.图中岛内的淡/咸水界限,说明该区域地下淡水的水位与地下咸水区水位、海平面水位三者基本平齐。若要地下淡水区保持相对稳定,必须保持地下淡水的水位不低于咸水区水位和海平面水位,这样就需要有“季节分配均匀且降水充沛”的条件;如果降水季节变化大就会导致淡/咸水界限变化大,岛内地下淡水区空间变化大;只有人工岛足够宽,才可以使得人工岛中心附近地下水受海洋咸水影响小,所以选B。
8.人工岛一般面积不大,人工岛没有足够宽度,容易受海洋咸水的影响,导致人工岛的地下淡水的区域小,地下淡水储量较少,地下淡水储量不能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即选D。此题容易错选水质较差,水质差是受到海水影响的地下水咸水区,地下水淡水区水质没有问题。
【点睛】该题需要充分理解图中信息,明白图中人工岛的地下淡水区的面积及其变化特点。从而才能把握这组试题的命题思路和答题方向。
(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地球上的水】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图4)。奧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9~10题。
9.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雨水
10.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温
【答案】9.C
【解析】9.由图文信息可知,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位于巴尔干半岛,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故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奥赫里德湖几乎无河流注入,B错。题干材料提示,奥赫里德湖东侧的加利契察山岩性为石灰岩,石灰岩吸水性强,含水量大,可以为奥赫里德湖提供稳定的水源,C对。该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几乎没有终年积雪,D错。故选C。
10.由图文信息可知,两湖的纬度和海拔相差不大,因此水温差异不大,故A错。奥赫里德湖面积更大,水深更深,水量更大,应该渔业资源更丰富,但实际渔产不如普雷斯帕湖丰富,因此水深和水量不是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故BC错。影响渔业资源主要因素是饵料,奥赫里德湖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水质好,营养盐类少,饵料不足,渔产不丰,故D对。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石灰岩岩性的理解,石灰岩为沉积岩,分子结构较大,岩性松软,吸水性强,含水量大,因此往往为含水层,富含地下水。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地球上的水——洋流】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完成8、9题。
8.图中甲洋流(
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
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
9.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处夏季时温和多雨
C.处行船时流急浪高
【答案】8.D
【解析】8.图中甲洋流是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副极地环流圈,A错误。西风漂流环绕南极流动,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B错误。西风漂流是在南半球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的,和极地东风关系不大,C错误。西风漂流纬度较高,靠近南极大陆,水温较低,是寒流,D正确。故选D。
9.据图可知,处洋流向北流,应该是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A错误。处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和洋流关系不大,B错误。处位于西风带,有西风漂流流经,西风风力大,导致西风漂流流速快,洋流遇陆地阻挡,浪高,因此行船时流急浪高,C正确。处受极地东风影响,不是离岸风,也不是寒暖流交汇,因此没有世界著名渔场,D错误。故选C。
27.(2020年江苏卷)【地球上的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图14
表1
水文站 |
马西纳 |
迪雷 |
尼亚美 |
洛科贾 |
奥尼查 |
年径流量(km3) |
41 |
30 |
27 |
73 |
182 |
年输沙量(万吨) |
177 |
100 |
350 |
1290 |
5800 |
(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________(3分)
(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________(4分)
(3)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________(2分)
27.【答案】(1)年降水量大;地势高;流域面积较大。
(2)径流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输沙量减少;河湖多,调节能力强;蒸发强;下渗多;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泥沙沉积。
(3)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
(4)地形为低平原,河网密布;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径流量大,含沙量大;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河流的水文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结合所学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作答即可。
(1)“水塔”一是水量大,为尼日尔河提供的补给水源多,二是地势高。读图可知,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年降水量大,且该区域尼日尔河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阔,为尼日尔河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补给;其次,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地势高,是尼日尔河的发源地,所以被称为尼日尔河的“水塔”。
(2)读表可知,根据马西纳和迪雷水文站年径流量以及年输沙量数据的变化可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内陆三角洲地区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有利于泥沙的沉积;同时,河湖较多,内陆三角洲面积较大,年降水量相对减少,蒸发量增加,且由于流速减慢,下渗增多,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减少。另外,由于河湖多,内陆三角洲对河流的调节能力强,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3)根据表1信息可知,自迪雷~洛科贾,河流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
18.(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伊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近年来,中伊两国合作领域日益广泛。
甲湖和乙湖所在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两湖都是内流湖,且湖面海拔相近,但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
(3)【地球上的水——水文特征】分析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的原因。(6分)
18.【答案】(3)甲湖有多条河流汇入,丰水期水位升高;甲湖湖水顺河道流向乙湖,带走盐分。乙湖只有河流汇入,但无河流流出;湖水蒸发强烈,使盐分积累。
【解析】(3)读图可以看出,甲湖有多条河流汇入,淡水汇入量大,丰水期水位升高;而且,甲湖湖水顺河道流向乙湖,可以将盐分带走,因此,甲湖为淡水湖。读图可以看出,乙湖只有河流汇入,但没有河流流出,导致盐分无法排出;而且该区气候干旱,湖水蒸发强烈,盐分积累,盐度升高,因此,成为盐湖。
【2020年高考模拟题】
(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高三统一模拟)地表水分盈余量是降水量和实际蒸发量的差值,数值越大,地表越湿润。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生长季(5-9月)多年平均地表水分盈余量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处生长季地表干湿状况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降水量差异
C.冻土分布差异
2.与华北地区相比,春季该地区地表水分盈余量较大,主要原因是春季该地区
A.降水量大
C.积雪融水量大
3.21世纪以来,该地区生长季地表呈现变干趋势,使得图中地表水分盈余量300 mm等值线
A.向东移动
C.向西南移动
【答案】1.A2.C3.A
【解析】1.由图可知,甲位于东北地区东南部,距离海洋近,夏季降水丰富;乙位于东北地区西北部,距海较远,且位于大兴安岭的背风坡,夏季降水少。故降水量是生长季两地地表湿度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故A正确。海拔高低、冻土和地形差异不是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
2.图示区域主要为我国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温度低,冬季积雪量大,春季随气温上升积雪融化,对地表水体补给量大,地表水分盈余量大,而华北地区春季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表水分盈余量小。C正确。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降水都集中在夏季,A错误。东北和华北地区春季农业生产用水量均较多,B错误。节水技术主要与农业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有关,对春季地表水分盈余量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3.该地水分盈余量自东向西减少,当该地区生长季地表变干后,地表水分盈余量将整体减少,地表水分盈余量300 mm等值线将向数值大的方向移动,即向东(或东南)移动。A正确。故选A。
(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高三六月供题)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某煤矿区地处农牧交错带,开矿前其附近某湖泊面积常年保持稳定,开矿后该区地下水和湖泊水水位发生了明显改变(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一年中该矿区地下水位最高的季节是
A.春季
5.随着煤炭的开采,湖泊干涸加快的原因是
区域年降水量减少湖泊渗漏水量增多地下水源补给减少湖底淤泥厚度增加
A.
6.为减缓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积极植树造林,涵养地下水
C.修建人工湖泊,补给地下水
【答案】4.B 5.B 6.D
【解析】4.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位于我国北方,年降水量接近200mm,每年7-8月是雨季,此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最高,B正确。其它季节降水少,地下水位低,ACD错误。故选B。
5.随着煤炭的开采,图中显示35年后地下水位下降到湖最低水位以下,湖泊干涸加快的原因是:湖泊水加速补给地下水,湖泊渗漏水量增多;湖面减少,气候变干,地下水源补给减少,正确。区域年降水量无法判断,湖底淤泥厚度对湖泊干涸影响不大,错误。B正确。故选B。
6.为减缓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可以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灌溉用水,节约地下水,D正确。该地区降水少,不适合植树造林;矿井积水直灌地下水会加重地下水污染;修建人工湖泊会增加水汽蒸发,ABC错误。故选D。
【点睛】
呼伦贝尔市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骤降霜冻早;热量不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利用率高,无霜期短,日照丰富,降水量差异大,降水期多集中在7-8月。
(2020年江西省南昌市高考一模文)河流中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称为凌汛。下图为我国东北平原某河流甲、乙两处水文站2019年记录的即时流量数据(时间点为北京时间13点)。该河流春秋两季有凌汛现象,且仅出现在甲乙之间河段,该河段长约200千米。该河段结冰期流量来自冰下水流,河面冰层及周边积雪融化,造成流量增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乙相比,甲水文站所在河段
A.纬度高,海拔高
C.纬度低,海拔高
8.4月下旬,乙水文站流量变小,其原因是周边地区
A.气温上升
9.甲乙之间发生凌汛的日期是
A.3月16日
【答案】7.B8.D9.B
【解析】7.有结冰期的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才可能出现凌汛,材料信息表明,甲、乙之间河段在春秋两季出现凌汛期,说明位于下游的地点纬度高、海拔低,位于上游的地点纬度低、海拔高,排除A、D。材料信息表明,该河段河面冰层及周边积雪融化,造成流量增大,图中显示,乙站流量3月16日以后流量明显增加,说明乙水文站之上河面冰层和周边积雪融化量增大,说明气温明显开始上升,而甲站流量在4月1日以后流量才开始增加,说明甲站周边冰雪融化较晚,则纬度较高,位于乙站下游,因此与乙相比,甲水文站所在河段纬度高,海拔低,B符合题意,排除C。故选B。
8.图中显示,乙站流量3月16日以后明显增加,说明乙水文站之上地区气温明显开始上升,河面冰层和周边积雪融化量增大,4月下旬,乙水文站周边地区的积雪面积快要融化完了,积雪面积变小,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使得乙水文站流量变小,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9.材料信息表明,凌汛是指河流中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甲、乙之间的水位上涨,则甲、乙之间发生凌汛时应流进河段的水量大于流出的水量,根据上一题分析可知,甲位于下游,乙位于上游,甲的流量代表该河段流出流量,乙的流量大致代表该河段流进流量。图中显示,3月16日、4月16日、5月1日,甲的流量大于乙的流量,水位会下降,不会出现凌汛,排除A、C、D。图中显示4月1日,甲的流量小于乙的流量,即流进河段的水量大于流出的水量,水位会上升,则可能出现的凌汛,因此甲、乙之间发生凌汛的日期是4月1日,B正确。故选B。
【点睛】
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有冰期的河流且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一般容易形成凌汛,凌汛的强度与河道纬度位置、河道形态和流量大小有着密切关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A.春季
11.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A.坡顶>坡中>坡脚
C.坡中>坡脚>坡顶
12.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答案】10.A11.D12.B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和位置差异,植被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的生态作用,需要抓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0.根据材料,该地冬季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积雪冬季不会融化,而在春季气温回升后,积雪消融,水分下渗,土壤水分含量高,A正确,D错误。该地夏秋
11.地下水是可以流动的,坡脚处地势最低,水分最容易汇集,因此水分含量最高,而坡顶地势最高,因此水分含量最少。从图示直奔分布来看,坡脚处植被最丰富,也说明水分含量最高,坡顶几乎无植被,因此水分条件最差,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2.尽管丘间平地有梭梭等植被分布,但植被稀疏,调节气候作用不大,A错误。丘间平地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对涵养水源有一定作用,B正确。该地位于沙漠中,没有农田分布,C错误。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梭梭分布在平地,且该地降水少,不易发生洪涝灾害,不会发生水土流失,D错。
(2020·江苏省高三三模)图为2000年以前天津市地面下沉,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水位及塘沽海平面变化关系图。2019年经过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天津地区实现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据图推测天津市
A.地下水水位总体有下降趋势
B.地下水水位变化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C.地下水开采量与埋藏深度呈负相关
D.1975—1985年之间可能出现海水倒灌现象
13.综合治理天津地区地下水超采的措施可行的有
A.春季及时回灌抽水井,避免地面沉降
C.大量利用地表径流,避免土壤盐碱化
【答案】12.AD
【解析】12.根据图中地面沉降量的变化,可以描述1950~1995天津地面沉降的变化趋势:1950年到1980年地面迅速下沉,80年到85年变缓,85年之后呈上升趋势,1990年后沉降量基本稳定,总体上呈下降趋势,A正确;结合图中曲线之间的关系,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开采量的关系为正相关,与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基本呈正相关,C错误;图示信息无法判断地下水位变化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B错误;与海平面升降存在一定的关系,据图分析,1975—1985年之间可能出现海水倒灌现象,D正确,故选AD。
13.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上题分析可知,天津地面下沉主要是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因此南水北调,缓解生产和城市用水矛盾,保护水源补给地,可有效控制地面下沉,B正确;同时治理与生态修复结合,保证生态供水,增加水资源利用率,D正确;而春季农业用水的高峰期,不适宜进行回灌,应在雨季进行,A错误;大量利用地表径流,会减少对地下水的补给,不能缓解地秒沉降,C错误,故选BD。
【点睛】
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的相关问题: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并且下渗减少;
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