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1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考真题荟萃 |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热力环流】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3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6~8题。
图3
6.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7.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白天温度低
A. B. C. D.
8.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答案】6.C
【解析】6.读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接近平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错误。故选C。
7.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错误。故选A。
8.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理论上应该是沙漠白天升温快、温度比绿洲高;晚上降温也快,温度比绿洲低。但实际上在某一时间段,绿洲的温度一直低于沙漠。为什么呢?首先是白天气温较低,没有为夜间的降温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绿洲跟沙漠最大的区别就是地表有水,水可升温,亦可降温,一切取决于水怎么变化,往年高考题考美国的龙卷风,水通过由气态凝结为液态向外释放热量为龙卷风增温,今年考绿洲温度比沙漠低,水通过由液态变成气态吸收热量为绿洲降温。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影响降水的因素】如图4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9、11题。
图4
9.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距水汽源地远
A.
11.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A.沼泽分布少
【答案】9.D
【解析】9.读图可知,该地位于60°N附近,受西风带影响,西风从大西洋吹来,带来一定的水汽,与东欧平原相比,西西伯利亚距水汽源地远,所以降水相对少,正确。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东欧平原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相差不大,错误。地势南高北低不是影响西西伯利亚平原降水少的主要原因,错误。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乌拉尔山脉的东侧,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所以降水少,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
本题可迁移运用已学知识:我国新疆为什么降水少?一是离海洋远,二是受重重山岭阻挡,所以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11.降水相同而干湿不同,只能是蒸发不同。读图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由南到北跨纬度较大,与北部相比,南部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对较低,太阳辐射强,蒸发量相对较大,所以,南部较干,B正确。沼泽分布少和河流向北流均不是造成南部较干的主要原因,AC错误。由题干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并不大,所以,南部较干的原因并不是由于远离北冰洋,D错误。故选B。
【点睛】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有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的主要分布于中纬度,是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受水份影响大。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水分差异大,所以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这三种受经度地带性影响的景观在乌拉尔两侧的差异也大。纬度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是在低纬度和高纬度,苔原带是受纬度地带性,也就是热量的影响,乌拉山两侧热量差异小,所以苔原带差异也就小。
(2020年江苏卷)【常见天气系统】图3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图3
5.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
A.
6.此时地最可能(
A.暴雨倾盆水难排
【答案】5.C
【解析】5.读图分析,四个地点均位于北半球近地面,结合等压线的数值近地面风向的作图过程判断,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南侧,风向为偏西风;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风向为偏北风;地位于高压中心的西北侧,风向为偏南风;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北侧,风向为偏北风。故选C。
6.读图分析,此时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并且地纬度低,气温高,因而最可能形成强对流天气,暴雨倾盆,A正确;细雨蒙蒙是暖锋天气的典型特征,B错误;烈日炎炎往往是受高压控制形成,C错误;此时地降水多,植被生长茂盛,不会形成沙尘天气,D错误。故选A。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地球上的大气】下图为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完成第23题。
23.对比两极地区年内海冰消融速度差异,原因可能是(
A.南极地区受西风漂流影响,海冰消融慢
B.北极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冰消融快
C.南极地区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海冰消融快
D.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小,太阳辐射强度大,海冰消融慢
23.【答案】C
【解析】温度高会导致海冰融化,左图8、9月份海冰面积最小,说明8、9月份气温高,应该北极附近;右图2月份海冰面积最小,说明2月份气温高,应该是南极附近。据图分析北极附近海冰3月份达到13百万km2,9月份达到5百万km2,6个月消融了8百万km2;南极附近海冰9月份达到16百万km2,2月份达到2百万km2,7个月消融了14百万km2;对比可知,应该是南极附近海冰消融速度快,AB错误。北极附近是海洋,南极附近是大陆,南极附近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导致海冰消融快,C正确。南极附近有臭氧层空洞,若北极地区臭氧层空洞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少,太阳辐射应该比南极较弱,D错误。故选C。
17.(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19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岩溶地貌广布,旅游开发是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2)【地球上的大气】兴义气温年较差最大不超过______________。(1分)
(3)【地球上的大气】兴义与铜仁相比,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17.【答案】(2)16
(3)(兴义比铜仁纬度低,冬季获得太阳辐射量较大(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昼长更长);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所以兴义气温较高。夏季,两地获得太阳辐射量相近(兴义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昼长较短);但兴义海拔较高。所以兴义气温较低。
【解析】(2)读图可知,兴义7月均温为20°C-22°C,1月均温为6°C-8°C,所以,兴义的气温年较差为12°C-16°C,最大不超过16°C。
(3)兴义与铜仁相比,冬季气温高是因为兴义所处的纬度比铜仁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白昼时间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更多,所以兴义冬季气温高。兴义与铜仁相比,夏季气温高是因为夏季,兴义虽然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但是白昼时间更短,因此两地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相近;但是,读图可知,兴义的海拔比铜仁高,所以,兴义夏季气温低。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完成10、11题。
10.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
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
11.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
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
C.秸秆燃烧时的产生
【答案】10.B
【解析】10.氧化亚氮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氧化亚氮能够强烈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使大气吸收作用增强,并且重新发射辐射,从而具有增温效应,B正确,A错误。氧化亚氮并不能使地面辐射总量增加;也不能使地面反射作用增强,CD错误。故选B。
11.我国是农业大国,由农业产生的氧化亚氮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0%-1.5%,这其中约72%来自农田排放。而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部分的氧化亚氮源于土壤的排放,主要是农业生产中氮肥的大量施用造成,D正确。作物生长时的排放、大气中氮气的转化和秸秆燃烧时的产生均不是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的主要来源,ABC错误。故选D。
【点睛】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汽、二氧化碳、氧化亚氮、氟利昂、甲烷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大气水平运动】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下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完成24、25题。
24.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影轨迹是(
A
25.符合该测站万米高空冬、夏季气球漂移方向及水平气压场的是(
A
【答案】24.A
【解析】24.我国华北地区冬季冷锋一般是西北季风南下造成。冬季冷锋过境后,风向以西北风为主,气球应该飘向东南方向,A正确,CD错误。B图先向西北后向东南,应该是冷锋过境前至过境后的变化,B错误。故选A。
25.万米高空气流运动方向和等压线平行,AC两图风向和等压线斜交,因此AC错误。图中等压线数值a>b>c>d>e,北半球高空风向向右偏后与等压线平行,风向的右侧为高压、左侧为低压,因此B正确,D错误。故选B。
【点睛】在纬向上气球漂移均以向东漂移为主,7
27.(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东南向内部递减。图1为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图1中甲地某年7月30日发生了一次大型泥石流。甲地附近海拔低于其2000米处有一气象站,图2为该气象站测得的该年7月天气要素统计图。
图1
(1)【气压带与风带】从大气环流看,青藏高原冰川的补给,西南部主要源于__________风(填风向)带来的水汽,西北部主要源于盛行西风带来的__________洋水汽。(2分)
27.【答案】(1)西南
【解析】(1)从大气环流看,青藏高原西南部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为冰川形成提供充足水源。青藏高原西北部位于我国非季风区,受西风影响较大,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为冰川形成提供充足水源。
(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常见天气系统】读图5,回答12~13题。
12.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风和日丽
13.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
A.乌鲁木齐
【答案】12.A
【解析】12.读图可知,华北平原所在地区等压线较为稀疏,同时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最可能为风和日丽的天气状况,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在图中城市所在地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30°~45°)即为当地近地面风向,由此可知,选项四城市中,此时为偏南风的是福州市,D正确;乌鲁木齐、上海、贵阳均盛行偏北风(注意贵阳位于1010hPa等压线上,该闭合等压线两侧等压线数值分别为1015hPa、1010hPa,所以该闭合等压线内气压值应小于1010hPa,由此可判断贵阳市附近高低气压的分布),ABC错误。故选D。
17.(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常见天气系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图8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4分)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分)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
17.【答案】(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
(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解析】本题考查锋面的分布、形成原因及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等知识点,结合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不难解答。
(1)三种不同性质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面,冷锋暖锋往往位于锋面气旋处,北半球锋面气旋左侧是冷锋、右侧是暖锋,锋面处风向差异较大,冷锋左侧一般是西北风、右侧一般是西南风,暖锋北侧一般是东北风、南侧一般是西南风,据此可判断出冷暖锋面位置,画图注意位置要准确、符号要正确。如下图所示:
(2)据材料信息“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判断,来自太平洋的气团由于受落基山脉影响,在山地东侧是下沉气流,比较干燥,干线东侧的气流来自墨西哥湾,比较湿润,“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因此东侧的湿气团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抬升、气温减低、达到露点后,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会形成降水。
(3)“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干线两侧气团温度相近、湿度不同。本区西部有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脉西侧形成地形雨,由于受落基山脉影响,在山地东侧是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比较干燥;102°W附近为面积广大的平原,下垫面性质单一,干线东侧的气流来自墨西哥湾,比较湿润,湿空气可以快速深入陆地,沿途气团性质变化不大。
【2020年高考模拟题】
(2020·江苏省高三三模)图为某月北京时间8:00亚洲部分区域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我国最有可能出现的降水分布状况是
![[转载]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解析】 [转载]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解析】](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解析】 [转载]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解析】](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A.
![[转载]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解析】 [转载]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解析】](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解析】 [转载]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解析】](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C.D.
2.图中所示时刻
A.北京大风扬沙
C.新疆寒潮预警
【答案】1.A
【解析】1.从图上可知,青藏高原区受低气压(气旋)控制,可能会形成降水,BD错误。新疆中南部受高压(反气旋)控制,天气应晴朗,C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黑龙江东北由于受低压槽控制,降水可能性大。A正确,故选A。
2.从图上等压线的分布看,北京两侧的等压线值均为1010,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没有扬沙,A错误。渤海两侧的等压线均为1010,水平气压梯度力为0,风力小,故渤海风平浪静,B正确。由青藏高原形成低气压,可推知此时是气温较高,新疆出现寒潮可能性小,C错误。东京受气旋控制,气流上升,水汽凝结,云量较多,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等压线分布图的阅读和天气判断。难度较大,可以通过天气系统的控制来判断,再用排除法来推断正确答案。
(2020·湖北省高三三模)下图为2020年3月18日2时(北京时间)东亚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此前蒙古高原南部地区大部分表土解冻,地表干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天气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受H1和L1共同影响,冷锋向西延伸较远
B.云贵地区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准静止锋
C.H2位于青藏高原,减小了冬季风南下的范围
D.西南季风遇到高大地形后气流抬升,形成L2
4.该气象灾害最可能是
A.春旱
【答案】3.A
【解析】3.图中冷锋由L1向西延伸,超出低压范围的部分是由于H辐散冷气团南下,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故A对;昆明准静止锋形成时冷气团势力更强,由于云贵高原地势影响,使得冷暖气团在此徘徊,形成准静止锋,故B错;H2向东部南部辐散冷气团,增强冬季风,扩大其影响范围,故C错;该季节无西南季风,故D错。故选A。
4.蒙古高原南部表土解冻,地面干燥,来自大陆内部冷空气水汽少,形成大风天气,携带干燥沙土,形成沙尘暴,故D对;该季节当地还未开始农业种植,农田无作物,故A、C错;表土干燥,说明大气水汽含量少,难以形成暴雨,故B错。故选D。
【点睛】
考查冷锋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2020·江西省高三三模)
5.该日武夷山山区气象站记录的谷风出现的时间为
A.6点前后
6.与夏季相比,该气象站冬季谷风
A.出现早,风力大
C.出现晚,风力大
7.武夷山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坡地,原因是与谷底相比坡地
A.白天多上升气流
C.夜晚多上升气流
【答案】5.B
【解析】5.在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的条件下,受热力环流影响,山区白天一般吹谷风,晚上转变为山风。图中1012时风向发生明显的变化,应该是谷风开始出现,故选B。
6.与夏季相比,冬季太阳高度更小,谷底受山体阻挡明显,气温上升慢,谷风出现时间较晚。夏季普遍温度高,气压梯度小,风力小;冬季谷底、山峰之间温差大,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故选C。
7.与谷底相比,坡地近地面空气白天升温较快,盛行上升气流,夜晚坡面降温快,坡地气流多下沉。故BC错。白天坡地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削弱太阳辐射,有利于茶树生长;夜晚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对茶树生长不利,故A对,D错。故选A。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山谷风的理解。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2020·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其他)下图示意1979—2004年4月至9月期间110°E——120°E平均的逐日降水量(单位:mm/d)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4月上旬水汽输送的前缘位于
A.华南沿海地区
9.图中20°N地区8月的降水量约为
A.120mm
10.华北地区8月降水主要是由
A.台风登陆造成的
C.地形抬升形成的
【答案】8.A
【解析】8.本题考查水汽输送的相关知识。读图分析,4月上旬降水量最多的区域是15°N—20°N,说明此时水汽输送的前缘位于该地,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为华南沿海地区。本题正确答案为A。
9.本题考查等降水量线的相关知识。读图分析,图中20°N地区8月的逐日降水量约为9mm—10mm,八月有31天,所以月降水量为大约为279mm—310mm,选项中只有280mm在这个区间内,所以图中20°N地区8月的降水量约为280mm,本题正确答案为C。
10.本题考查锋面系统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地区的纬度约为35°N—40°N,8月降水量约为100mm,8月是华北地区的雨季,降水主要是由冷暖气团交锋形成的。故D项正确,华北地区纬度较高,台风发生概率小,且台风降水量更大,A错误。空气强对流产生的降水持续时间较短,且降水量大,不会产生持续降水,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地区主要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C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降水分布规律、锋面系统、雨带推移等知识,重点考查读图和运用图表数据能力。解题关键是运用图表数据和信息进行解题。
(2020·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其他)下图示意荷兰某农场全新革命性节能温室。其窗户尺寸为普通温室的两倍,屋顶和侧壁使用双层玻璃.结构,四个玻璃侧面均设有防反射涂层。节能温室可节省约60%的能源,但仍需要利用地热能装置加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温室中利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实现节能的设施有
双层玻璃两倍尺寸窗户与防反射涂层地热能装置
A.
12.该地温室仍需要利用地热能装置加热的原因是
A.冬季气温低
【答案】11.C
【解析】11.大气热力作用原理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吸收截留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双层玻璃可以更多的截留地面长波辐射,增加温室内温度。但双层玻璃会更多地削弱进人温室内的太阳辐射,于是在玻璃上涂防反射涂层,可以减弱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加其透光性,使更多的太阳辐射进人温室内。两项设施同时提高温室效果,温室效果好,可以更少地使用其他能源为温室加热,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故C正确。两倍尺寸的窗户是增大温室的空间范围,促使更多的阳光在空间上进人温室,没有利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地热是为了在太阳光照加温不足时补充温室热量的设施,故ABD错。故选C。
12.荷兰地处中高纬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冬季气温较低且光照少,温室内热量条件不足,需要利用地热能装置提高温室效果。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020·安徽省高三三模)截止2020年2月,持续燃烧了近7个月、过火面积突破10万平方公里的澳大利亚丛林大火才基本熄灭。此次丛林大火是近百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丛林大火之一,整个澳洲大陆约三分之一被浓白的烟雾覆盖,烟雾受强烈的气流影响,一些飘向了邻国新西兰,一些则抵达了11000公里外的南美洲上空。下图是本次澳大利亚火灾分布示意图(颜色越深,灾情越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推测此次澳大利亚丛林大火持续近7个月的根本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C.厄尔尼诺影响
14.澳大利亚丛林大火中被大量燃烧的森林树种最可能是
A.冷杉
15.烟雾借助气流扩散至南美洲上空,该气流可能是
A.盛行西风
【答案】13.A
【解析】13.根据材料可知,此次澳大利亚丛林大火持续时间长、影响泛围广,意味着发生条件特殊,丛林大火持续燃烧近7个月要求高温干旱持续时间长,是气候异常表现,全球变暖会使极端气候发生更加频繁,是本次丛林大火的根本原因。故选A。
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大部分森林处于亚热带、温带地区,热带雨林面积小。桉树属于澳大利亚特有树种,油脂含量高、易燃,在此次丛林大火中被大量燃烧。冷杉属于温带、亚寒带树种;梭梭主要分布在温带荒漠地区;棕榈树分布在热带地区。故选D。
15.南美洲在澳大利亚东部,森林大火主要位于低纬度,其产生的大量烟尘被强烈的气流卷入高空,受低纬高空西风影响到达南美洲。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