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1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杂谈 |
分类: 高一地理试题 |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计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完成下面小题。
1.
A.
2.
3.
4.在西方国家,最接近秋分(9月23日)的那个满月被称作“收获月”,因为它的亮光可以帮助北半球的农民在太阳西沉之后靠着月光继续采收农作物。据此判断,家在丹东的小明观测到的
A. A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6.
A.
7.
A.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8.
A.
9.
2018年12月2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首颗卫星成功发射,该卫星在距离地面1000千米的预定轨道上围绕地球运行。结合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的是
A.
C.
11. “虹云工程”运行轨道所处大气层的特点是A. 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B.
C.
读某区域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12.
13.
A.
C.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海滨地区一日内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A.
15.
A.
读“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典型服饰”(左图)和“大气主要受热”过程模式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
17.
A. 弱、强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参与水循环的圈层有水圈
岩石圈
A.
19. “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这段文字主要涉及
A.
20.
A.
“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钱塘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22.
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24.
A.
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丹娘沙丘,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它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下图分别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左图)和丹娘沙丘景观图(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26.
27.
A.
C.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我国某地进行科学考察时绘制的景观示意图(左图)和拍摄的祁连山地“阴阳脸”照片(右图),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29.
30.
A. “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B. “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C. “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较好D. “阳脸”为陡坡,土层厚,土壤肥力高
【答案】28.
B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左图)及丹东某银杏大道景观(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32.
33.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