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胶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2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杂谈 |
分类: 高三地理试题 |
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2010年~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人口是指男性20~59岁、女性20~54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20.
【解析】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9题详解】结合材料:劳动力人口=总人口*劳动力人口比重。劳动力人口=总人口*劳动力人口比重,据图计算可知,2010年总人口约为13.6亿,劳动力人口比重约为55%,劳动力人口约为7.48亿,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总人口*100%。计算可知,2010年城市化水平=6.5/13.6*100%=47.8%;2020年城市化水平约为55.2%;2030年城市化水平约为61.1%;2040年的城市化率为67.3%,2050年的城市化率为73.6%,说明我国2040-2050年间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D正确,ABC错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人口与就业分布时空变化明显。下图示意上海市1990~2010不同城市圈层人口变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22.
A.
【答案】21.
D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不同类型的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分析;如何进行合理城市规划等知识。
【21题详解】上海市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会使中心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升、环境污染加剧,因此为减轻城区污染、获取廉价土地,制造业会逐步向远离中心城区的郊外迁移,导致郊区人口就业机会增多,D正确;城市化推进会挤占郊区农业发展空间,故B选项不符;市区环境污染、城市用地不足不是远郊人口就业增速快的主要原因,A、C错误。选D。
【22题详解】该题考查城市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联系相关知识解答。据图可知,
1990—2010年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和就业比重下降,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就业比重减少,中心城区就业人口比重减少,但是比例仍较高,不能说明中心城区空心化,C项错误;近郊区就业比重增加,说明就业率提高了,A项错误;中心城区就业比重降低,近郊区就业比重增加,远郊区就业比重增加,人口增加,
林菜模式是指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的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林下经济模式,每亩(666平方米)可以获得700?1200元收益。我国某地在秋末林木开始落叶时将大蒜、洋葱等菜苗栽入林下,夏季在林下栽种冬瓜和南瓜等蔬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24.
A.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判读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3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该地秋末林木开始落叶时,说明该温带落叶林带,江西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青海主要为温带草原和荒漠带,A、D错误;由于秋季树下可以种植大蒜、洋葱等菜苗,说明该地热量条件较好,吉林由于纬度高,冬季气温太低,蔬菜难以越冬,C错误,据此判断该地可能位于河北,B正确。故选B。
【24题详解】本题考查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推广林菜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经济效益,、正确;种菜没有植被保持水土效果好,故没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错误;林菜模式没有明显增加就业机会,不能起到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错误。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特拉斯造山带位于阿尔及利亚北部,呈西南—东北走向,位于地中海与撒哈拉地台之间,从北向南可以划分为5个构造带:内带、泰勒隆起带、前渊带、大高原和撒哈拉阿特拉斯构造带。新生代时期构造带的地质变化促使阿特拉斯山脉形成,隆起的阿特拉斯山脉像一道绿色的屏障,使山脉东南和西北两侧形成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图示意阿尔及利亚北部阿特拉斯造山带构造分带及沿AB线的阿特拉斯造山带构造演化剖面。
(1)从板块构造和地质作用角度,简述阿特拉斯造山带形成的地质过程。
(2)说明阿特拉斯山脉隆起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3)说明阿特拉斯山脉西北侧气候对当地硬叶低矮灌木群落形成的影响。
【答案】(1)阿特拉斯造山带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使岩层断裂,岩块上升形成大高原;在挤压作用下,撒哈拉阿特拉斯构造带上升到撒哈拉地台之上,内带上升到泰勒地区之上;泰勒地区发生强烈的挤压变形,形成褶皱隆起带,众多大型突起构造共同构成阿特拉斯山脉体系。
(2)阿特拉斯山脉隆起后,该山脉西北侧盛行西风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该山脉东南侧处于西风背风坡且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该山脉高差较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3)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日照强烈、气候干燥,使得该地灌木群落具有硬叶的特点;冬季受西风和寒流影响,低温多雨,多强风,使得该地灌木群落具有生长较慢、低矮的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阿特拉斯山区域地理环境为特点,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及气候对植被的影响,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详解】(1)结合图示内容分析,阿特拉斯造山带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使岩层断裂,岩块上升形成大高原。在挤压作用下,撒哈拉阿特拉斯构造带上升到撒哈拉地台之上,内带上升到泰勒地区之上。泰勒地区发生强烈的挤压变形,形成褶皱隆起带,众多大型突起构造共同构成阿特拉斯山脉体系。
(2)本题考查山脉对气候的影响,结合阿特拉斯山脉所处的位置可知,该区域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到西风带的影响,山脉隆起,阻挡了大西洋水汽的输送,山脉东南侧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山脉西北侧是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
(3)本题考查气候对植被的影响。结合前面分析,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干燥、降水稀少,日照强烈,植物了减少蒸腾作用,叶子坚硬而有锯齿,叶片不大或变成尖刺状,叶片表面没有光泽而常有茸毛,常有分泌芳香油的腺体,以减少水分蒸腾。为了减少强光的照射,植物的叶片与阳光成锐角,以躲避阳光的灼晒;冬季受西风和沿岸寒流影响,虽然水分充足。但是由于气温低、风力强。使得植被生长缓慢,具有低矮的特点。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斯特岩溶天窗是指地下河通往地面的窗口。广西的地苏地下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的地下河,天窗、溶洞、峰丛等各类岩溶地貌集中分布,形成了“一河、百窗、千山”的地貌形态。下图示意地苏地下河流域天窗的分布及该地区喀斯特地貌。
(1)描述地苏地下河流域内天窗的分布特征。
(2)“岩石裂隙→溶洞→天窗”是天窗的形成机制之一,阐释其形成的具体过程。
(3)分析当地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答案】(1)分布不均;地下河(干支流)上游少,中下游多;均沿地下河分布。
(2)地下水沿着裂隙溶蚀岩石,形成溶洞(地下河);继续溶蚀,溶洞不断扩大;顶部塌陷,形成天窗。
(3)地表崎岖(起伏不平);土壤易侵蚀,可耕地少;裂隙发育,地表水渗漏严重(多季节性地表河),灌溉水源缺乏。(任答2点即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苏地下河的形成和对农业的影响及开发利用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图文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对地理实物的描述能力,据图可知:地苏地下河流域内天窗的分布不均,地下河干支流上游少,中下游多;由图可知,天窗均沿地下河分布。
(2)结合题干“岩石裂隙→溶洞→天窗”是天窗的形成机制之一,据此进行阐述。地表水沿着垂直裂隙下渗形成地下水,而地下水沿着裂隙溶蚀岩石,水平方向上岩石裂隙不断扩大,形成溶洞;加上溶蚀作用继续对岩石进行溶蚀,溶洞不断扩大,顶部塌陷,最后形成天窗。
(3)当地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喀斯特地貌,地表多裂隙,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水不易保存,(多季节性地表河),导致灌溉水源缺乏;同时喀斯特地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坡度较大,加上位于季风区,降水多,土壤易侵蚀,石漠化严重,不利于耕作;喀斯特地貌,山地多、平地少,可耕地少,耕地面积不足。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具有独特的山高谷深的地形。云南元江积温8704.5,年日照时数4420h,是云南三大火炉之一,也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干热河谷。在河谷底部出现狭长的干热区域,是焚风效应和局地热力环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火龙果属南亚热带水果,具有喜旱怕湿、喜高温的特性,适宜生长温度25°C~35°C,但易遭受病虫害。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被人们称为“吉祥果”。元江干热河谷地带,是天然的种植火龙果的优质地区,在2015年种植火龙果已达2万亩,并建设了火龙果系列产品深加工基地、生态旅游庄园。图示意元江干热河谷位置。
(2)分析元江河谷地区火龙果品质优良的气候条件。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简述火龙果产业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答案】(1)该河谷山高谷深,垂直高差大,山谷风发育典型;白天吹谷风,峡谷底部上空的气流下沉,增温减湿作用明显;夜晚吹山风,气流沿山坡下沉到谷底,增温减湿作用明显,增强谷底的干热程度。
(2)该河谷纬度低,海拔较低,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气流下沉増温),河谷热量不易散失,积(气)温高,热量充足;年日照时数长,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低湿的环境,利于火龙果生长;降水少,干燥度大,不利于害虫的成活,少病虫害。(任答4点即可)
(3)种植面积大,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深加工和生态旅游,增加就业;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致富;减少水蚀、风蚀,改善了生态环境。(任答2点即可)
【解析】【详解】(1)白天与山坡等高的谷地上空气温低于山坡,谷地上空气流下沉,山谷底部气压高,谷底的风吹向山坡,形成谷风;夜晚与山坡等高的谷地上空气温高于山坡,谷地近地面空气上升,山坡上气压高,山坡上的风吹向谷底形成山风。该河谷山高谷深,垂直高差大,山谷风发育典型;白天吹谷风,峡谷底部上空的气流下沉,增温减湿作用明显;夜晚吹山风,气流沿山坡下沉到谷底,增温减湿作用明显,增强谷底的干热程度。
(2)元江地区火龙果品质优良的条件要结合材料给出的火龙果生长习性以及元江干热的环境进行分析。云南元江积温8704.5,因此热量充足;年日照时数4420h,说明光照强,位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候干旱,晴天多,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提高火龙果的品质;同时气候干旱,不利于病虫的生长,少病虫害。
(3)火龙果产业对当地的积极影响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入手分析,包括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三个方面。从社会效益来看,发展火龙果产业可以增加就业,调整产业结构;从经济效益看,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从生态效益看,可以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可有减少水土流失,风力侵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