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线上考试地理试题1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考试试卷试题 |
分类: 高一地理试题 |
著名学者邦奇(W.Bunge)等曾用“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
2.
A.
【答案】1.
C
【解析】【1题详解】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故A错;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人类居住的较少,故B错;趋向于岸边(海岸、河岸),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适宜人类居住,C对;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且昼夜温差大,人类居住条件差,故D错。
【2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处地处亚欧大陆中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高温,冬季严寒,故A错;甲处地处亚欧大陆中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洋远,降水少,沙漠广布,农业不发达,故B错;甲处地处亚欧大陆中部,经济较为落后,交通不便,故C错;甲处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降水少,只能在高山冰川融水提供水源的地方才能发展绿洲农业,使环境载力提高,形成了人口稠密的孤岛,故D对。
【点睛】根据图示判断甲位于中亚地区是解决本问题关键。
“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人口流动方式。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市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地区间
A.
4. “舒适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增加劳动力
【解析】本题以“舒适型移民”为背景,考查影响舒适型移民的条件以及影响,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
【3题详解】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结合材料分析“舒适型移民”是指人民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其客观条件是区域之间环境状况的差异,A正确;“舒适型移民”更多的是考虑环境的舒适,与就业机会无关、经济发展水平及政策的关联性小,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结合上题可知“舒适型移民”主要是为了享受慢节奏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迁入地区而言,会提升住房的价格,及带动迁入地劳动服务员的发展,正确;该类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享受生活,因而迁入地增加劳动力错误,大力开发资源也不正确,故选B。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C.
6. “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
7. “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
C.
【解析】【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所以C正确。A选项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总体来说城市经济还是不断发展的;返乡创业很多并不是回家种地的,故D错;与B选项说法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关系小,可排除B。
【6题详解】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因此他们可以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农村人口红利升级,所以D正确。ABC选项本身也是“城归”带来的影响,但还不能促进人口红利升级,可排除。
【7题详解】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正确;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所以B正确。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出地: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但造成了人才外流。
对迁入地: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但容易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
下图中,图甲为我国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a、b两个公交车站台分布图,经统计,不同时刻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有明显差异(见图乙、图丙)。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8.
9.
A. M、N方向皆为郊外
【解析】【8题详解】图中两站台都是7:00上车人数多、下车人数少,17:00上车人数少、下车人数多,且站台人数多时为上班前和下班后的时间,说明该区域人员多数早出晚归,符合住宅区的特点,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我国交通为右行制,据图可知,早上7:00左右上车人数最多的是a站台,因此M方向出行人多,同理N方向出行人数少,而早上7:00左右出行时间又为上班时间,因此M方向应靠近市中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为解决停车难问题,2018年北京市将建立停车公共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对全市的停车资源基本信息统一监管,鼓励城市不同功能区分时段提供空余停车位,实现车位“错时共享”。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A.
11.
A.
【解析】【10题详解】错时停车适用于城市不同功能区分时段提供空余停车位以实现车位错时共享。住宅区晚上停车多,行政区白天停车多,可以错时共享车位。商业区、行政区都是白天停车多,工业区往往昼夜不息,停车都多。据此分析选A。
【11题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错时停车适用于城市不同功能区分时段提供空余停车位以实现车位错时共享。因此,车位“错时共享”主要利用了城市各功能区停车位的时段差异,这种差异跟人口流动差异有关。现代城市功能区人口流动的差异并不是历史文化造成的。也不是生态环境的差异,与风俗习惯关系也不大。据此分析选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8%(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但是如果挤掉“水分”的话,我国只有42%左右的城镇化率。我国正在探索“共建式城镇化”模式,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和大中小城市网络化三大关键点同时发力,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之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A.
C.
13.
A.
【解析】【12题详解】伪城镇化又称为“不完全城市化”,是指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市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其收入水平、消费模式无法等同于一般城市人员。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B。
【13题详解】“共建式城镇化”模式是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和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有利于大城市职能的分散,缓解大城市病,A正确;逆城市化主要在发达国家,我国还不明显,B错;城市污染并不一定是人口少就少,人口多就多,与管理和人口素质等多种因素有关,C错;房价上涨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大中小城市发展、特色小镇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地方的房价会有一定的上涨,D错。故选A。
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
14.
15.
A.
C.
【答案】14.
A
【解析】【14题详解】
A、据图可知,甲区域景观与人文城市化发展指数纵坐标值都很高且为正值,A正确。
B、据图可知,乙区域的人文城市化水平高,景观城市化水平低,B错误。
C、据图可知,丙区域的人文城市化水平大多为负值,水平低,C错误。
D、据图可知,丁区域的人文城市化水平为负值,水平低,D错误。
故选:A。
【15题详解】
A、乙区域景观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景观发育程度较低,城市规划不合理,A错误。
B、乙区域景观城市化水平较低,表面今后需要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B正确。
C、乙区域人文城市化水平较高且远高于景观城市化,因此无需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C错误。
D、在乙时间段之前的甲时间段该区域人文城市化水平已经较高,无需倡导生活方式的转变,D错误。
故选:B。
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6.
17.
【答案】16.
D
【解析】【分析】本题以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16题详解】由题干提示,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可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谷地面积越大,聚落规模可能越大,故选D。
【17题详解】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所以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一、二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聚落是大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经济、交通、索教信仰等社会因素。
近年来“互联网+农业”蓬勃发展,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通过“智慧农业”平台管理温室大棚生产、开展网络销售,与网络联合举办农业生态旅游节。吸引城市居民前去观光采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
A.
19. “互联网+农业”时代,下列农业区位因素中,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 )
A.
【解析】试题分析:【18题详解】由材料“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可知,“互联网 农业”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市场定位更加精准,B正确。
【19题详解】由材料“通过“智慧农业”平台管理温室大棚生产、开展网络销售”可知,“互联网 农业”时代,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科技,D正确。
【考点定位】农业区位因素
奈曼沙漠位于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南缘,大兴安岭东侧。这里黄沙遍布,但某团队却通过在地下0.8~1m处铺设特制的衬膜,在该地成功开垦出万亩稻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21.
【答案】20.
C
【解析】【2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南缘,大兴安岭东侧,黄沙遍布,沙质土壤较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土贫瘠,D项错误;该地纬度高,热量没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充足,A项错误;该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地势起伏,不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B项错误;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光照充足,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晴天比奈曼沙漠少,光照条件不如奈曼沙漠,C项正确。故选C。
【21题详解】该地为沙漠,遍布黄沙,水源容易下渗,稻田地下铺设特制的衬膜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渗漏,D正确;土壤肥力取决于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养分的含量,该项措施无法增加土壤肥力,A错误;衬膜铺设在地下,因而无法阻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阻隔沙尘沉积,B、C错误。故选D。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