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2

标签:
地理地理试题试卷试题 |
分类: 高三地理试题 |
青海湖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交汇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区东岸沙岛附近最为集中(如下左图,黑色区域为水域),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如下右图),近年来这些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据此回答以下题目。
![[转载]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转载]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转载]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A.
33据图推测,影响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因素有
A.
34推测近年来青海湖边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
A.
![[转载]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转载]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36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A.
C.
37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A.
![[转载]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转载]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41咸海1960年后面积快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A.
42若实施图示“北水南调”工程,则面对的主要困难是
A.
43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图示“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增加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
下图为瓜迪亚纳河流域。瓜迪亚纳河是伊比利亚半岛最长河流之一,发源于西班牙昆卡省中西部潮湿的山区,注入大西洋加的斯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转载]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转载]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44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该流域建设众多水利工程的最主要目的是( )
A.
C.
45瓜迪亚纳河流域进行梯级开发对河口三角洲和生物的影响是( )
A.
46A地和B地的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是( )
A.
C.
47瓜迪亚纳河谷盛产葡萄,和当地葡萄生长无关的条件是( )
A.
C.
2018年春节过后,浙江各地企业又开始面临“招工难”。为了健康持续发展,近5年来,浙江省累计将478个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项目转移至赣北九江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8浙江省企业当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A.
C.
49关于浙江省产业转移叙述正确的是
A.
C.
M服装科技公司通过“互联网 ”与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等深度融合,消费者只要下载其APP,就能在线上任意绘制或设计适合自己风格的服装。完成下列小题。
50M公司与面料供应商的关系属于A.
51M公司与传统服装制造业相比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欧洲西部局部略图。左图中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著名的小麦产区,其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
![[转载]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转载]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材料二 在德国工业化时期,鲁尔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也造成莱茵河的严重污染。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经历了综合治理,面貌焕然一新,昔日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变得清澈。
从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三个方面,分析甲区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6分)
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6分)
![[转载]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转载]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说出丹麦海岸线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6分)
分析太平洋生蚝在丹麦西海岸大量繁殖的原因。(6分)
丹麦生蚝泛滥成灾,有网友建议丹麦将生蚝出口到中国,你认为此举是否可行?请说出理由。(4分)
答案
1、A C
C A B
26、C A
D D C 31、A
51
(1)河流沉积物,土层深厚(2分);温带落叶阔叶林,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物;(2分)气候湿润,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2分)
(2)条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径流量大且稳定(2分);地势低平,水流平缓。(2分)原因:公路和航空运输发展,分流水运运量(2分);产品附加值提高,宜采用公路和航空运输(2分)。
(3)原料和能源地位下降,技术和人才地位上升(2分)。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技术工艺改进,污染物排放减少(2分)。
52
(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2分);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2分);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分)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2分);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2分)。
53
【小题1】海岸线特点:曲折破碎,多优良港湾(2分)。形成的自然原因:纬度高,气温低,冰川侵蚀作用强(2分);位于西风带,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2分)。
【小题2】海岸线漫长,浅海面积广,光热条件较好,利于生蚝生存(2分);多条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2分);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温适宜,利于越冬(2分);当地天敌少,人们捕捞少(2分)。
【小题3】可行(1分)。将丹麦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中丹贸易发展(1分);减缓生蚝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当地生态平衡(1分);增加就业,增加收入(1分);中国消费市场广阔,而丹麦供过于求,两国可优势互补(1分)。
不可行(1分)。丹麦生蚝可能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市场难以打开(1分);距离较远,运输成本高,导致价格较高,市场竞争力弱(1分);生蚝对保鲜要求高,导致保鲜成本高(1分);冲击中国本土海鲜养殖业,不利于中国本土海鲜养殖业的发展(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