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20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

分类: 地理学法指导 |
考点20
考点热度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20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解析】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20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解析】](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时期(或部位) |
作用过程 |
地貌类型 |
侵蚀地貌 |
初期(A) |
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 侧蚀为辅 |
沟谷不断加深, 横剖面形成“V”型谷 |
发育期(B) |
侧蚀为主,下蚀减弱, 泥沙堆积 |
河谷拓宽,出现连续的河湾 |
|
成熟期(C) |
侧蚀和泥沙堆积为主, 下蚀进一步减弱 |
河谷横剖面呈槽形 |
〖技巧点拨〗
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
〖特别提示〗
[图文拓展]
1.洪积—冲积平原地貌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2.三角洲地貌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考向一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3题。
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侵蚀作用
A.
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A.
3.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
C.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
【答案】1.D
【解析】1.图示河流形成曲流,并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D项正确。故选D。
2.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C项正确。故选C。
3.河谷在发育过程中,河流的侧蚀作用增强,下蚀作用减弱,A项错误;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B项错误;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C项正确;河谷横剖面由“V”形变为“U”形,D项错误。故选C。
考向二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河流在山谷中流动,河流流经处的地势比两侧低。只要知道一条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就可以确定河流的流向,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所以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较小。
在河岸弯曲处,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一般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
5.根据时令河虚实线判断河水流向
时令河即季节河,这类河流主要分布于内陆沙漠或沙漠边缘,由冰雪融水和雨季时雨水汇流而成,一般越向下游水量越小,在旱季时流量变小甚至干涸,随季节消失的部分在地图上用虚线画出,河流由实线向虚线流。
6.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
在城市规划中,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会造成水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应位于河流下游。上图中河流自北向南流。
下面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下面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河可能位于我国的A.东北地区
2.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段的流向为自东北流向西南
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答案】1.A
【解析】1.右图中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反映该河水位高低的变化,面积大,水位低;面积小,水位高。由图可知,该河出现了春、夏两个高水位时期(分别为春汛、夏汛),即可判断该河在东北地区。故选A。
2.图示河段较平直,河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较大,若P为主航道,说明水深,地转偏向力向P河道(向右偏),河流自东向西流;若该河段自西向东流,则河水主要偏向Q河道,Q河道侵蚀强,将变深;上游修筑水坝,图示河段泥沙量减少,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河心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形成在河流流速较慢的河段。故选B。
考向三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
[模板构建]
1.侵蚀地貌成因解答模板
考向 |
关键词 |
答题思路 |
河谷、沟谷、峡谷 |
河床、冲蚀 |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 |
喀斯特地貌 |
可溶性岩石、暖湿的气候 |
可溶性石灰岩在暖湿气候条件下,与流水中含有的CO2相遇,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蚀而形成 |
风力侵蚀地貌 |
携带、破坏 |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 |
2.堆积地貌成因解答模板
考向 |
关键词 |
答题思路 |
河流冲积扇 |
山口、平缓、减慢、堆积 |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
河口三角洲 |
大量泥沙、海水的顶托、入海口 |
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
风力堆积地貌 |
碎屑物质、阻挡、风速降低、堆积 |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
冰川堆积地貌 |
温度升高、冰川融化、冰碛地貌 |
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
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读图回答问题。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解析】(1)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的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
(2)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
(3)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前缘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稳定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 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 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A.
2.图中河流分汊多 易改道 流量不稳定 多为地下暗河
A.
3.图中扇三角洲A.稳定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B.稳定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
C.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D.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
牛轭湖是弯曲河流发生自然裁弯后的遗留河道,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经历若干年后变成封闭的浅水湖泊。辽河下游平原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水流较缓,河曲发育,河道变迁频繁,平原上遗留很多废河道和牛轭湖,下图示意不同年代下辽河下游的河道演变过程。据此完成4—6题。
A.甲—1984年
5.在辽河下游地区,牛轭湖演变最缓慢的时期是
A.1963年—1975年
6.牛轭湖形成后,新的河道A.流速增大
由于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河道发生平面迁移的现象叫河道变迁。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叫河道变迁速率。平原上河道不断弯曲,洪水期间自然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河水逐渐干涸,河岸成为陡坎。为了研究河道变迁情况,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北半球某河流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8.图中该河流在M处的流向是A.向北流
9.乙处的树龄大于甲处,原因最可能是乙处
A.河漫滩面积较大
地壳运动可以引起河道的改变及流水作用,而构造与流水相互作用的结果基本取决于构造运动的速度、流水作用的强度等,下图表示通天河水系变迁(箭头表示水流方向)。据此完成10—12题。
11.阶段II甲、乙两地发生的地质过程是A.甲——隆升、乙——隆升
12.通天河两条新的支流形成过程中伴随着
A.地壳抬升、流水堆积
下图示意渭河某河段南岸7个阶地的拔河高度(拔河高度是指河流阶地高出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每个河流阶地均上覆黄土,黄土层底部为古土壤层,古土壤层下面为河床相砾石层。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受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影响。河流阶地下切形成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时期,河流堆积发生在冰期,湿润的气候影响河流的下切。据此完成13—15题。
14.河流阶地形成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时期的主要原因是A.流量增大
15.每个阶地的黄土层A.形成于寒冷的冰期
沙波是河床中泥沙颗粒在流水作用下移动而形成的波状微地貌,波高大于50厘米的沙波称为大型沙波。在浅水区,水流速度会受到沙波坡体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在大型沙波处缓坡水流速度反而明显低于陡坡。图示意某浅水区相邻两个沙波坡体的水下剖面形态,线段H代表波高。据此完成16—18题。
A.位置相对稳定
17.大型沙波处的泥沙颗粒A.地被侵蚀,并在地堆积
18.单个沙波泥沙堆积的层理结构类似于A.冲积扇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普遍且典型,河岸两边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沙坡地独特景观。以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常形成高差大于200米的爬升沙丘。是一条流淌在沙漠上的江,简称为“沙江”,两岸河谷平原宽广,形成辫状水系,中游汇集了几条主要支流。流域内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流域土地总面积13.1%,且沙漠化具有继续发展的趋势。这里阡陌相连,人烟稠密,是西藏最主要和最富庶的农业区。左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右图为“沙江”景观。
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多形成辫状水系的原因。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洲(又称江心洲)它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显。下图为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
(2)阐释河流中泥沙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并说明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
(3)长江下游许多沿江城市附近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江心洲,有人提出要大规模开发,有人则反对。你是否赞成,并阐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