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

(2020-04-04 10:02:08)
分类: 地理学法指导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

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冷凝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读华山斧劈石景观图,完成12题。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

1.斧劈石属于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2.导致斧劈石破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

在安纳托利亚高原,数亿年前喷发的火山灰熔岩堆积形成玄武岩和凝灰岩层,后经长期风化侵蚀,形成头带帽子的圆锥形尖塔,被称为精灵烟囱。当地人在岩面上开凿窑洞作为客栈。读图1和图2,回答34题。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

1 “精灵烟囱景观图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3.形成精灵烟囱奇特形态的地质作用包括

A B C D

4.当地人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桟,其有利条件推断合理的是

A.凝灰岩质地松软,较易于 B.塔形外表坡度大,利排水

C.玄武岩面多气孔,利通风透气 D.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

石海(见下图)是在平坦的地面上堆积的大片巨石角砾,是岩石在水分或温度作用下形成的。读图,回答56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

5.推测与石海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A.冰川沉积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水的冻融

6.最可能有石海分布的地点是

A.大兴安岭北部 B.塔里木盆地

C.海河入海口 D.祁连山山麓冲积扇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

7.左图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

A.风力堆积形成 B.流水沉积作用

C.风力侵蚀残留 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8.右图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

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海深在0—3km,大陆边缘的地壳一般属于陆壳性质,但厚度往往小于大陆内部的地壳,有宽有窄。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A图)和活动型(B图和C图)两大类。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回答911题。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

9.下列大陆边缘属于上图中A类大陆边缘的是

A.我国东海岸 B.墨西哥西海岸 C.新西兰东海岸 D.菲律宾东海岸

10.下列山脉属于B类大陆边缘类型中边缘山脉的是

A.阿特拉斯山脉 B.西高止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11.根据板块构造理论,C类大陆边缘成因可能是

洋壳与陆壳碰撞挤压  陆壳与陆壳碰撞挤压  洋壳与洋壳碰撞挤压  洋壳与洋壳张裂分离

A B C D

在云南省的冲市,市政建设铺设在街道上的黑色玄武岩地砖,渗水性较好,耐用而又美观。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

12.铺设的黑色玄武岩

A.为图中的B类岩石 B.为图中的C类岩石

C.形成过程为图中的 D.形成过程为图中的

13.这种玄武岩地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是

A.增强地表径流,使城市内涝加剧 B.有效增加下渗,减弱地表径流

C.使热岛效应显著增强,气温升高 D.促进地表径流蒸发,降低温度

干热岩是温度大于200、埋深3—10千来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下形成水合物。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

14.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

A.、乙 B.、丙 C.、沉积岩 D.、甲

15.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

A.地处高海拔的高原 B.地壳的厚度较薄

C.靠近板块交界地带 D.玄武岩地层广布

16.可燃冰多形成于

A.海岭附近的深海盆 B.海沟附近的沉积岩

C.三角洲附近的浅海 D.高纬的较寒冷海域

黑曜石,形成于火山爆发时岩浆流的外缘,具有类似于玻璃的特性。读地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718题。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

17.下列与黑曜石及其形成过程相对应的是

Aa— Bb— Cc— Dd—

18.图中bd的过程

A.均在地表进行 B.岩石性质发生改变

C.物质来自地壳 D.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下图示意我国福建省南部局部沿海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海岸变迁状况。读图,完成1920题。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

19.全新世以来海岸变迁的状况是

A.一直向陆地方向后退 B.一直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相对稳定 D.先向陆地后退,后向海洋推进

20.对海岸线的变迁影响较弱的地质作用是

A.河流的堆积作用 B.地壳的升降运动

C.风力的侵蚀作用 D.海浪的搬运、堆积作用

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的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据此回答21—22题。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

21.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A.大小均匀 B.层状结构 C.棱角明显 D.磨圆度好

22.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 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

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 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13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2018年海南卷)如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45题。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

4.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5 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2016江苏卷)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

6.关于图中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指化学沉积作用 B指搬运作用

C指成岩作用 D指火山喷发作用

2016年江苏卷)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下题。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

7.画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2016年上海卷)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回答8—9题。

8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9.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黑色玄武岩 B.灰色石灰岩

C.褐色沉积砂岩 D.肉红色花岗岩

102019年天津卷·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

1 2

在图1所示贺兰山东麓,部分沟谷两侧的岩壁上有历代先民凿刻的岩画(图2中甲所示)。长期以来,沟谷两侧岩石的破损对岩画构成了威胁。

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

112017北京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

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转载]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

考点冲关

【答案】1B  2A

【解析】1.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结合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冷凝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说明斧劈石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应为花岗岩,B正确,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故选B。

2.本题考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结合材料斧劈石是在断层作用下地下的岩浆岩出露地表,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结果使岩石发生破裂、崩解,该作用为风化作用,A正确。

【答案】3.C  4.A

【解析】3.精灵烟囱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精灵烟囱的岩石是岩浆岩和沉积岩。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是外力作用而成。明确图中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图中丁是岩浆。丙和戊都是岩浆岩,是冷却凝固作用;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外力作用)形成新的沉积物,是固结成岩作用(属于外力作用),是高温重熔作用,由文字材料知,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火山灰堆积、风化侵蚀,故选择,故本题C对。

4.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主要是因为凝灰岩质地疏松,有利于窑洞的开凿,故A正确。当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不需要塔形外表坡度大排水,B错;玄武岩面多气孔,利通风透气及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不是开凿的主要原因,可排除CD。

【答案】5.D  6.A

【解析】5.据材料可知石海是岩石在水分或温度作用下形成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气温的日较差较大,水的冻融作用频繁,岩石风化作用强烈,导致崩解破碎。此外石海的形成还与地质,地形等因素相关,故选D。其余选项可排除。

6.石海在我国青藏高原、西部高山及大兴安岭北部冻土区均有分布。发育石海不仅要岩石坚脆、存在很多裂隙,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水热条件。既要有一定的水份,同时温度变化要大,通过0上下持续波动的时间要长。故A正确。塔里木盆地水分条件差,海河入海口的岩石由于流水的搬运作用岩石较细碎,离海洋近,温度变化小;祁连山山麓的冲积扇水热条件不满足,其余选项可排除。

【答案】7.B  8.A

【解析】7.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然后经历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了这种顶部平坦的平顶山状雅丹。故选B。

8.雅丹地貌分布区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拂,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故选A。

【答案】9.A  10.C  11.C

【解析】9.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A图)和活动型(B图、C图)两大类。A图为稳定型,未处在大板块交界处,如我国东海岸。活动型(B图和C图),根据海底地貌为海沟,陆地构造地貌为边缘山脉或岛弧,此大陆边缘位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根据全球板块构造图,B类型形成边缘山脉,像科迪勒拉山系(墨西哥西海岸包含在其中),C类型形成岛弧,如亚洲东部的岛弧链,(菲律宾群岛包含其中)、新西兰南北二岛。故选A。

10.B类大陆边缘类型中边缘山脉是由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A阿特拉斯山脉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为陆陆板块碰撞;B西高止山脉位于印度半岛为陆陆板块碰撞形成;C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为陆洋板块碰撞;D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是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为陆陆板块碰撞。故选C。

11.C类大陆边缘为岛弧,应为挤压边界,陆壳与陆壳碰撞挤压形成褶皱山脉。故根据板块构造理论,C类大陆边缘成因可能是洋壳与陆壳碰撞挤压、洋壳与洋壳碰撞挤压。故选C。

【答案】12.B  13.B

【解析】12.铺设的黑色玄武岩是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根据图示箭头方向,沉积物形成的D是沉积岩;A能够形成B、C,说明B是侵入地壳上部形成的花岗岩,C是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浆岩。A是岩浆,变质岩高温熔化形成岩浆,E是变质岩。为图中的C类岩石。故选B。

13.玄武岩有气孔,这种玄武岩地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是有效增加下渗,减弱地表径流,B对、A错;岩石孔隙中蓄有水分,不会使热岛效应显著增强,C错;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减少,D错。故选B。

【答案】14.A  15.C  16.B

【解析】14.干热岩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属于岩浆岩。根据图中箭头方面,丙与沉积岩可相互转化,丙是变质岩。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甲是岩浆,经作用,冷却凝固作用,形成乙岩浆岩。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乙。故选A。

15.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靠近板块交界地带,岩浆活动频繁,C对。干热岩绝大部分为侵入岩,高海拔的高原不是主要成因,A错;地壳的厚度较厚,B错;玄武岩是喷出岩,不是干热岩的形成条件,D错。故选C。

16.可燃冰多形成于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的板块交界地带,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应是海沟附近的沉积岩,B对、A错;三角洲附近的浅海、高纬的较寒冷海域与板块构造无关,C、D错。故选B。

【答案】17.A  18.B

【解析】17.由题目可知,黑曜石形成于火山喷发时岩浆流的外缘,为岩浆冷凝形成。读图根据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判断,a为岩浆岩,为冷凝作用,A对;b为风化物,为高温融化,B错;c为沉积岩,为沉积作用,C错;d为变质岩,为变质作用,D错。故选A。

18.读图可知,b到d的过程为风化物转变为变质岩的过程,是先经历了沉积作用,后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性质发生了变化,B对。该过程发生在地表及地球内部,A错;物质来自于地表及地壳内部,C错;外力来自太阳能和地球内能,D错。故选B。

【答案】19.D  20.C

【解析】19.根据图中不同时期海岸线的变化,可以看出海岸线先向陆地后退,后向海洋推进。

20.海岸线是地壳运动和河流堆积、海浪作用的共同结果,与风力作用关系不大。

【答案】21.C  22.D

【解析】21.终碛沉积物是冰川沉积物,是冰川侵蚀堆积作用的产物,在形成过程中大小混杂,棱角分明。

22.冰水扇是冰川作用形成终碛堤后,又经过冰川融水侵蚀、堆积形成的。


直通高考

【答案】1.B  2.C  3.C

【解析】1.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从上游携带的泥沙、碎石在此堆积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因此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流水,B对。山前平原地势平坦,构造运动常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A错;该地纬度较低且大兴安岭海拔较低,山前地带没有大规模的冰川活动,C错;修建水库前,山前地区因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丰富,气候较湿润,受风力侵蚀、沉积等作用影响小,D错。故选B。

2.山前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因河流断流使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风力作用增强,风力的侵蚀作用使在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对。地面沉降通常规模较大、发生的速度快,并且塌陷是从地下向地面传播,与该地洼地慢慢由地表向地下不断侵蚀、加深的特征不符,A错;此时河流断流,流水侵蚀作用极微弱,B错;地下冻土冻融塌陷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气温高,地面冻融塌陷,冬季气温低土壤结冰则不再冻融塌陷,并不会使洼地一直变大、变深,D错。故选C。

3.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土地更容易沙化,C对。河流断流,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运泥沙,即水土流失问题少,A错;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源条件,B错;周边地区泥沙不断沉积,使其地势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水位下降,不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D错。故选C。

【点睛】土壤盐碱化又称盐渍化,指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动并积累下来,而使可溶性盐含量超过0.3%的过程(土壤含盐量太高,从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盐碱化形成的条件主要由: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下水水分易蒸发;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使地下水水位较高,地下水中盐分容易在地表累积;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会抬高地下水水位;沿海区采水导致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盐度增大,蒸发后更多盐分上升到土壤表面。

【答案】4.D  5.C

【解析】4.图中显示X区和Y区岩层性质相同,只是位置有高低,岩层中有断裂面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应为内力作用所致,D正确、AC错误。图中岩层没有弯曲形变,因此不属于褶皱,B错误。故选D。

5.图中X区和Y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接近相同,说明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相似,因此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厚度应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C正确。X区和Y区均为玄武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因此两区喷发物质、冷凝环境差异、地壳运动差异应相似或相同,ABD错误。故选C。

【答案】6.AD

【解析】图中表示一些离子在水的作用下形成岩石,属于化学沉积作用;指固结成岩作用;是由变质岩转化为土壤或沉积物的过程,不是成岩作用;所示箭头岩浆的一些物质进入大气,是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故选AD。

【答案】7.C

【解析】描绘的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貌。故选C。

【答案】8.A  9.A

【解析】8.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及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是板块的生长边界。故选A。

9.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石灰岩、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故选A。

10.【答案】(1)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1)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题干中的关键词为“岩石破损”,解题方向为“自然条件”,一般从气候(温度、降水、光照)、天气、地形地势、植被、自然灾害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

11.【答案】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解析】据图可知,巴拉顿湖周边为断块山,所以该湖泊的形成应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即地壳断裂下陷雨水汇集而成的湖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