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8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2

(2020-03-02 11:25:05)
分类: 地理教法交流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8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解析】

[2019河北邯郸一模]0 大气层高度是大气探测的一个重要特性层,较少受到测场环境的影响,研究其变化能更准确地反映当地区域气候变化特征。下图为天山山区夏季0 大气层高度的10年平均曲线与天山山区河流径流量10年平均曲线的组合图。读图,回答1819题。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8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解析】

18与冬季相比,天山山区夏季0 大气层高度(  )A.较低 B.较高C.两者相等 D.无法判别

1919701990年,天山山区夏季平均气温约(  )

A.上升了0.33  B.下降了0.33 C.上升了0.22  D.下降了0.22 

答案:18.B 19.A 解析:18题,本题考查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因此,对流层大气垂直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0.6 ,则0 大气层的高度与近地面气温呈正比(近地面气温越高,垂直方向上气温为0 的大气层高度就越高),夏季气温高于冬季,因此夏季0 大气层的高度比冬季高。选B项。第19题,本题考查气温的计算。由图可知,19701990年,夏季天山山区0 大气层的高度增加了约55 m,按照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变规律(理论上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0.6 ),故天山山区平均气温约上升了0.33 ,故A项正确。

[2019江西六校联考]近年日光温室鲜切花产业发展较快,但反季节栽培郁金香、百合等鲜切花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下图为冬季我国某地日光温室晴天、雨天、多云、雪天四种天气条件下,室内外温度的日变化。读图,回答2022题。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8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解析】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8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解析】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8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解析】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8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解析】


20该日光温室可能位于(  )A.江苏 B.福建C.海南 D.黑龙江

21图中所示的四幅图,分别对应的天气为(  )

A.晴天 多云 雨天 雪天B.多云 雨天 雪天 晴天

C.雪天 晴天 多云 雨天D.雨天 雪天 晴天 多云

22研究表明(  )

A.温度条件直接影响温室郁金香的质量和花期B.晴天和雨天温室外温度下降幅度较温室内小

C.雪天融雪过程释放热量,导致室外温度不断下降D.同一天气条件下,靠近地表处地温变化幅度较大

答案:20.A 21.A 22.D 解析:20题,根据图中冬季四种天气的温度值可知,该处最有可能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故A项正确;图示季节是冬季,福建和海南分别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冬季气温偏高,一般不会出现-8 的天气,故BC项错误;黑龙江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会明显低于图示气温,故D项错误。第21题,云量少,云层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大气逆辐射也弱,昼夜温差就大。图昼夜温差最大,应该代表晴天;图昼夜温差较图小,应该代表多云天气;图昼夜温差最小,应该是雨天;图气温持续下降,应该是雪天,故选A项。第22题,依据材料信息看不出温度条件会影响温室郁金香的质量和花期,故A项错误;晴天条件下,温室外温度下降幅度较温室内大,故B项错误;融雪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C项错误;地表温度的变化主要受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影响,同一天气条件下,受地面吸热和散热影响,靠近地表处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故D项正确。

[2019山东烟台一模]太阳辐射强度受纬度、大气透明度、地形地势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某日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读图,回答2325题。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8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解析】


23该地可能位于(  )A.阴山山区 B.长白山区C.横断山区 D.天山山区

24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  )

A21日、晴天 B41日、晴天C914日、多云 D121日、多云

25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和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C.气候 D.纬度

答案:23.D 24.C 25.A 解析:23题,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应用。各地太阳辐射强度在地方时12时最强,该地在北京时间14时太阳辐射最强,根据地方时差2小时,经度差30°计算得出,该地经度是90°E,可能位于天山山区,D项正确。第24题,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该日的太阳辐射实际数值小于理论数值,可能是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天气状况可能是多云,AB项错误;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当天的昼长约11.5小时,接近昼夜平分,说明接近二分日,日期可能是914日,C项正确,D项错误。第25题,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和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地形,A项正确;同一地区的同一日期,土壤、气候、纬度不变,不是日出、日落时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BCD项错误。

[2019北京四中一模]地冰花也称霜柱,它从泥土慢慢长出来,顶部总会带点泥土。地冰花向上伸长,形成的枝条有粗有细,像金针菇一样,十分喜人。读图,回答2628题。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8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解析】


26产生地冰花的土壤(  )A.土质疏松,孔隙一定要大B.土质松散,含水量较大

C.温度高,水汽含量少D.温度低,水汽含量少

27最有利于形成地冰花的天气条件是(  )

A.持续低温降水 B.多云而微风的夜晚C.地表温度高于0  D.晴朗而无风的夜晚

28地冰花最有可能分布在(  )A.闽南地区 B.华北平原C.三江平原 D.宁夏平原

答案:26.B 27.D 28.A 解析:26题,本题考查地冰花形成的土壤条件。地冰花是从泥土慢慢长出来,产生地冰花的土壤土质松散,地冰花是气温0 以下时,土壤中的水汽凝结而成,说明土壤的含水量较大,B项正确,D项错误;从材料中从泥土慢慢长出来,顶部总会带点泥土可以判断地冰花并不是从土壤孔隙中长出来的,A项错误;温度高,土壤水汽不易结冰,C项错误。故选B项。第27题,本题考查大气对形成地冰花的影响。最有利于形成地冰花的天气条件是晴朗而无风的夜晚,地面降温快,无风,水汽易凝结成冰,D项正确;持续低温降水,地面水太多,易结成冻土,A项错误;多云而微风的夜晚,降温慢,水汽不易凝结,B项错误;地表温度高于0 时水汽不能凝结,C项错误。故选D项。第28题,本题考查地冰花分布区域。从材料中关于地冰花的介绍可知,土壤中的水逐渐结冰,然后地冰花从松散的泥土中慢慢长出来。华北地区和宁夏地区土壤中水分过少,达不到让冰逐渐长出来的程度;三江平原冻土广布,则其缺乏土壤中的水由水变冰逐渐变化的过程,且冻土阻碍冰从土壤中长出。故选A项。

[2019湖南怀化质检]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而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地表热量分布不均造成的。下图为浙江某沿海气象观测站在8月中某两天测定的风力大小统计图。读图,回答2931题。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8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解析】


29关于该气象站MN两日的判断,合理的是(  )

AM日正午气温相比更低BM日次日为晴天CN日正午气温相比更高DN日次日风和日丽

30乙时刻大约是(  )A600 B1500  C1900 D2400

31N曲线丁时刻该地风向最可能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答案:29.B 30.B 31.C 解析:29题,本题主要考查沿海地区风的类型及风力大小的原因。图中N曲线丁时刻风力接近10级,不可能是海陆风,由材料可知,此时为北半球8月,该气象站位于浙江沿海,最可能是台风,次日受台风影响,不可能风和日丽,D项错误;M曲线表示的是海陆风,午后2时陆地气温最高,海洋和陆地温差最大,风力最大,乙时刻为14时,M曲线乙时该风力比N曲线大,说明M日正午气温较N日气温高,AC项错误;M日夜间风力也较大,夜间气温较低,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次日可能为晴天,B项正确。第30题,本题主要考查风力强弱的时间分布。由上题可知,白天陆地升温快,1400左右陆地气温达到最大,海陆温差达最大,海陆风风力达最强,则图中乙时刻为1400左右,故选B项。第31题,本题考查风向判读。N曲线丁时刻该地风力接近10级,这不可能是海陆风,又因是浙江某沿海气象观测站在8月测得,所以最可能为台风,该市风力由小变大,台风从海上来,此时该市位于台风的西侧,吹西北风,选C项。

[2019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水()分布图。读图,回答3233题。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8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解析】


32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大气环流C.纬度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3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  )甲地中雨,乙地中雪 甲地小雪,乙地小雨 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 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

A B  C D

答案:32.A 33.B 解析:32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定甲为四川盆地、乙为巫山,地形的变化导致气温的变化,进而影响降雨()的分布。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地势低,气温高,使得降雨()偏北;乙地附近为巫山,地势高,气温低,使得降雪偏南。第33题,甲地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所以降雨,而乙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所以降雪;风向可以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故正确,选B项。

34[2019攀枝花市12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太阳高挂,不需要空调同样取得了纳凉的效果。

材料二 图1为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民居坐北朝南,房前一般为水泥或石子院坝,屋后种植林木;图2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8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解析】

1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8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解析】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8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解析】

2

(1)民居屋前铺设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2)冬季,白天人们紧闭屋后窗户,开启前门。从气候角度分析此举的目的。

(3)从采光条件分析,该民居建为坐北朝南的原因。

答案:(1)石子地面增温较快,林木增温较慢,(房前石子地面房后林木)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温差,从而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2)(冬季)紧闭屋后窗户,可以阻挡北方冷空气,同时切断穿堂风;开启前门,利于屋内与院坝之间保持对流,从而保持室内温度,同时使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疾病发生。(3)四川大多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时太阳位于其正南,大门朝南(坐北朝南)的设计,利于获得较多的光照。

解析:(1)题,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升温快;林地比热容大,升温慢,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第(2)题,四川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季风,紧闭屋后窗户,可以阻挡北方冷空气,同时切断穿堂风;开启前门,利于屋内与院坝之间保持对流,从而保持室内温度,同时使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疾病发生。第(3)题,从采光角度分析,四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位于其正南,坐北朝南的设计,利于获得较多的光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