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0-03-11 10:29:58)
分类: 地理教法交流

考点1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

[2019山西忻州检测]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 0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12题。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

0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0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答案:1.B 2.C 解析:1题,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所以才能成为大河源头,同时具有降水少、气温低、空气稀薄等特征。地势高会直接造成气温低和空气稀薄等;气温低,才有冻土和冰川,故甲对应气温低,乙对应空气稀薄,丙对应太阳辐射强。B项正确。第2题,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A项正确;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B项正确;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应较薄,C项错误;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D项正确。综上,选C项。

[2019河南焦作二模]植物对气候的反应最为敏感,孢粉(孢子和花粉的统称)因体积小、质量轻、产量大、易保存等特点,成为了解古气候的重要媒介。下图为240万年以来华北地区某地地层中四类植物孢粉带图谱。读图,回答35题。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


03在孢粉带中发现大量松属类花粉,则孢粉带I时期该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和草原

C.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

04图中能够反映该地区气候寒冷干旱的是(  )

A.孢粉带时期  B.孢粉带时期

C.孢粉带时期  D.孢粉带时期

05在孢粉带b中发现了现在仅存于高海拔山地的大量云杉(乔木)花粉,这说明孢粉带b时期该地区气候(  )

A.寒冷湿润  B.温暖湿润

C.寒冷干旱  D.温暖干旱

答案:3.B 4.B 5.A 解析:3题,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读图可知,孢粉带时期该地区以草本植物、乔木的花粉为主,其含量分别在50%40%左右,同时,该孢粉带中还有大量的松属类花粉,说明此时期该地区植被多为针阔叶混交林和草类,则主要的植被类型是针阔叶混交林和草原。选B项。第4题,乔木多为生长在温暖湿润气候下的木本植物,灌木多为半旱生植物,草本为旱生植物,蕨类多属于湿生植物。读图可知,该地区在孢粉带时期草本植物比重比其他几种高得多,蕨类植物比重却非常低,说明该孢粉带时期气候寒冷干旱,地表以干旱的草本植物为主。选B项。第5题,云杉是生活在湿冷气候环境下的典型乔木植被类型,现在仅分布于高海拔的山区。读图可知,孢粉带b时期地层中的乔木类、灌木类、蕨类花粉均含量较多,说明此时期大气湿度较大,适宜于乔木、灌木和蕨类的生长,同时,在该地层中发现大量的云杉花粉,进一步说明孢粉带b时期气候寒冷湿润,选A项。

[2019山东潍坊模拟]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


06色暗、肥沃的土壤,地理位置,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按一定顺序填入abc三个方框内,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07森林面积锐减对该地区土壤和河流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

使土壤腐殖质增多 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使河流含沙量减小 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A  B  C  D

答案:6.D 7.B 解析:6题,本题考查地理要素关系图的判读。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影响,形成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受气候、植被影响,发育形成色暗、肥沃的黑土,故选D项。第7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变化的影响。森林减少会加剧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还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故选B项。

[2019云南统一检测]生物土壤结皮是由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生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黏结形成的复合物,是干旱半干旱沙漠地区最具特色的微自然景观,其通过代谢等方式影响、改变周围的微环境。据此回答89题。

08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

A.生物多样性没有变化

B.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会破坏原生生态环境

D.可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

09生物土壤结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

A.增加大气降水  B.增强地面蒸发

C.减小昼夜温差  D.减少风蚀水蚀

答案:8.D 9.D 解析:8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演化。生物土壤结皮是细菌、真菌等生物通过代谢等方式,影响、改变周围的微环境,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地衣、苔藓等腐烂会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D项正确。有机质增加,使得土壤的生产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会变化,A项错误。形成过程可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B项错误。微自然景观反映了原生生态环境,C项错误。第9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演化。生物土壤结皮仅仅是改变土壤成分进而改变微环境,对大气降水影响不大;生物土壤结皮有助于生物多样性增加,使得低等植被增多,蒸发减弱;生物土壤结皮是由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生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黏结形成的复合物,对昼夜温差没有影响;生物土壤结皮有助于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风蚀水蚀,选D项。

[2019清华大学2月诊断测试]行道树是指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阴并构成街景的树种。下图为一摄影爱好者在我国北方某城市朝正东方向拍摄的道路景观图。读图,回答1011题。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


10图中行道树落叶有明显的时间差异,且空间上间隔分布明显,原因是(  )

A.落叶较晚的树所处土层较厚

B.落叶较晚的树附近水分较好

C.树种不同,对环境适应有差异

D.周围路灯照射,光照时间较长

11该地区行道树以耐旱、耐寒的法国梧桐为主,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可变性

答案:10.D 11.A 解析:10题,图中小范围内土层、水分等差异小,对树叶落叶时间差异影响小,AB项错误;图中显示,该道路两侧的树种相同,C项错误;图中靠近路灯的行道树落叶较晚,远离路灯的行道树落叶较早,各棵行道树接受光照的时间不同,造成其生长状况略有差异,D项正确。第11题,我国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纬度较高,温度较低,且降水相对较少,因此适宜种植耐旱、耐寒的法国梧桐,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A项。

[2019陕西宝鸡教学质量检测]法国梧桐和香樟树都是典型的城市行道树。下表显示法国梧桐和香樟树的部分特点。在法国梧桐的种种问题暴露之后,香樟树就成了杭州重要的城市行道替代树种。读表,回答1213题。

树种

特点

法国梧桐

属落叶大乔木,根系分布较浅,易倒斜

香樟

属常绿大乔木,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

12杭州的法国梧桐易倾斜的时间和影响因素是(  )

A12月份的积雪  B23月份的梅雨

C78月份的暴雨  D89月份的台风

13与法国梧桐相比,香樟树作为城市行道树的明显缺点是(  )

冬季采光不佳 夏季保持水土功能差 夏季遮阴不足 冬季下雪树叶易积雪

A  B  C  D

答案:12.D 13.B 解析:12题,本题主要通过事物的相互关系考查气象要素对植物的影响。从表中可见,法国梧桐属于落叶大乔木,根系分布较浅,89月份的台风带来大量的降水和大风,使杭州的法国梧桐易倒斜,选D项。第13题,本题主要通过事物的相互关系考查气象要素对植物的影响。香樟树属于常绿大乔木,冬季不落叶,导致冬季采光不佳,树叶容易积雪,树枝易被积雪压断,正确;城市行道树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是次要的,错误;夏季遮阴两者相差不大,错误。选B项。

14[2019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说中国有几万家兰州牛肉面馆,号称中国肯德基,但大部分不是兰州人开的,而是青海化隆人。青海省化隆县(下图)共有12万人在全国271个大中城市开1.5万家拉面馆,化隆县仅有30.05万人,这意味着每5个化隆人就有2个是做拉面的。拉面经济为化隆带来了近百亿的经济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走出去的化隆人在创造拉面经济的同时,也带活了家乡的拉面相关产业。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


(1)结合图及所学知识,用整体性原理描述化隆县的自然地理特征。

(2)说明化隆人外出开拉面馆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3)请为化隆进一步发展拉面经济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化隆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高,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降水较少,冬季多风;地形崎岖,落差大,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黄河流经该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自然环境恶劣,环境原始状态保存较好,野生动植物众多,生物多样性丰富。(2)带来巨大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强与外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利于当地居民改变思想观念;当地大量劳动力的流失,致使劳动力短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亟需解决。(3)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品牌效应;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投入,提高拉面的质量及特色,开展多种经营,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延长拉面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解析:(1)题,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第(2)题,给当地人带来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强与外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利于当地居民改变思想观念;当地大量劳动力的流失,致使劳动力短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亟需解决等。第(3)题,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品牌效应;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投入,提高拉面的质量及特色,开展多种经营,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延长拉面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

[2019福建福州上学期期末联考]古湖堤的形成是河流、湖泊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是吉兰泰盐湖古湖堤示意图,古湖堤呈线状或条带状分布,实测宽度在5100 m不等。某考察队在其中一条古湖堤(道口梁)上钻孔取样发现淡水螺贝等化石。读图,回答1517题。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


15推测古河流最可能经过(  )

A.甲地附近  B.乙地附近

C.丙地附近  D.丁地附近

16推测道口梁所在古湖堤形成时图示区域(  )

A.气候总体温暖湿润  B.地壳抬升运动强烈

C.湖泊盐度快速增加  D.风力堆积作用显著

17推测古湖堤钻孔取样的样品(  )

A.砾石磨圆度都很差  B.岩性都坚硬致密

C.都有淡水生物化石  D.都具有层理构造

答案:15.A 16.A 17.D 解析:15题,由材料古湖堤的形成是河流、湖泊共同作用的结果可推测出有河流经过地区古湖堤相对较宽,图中甲地推测古湖堤与实测古湖堤相距较远,说明有古河流经过,A项正确。第16题,由材料某考察队在其中一条古湖堤(道口梁)上钻孔取样发现淡水螺贝等化石可推测出,道口梁所在古湖堤形成时图示区域气候总体温暖湿润,地壳相对稳定,湖泊是淡水湖,流水堆积作用显著,无法判断风力堆积作用,A项正确。第17题,古湖堤钻孔取样的样品都是沉积岩,都具有层理构造,可能有化石,但不一定都有化石;砾石磨圆度都很好,岩性不一定坚硬致密。D项正确。

[2019山东菏泽一模]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读图,回答1819题。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


18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

A.西部  B.东部  C.南部  D.北部

19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答案:18.C 19.A 解析:18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黄土高原地处季风气候过渡区,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干旱指数南部地区最小,说明南部地区蒸发量少,水分条件好,植被覆盖率最高,选C项。第19题,本题主要考查水分条件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读图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干旱指数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干旱程度也逐渐加剧,水分条件变差。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选A项。

[2019安徽亳州质量检测]植物在地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经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的速率,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质的速率,叫作净初级生产率。净初级生产率的高低综合反映地表无机环境的优劣,同时也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般来说,生物净初级生产率大的地方,往往也是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比较好的地方。下表为不同生态系统的平均净初级生产率。读表,回答2021题。

生态系统

平均净初级生产率(g/ m2·a)

赤道雨林(陆地)

2 000

淡水沼泽(陆地)

2 500

河口(海洋)

1 800

中纬度森林(陆地)

1 300

农用地(陆地)

650

中纬度草原(陆地)

500

湖泊与河流(陆地)

500

荒漠(陆地)

3

20与湖泊相比,中纬度森林(  )

A.生物多样性差

B.地表无机环境恶劣

C.生物资源稀缺

D.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21破坏植被对地表无机环境影响最大的区域是(  )

A.内蒙古大草原  

B.三江平原

C.刚果盆地  

D.恒河入海口

答案:20.D 21.C 解析:20题,本题考查材料的分析能力。由材料分析可知,一般来说,生物净初级生产率大的地方,往往也是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比较好的地方。读表中数据可知,中纬度森林的生物净初级生产率比湖泊大,说明中纬度森林的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因此D项正确。第21题,本题考查世界地理的相关知识。无机环境包含阳光、水、无机盐、空气、气温、岩石等。植被是气候和无机环境的调节者,无机和有机营养的调节者和储存者,空气和水源的净化者。植被在环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重要的环境要素,又是重要的自然资源。热带雨林具有调节全球气候、维持碳氧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对无机环境影响较大,因此,热带雨林遇到破坏对地表无机环境影响最大,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雨林广布,故选C项。

[2019山东济宁金育高级中学期末]纳马夸兰沙漠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地区,大部分时间干燥、荒芜。雨季来临,这里忽然变成花的海洋,以种类繁多的多肉植物而闻名。多肉植物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区,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读图,回答2223题。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


22我国游客到纳马夸兰沙漠观赏各种野花和多肉植物,最适合在(  )

A23月  B56

C89月  D1112

23下列说法与纳马夸兰沙漠多肉植物广布有关的是(  )

夏雨明显,降水季节差异大 夏季受寒流影响,干旱、多雾 阴天多,露水多 气候恶劣,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A  B  C  D

答案:22.C 23.D 解析:22题,结合材料可知只有当地雨季来临时,纳马夸兰沙漠地区才会变成花的海洋,而多肉植物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区,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因此,在纳马夸兰沙漠要同时观赏各种野花和多肉植物,应选择在雨季和旱季交替的时间且有一定的降水,结合该地区气候资料图可知,选择在89月最合适,选C项。第23题,由材料可知,多肉植物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方,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从纳马夸兰区域所处经纬度及海陆位置来看,该地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多雾,有利于多肉植物生长。纳马夸兰沙漠多肉植物种类众多的原因从生物进化来看,沙漠形成年代较早,进化时间长;从人类活动看,由于气候恶劣,人口密度小,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故D项正确。

[2019湖南衡阳联考]地下生物量是指地下单位面积内有机物质(干重)总量。下表为某地区三个观测点的基本概况,下图为这三类植被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图。读表,回答2425题。

植被类型

海拔(m)

年平均降

水量(mm)

年平均气温()

高寒草原

3 445

252

3.1

山地草甸

3 134

300500

5.40

山地荒漠草原

2 861

254

3.6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

24分别表示(  )

A为山地草甸  B为山地荒漠草原

C为高寒草原  D.以上皆不是

25山地草甸地下生物量最大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24.A 25.C 解析:24题,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分析。山地草甸的分布地区降水较多,因此植被稠密,而且植被的根系主要集中在地表,导致地下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地表,图示表层生物量大量集中在地表,向下生物量急剧减少,符合山地草甸的分布特点,A项正确;高寒草原生物量也是主要集中于土壤表层,但要少于山地草甸,图示符合高寒草原的特点,B项错误;山地荒漠草原植被密度较小,地下生物量较小,而且根系向下延伸幅度较大,表层地下生物量较少,图示符合,CD项错误。第25题,本题考查季节对植被生长情况的影响。根据生物的生长规律,春季植被开始生长,根系开始延伸,不是生物量最大季节,A项错误;夏季是植物生长旺季,根系延伸快,生长快,生物量还在积累,并非最大,B项错误;秋季植被停止生长,根系发达,生物量达最大,C项正确;冬季植被开始枯萎,地下生物量开始减小,D项错误。

26[2019天津和平区上学期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居民生活污水中氮磷等物质排放过多,导致湖泊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而出现的水质下降问题。叶绿素是浮游植物的重要成分,其中叶绿素a是所有浮游植物门类都含有的叶绿素类型,水体叶绿素a的含量成为测量富营养化的关键指标。下图是20122013年我国东部地区某湖泊不同区域的叶绿素a的含量分布曲线。

[转载]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考点1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析】

(1)描述该湖泊富营养化的时空分布特点。

(2)推测导致该湖泊水质时空差异的原因。

(3)简述为改善该地区湖泊水质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季节(710)富营养化严重;北部湖区富营养化比南部湖区严重(富营养化现象从北向南逐渐减轻);东南区、西南区湖泊富营养化季节差异小;东北区、西北区和湖心区富营养化季节差异大。(2)夏秋季节气温高,有利于藻类的生长繁殖;西北、东北沿岸人口和城市集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大。(3)加大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减少生活污水中的氮磷排放);加强生活污水的处理;加强湖泊水华治理研究,提高湖泊治理能力;疏通河道,增加湖泊水的流动性,提升湖泊自身净化能力。

解析:(1)题,时空分布特点要从季节差异、空间差异两方面描述。读图,根据曲线形态判断,总体而言,夏、秋季节(710)富营养化严重。东北部、西北部叶绿素含量高,说明北部湖区富营养化比南部湖区严重。东南区、西南区湖泊富营养化季节差异小,东北区、西北区和湖心区富营养化季节差异大。第(2)题,夏秋季节气温高,有利于藻类的生长繁殖。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居民生活污水中氮磷等物质排放过多,西北、东北沿岸人口和城市集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大。第(3)题,改善该地区湖泊水质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控制污水直接排入湖泊,建设污水处理厂,做到达标排放;采用水体充氧技术,改善湖泊水质;增加湖泊水量,加快水循环,提高湖泊自净能力;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