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铁社
李铁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085
  • 关注人气:1,4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5地质构造与地质作用

(2020-03-09 10:05:13)
分类: 地理教法交流

专题05  地质构造与地质作用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5地质构造与地质作用【解析】

【母题来源】2019江苏卷第34

【母题题文】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34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5地质构造与地质作用【解析】

3.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A.沉积物变化 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

4.该区域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答案】3D  4C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5地质构造与地质作用【解析】

【试题解析】

3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N不同的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D正确。由图文材料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ABC错误。故选D

4.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C正确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A错误丙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形成,D错误。故选C

【命题意图】

该本题组以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岩层照片为背景材料,通过各岩层的形成时间过程及形态为切入点,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质作用等相关知识和地质构造图的判读能力。

【得分要点】

本题组主要涉及地质构造构造图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在甲岩层沉积之前,褶皱(向斜)的顶部受长期大规模侵蚀作用形成了一个水平界面,然后地壳下沉,该地区再接受新的沉积层;通常,沉积岩的顺序为下老上新,即乙形成时代早于甲岩层;该区域乙岩层构造形成后又经历了长期的大规模侵蚀作用;图中丙位于向斜核心附近,不是背斜

地质构造构造图剖面图的判读

1  地质地貌示意图

2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

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5地质构造与地质作用【解析】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5地质构造与地质作用【解析】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5地质构造与地质作用【解析】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和。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3中丙),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相对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了。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5地质构造与地质作用【解析】


2019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下图为我国青海湖湖盆地形、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5地质构造与地质作用【解析】

1.关于图中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是

A.甲岩层形成于断层发生后 B.乙处受挤压形成背斜

C.海心山是火山活动形成的 D.湖盆因断裂陷落形成

【答案】1D

【解析】1.读图,断层线穿过了甲岩层,即甲岩层受到了断层的作用,说明甲岩层形成于断层活动前,A错;观察乙处砾岩的形态,湖水两侧的砾岩层倾斜且中部凹陷(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B错;海心山处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而不是火山喷发形成的,C错;湖盆位于断层向下运动的一侧,是由断裂陷落形成的低洼地,D对。故选D

2019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神奇。图为其形成初期岩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2—4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5地质构造与地质作用【解析】

2.张掖丹霞地貌中多七彩岩层,不同颜色岩层交替呈现的原因是

A.流水在溶蚀作用过程中,使岩层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

B.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方式不同,导致岩层破坏程度不同

C.冷热干湿的气候频繁交替出现,沉积色彩交互的地层

D.地壳运动过程中,岩浆侵形成了不同颜色的变质岩

3.图示地貌地区,垂直节理发育后,地表岩石最易风化破碎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结合材料推测张掖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外力沉积

B.外力沉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

C.地壳运动外力侵蚀岩层弯曲外力沉积

D.外力侵蚀外力沉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

【答案】2C  3D  4B

【解析】2.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沉积岩。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各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和侵蚀,以及岩性不同和温度差异,在光线照射下,铁质岩呈红色,锰质岩呈黑色,泥质岩呈灰色,磷质岩呈灰蓝色,火山岩呈橙黄色,砾质岩呈青色,各色交集,岩体自然呈现出了不同的色彩。白垩纪(14500万年前~6500万年前)早期,该区域处于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通过沉积作用,沉积了红色岩层,表现为山麓堆积。白垩纪中期,该区处于干燥、湿热相互交替的环境中,使沉积条件转变为湖泊沉积,沉积了红、紫红、黄绿、灰绿、灰黑等杂色砂质泥岩。这为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故选C

3.图中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为褶皱。其中岩层向下弯处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风化破碎;岩层向上弯曲处为背斜,背斜顶部在张力作用下,岩层易风化破碎。甲丁处为背斜,其中丁处岩层明显断裂,岩层更易风化破碎故选D

4.丹霞地貌属侵蚀地貌。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三类岩石属于沉积岩,应形成于地势低洼处河湖地势低洼,更利于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形成后,随着地壳的运动,岩层发生弯曲形变并被抬升后经外力侵蚀形成现在的丹霞地貌。故选B

2019届陕西省黄陵县中学高三5月模拟下图为凌河地形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56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5地质构造与地质作用【解析】

5.图中

A.煤层形成于砾岩层中 B.煤层形成的时间较晚

C.煤层由变质作用形成 D.皮家处适合开采煤炭

6.图示区域P—K期间的地质过程主要为

A.沉积挤压侵蚀沉积 B.下沉侵蚀抬升沉积

C.沉积断裂下沉沉积 D.下沉沉积抬升侵蚀

【答案】5D  6A

【解析】5.从图中得知,煤炭分布位置附近没有砾岩层,A煤层位于C1,对照下面的时间表可知,距今时间最长,B错;煤层是由沉积作用而成,C错;皮家处岩层地质稳定,离煤层近,适合开采煤炭D正确。故选D

6P1是泥灰岩,P2是页岩,K1是砾岩,从岩石的分布情况,可以得知该地区先发生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有弯曲变形和原有岩层方向不平行,说明经历了内力的挤压;露出的岩石又经历的外力侵蚀,并且经过沉积作用又形成了沉积岩。故选A

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沉海昏,立吴城”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600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78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5地质构造与地质作用【解析】

7.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A.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 B.庐山的隆起主要是由于断裂抬升

CP地的地质地貌是背斜谷 D.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西移

8.结合材料判断,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

A.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 B.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

C.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 D.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

【答案】7B  8A

【解析】7.根据图例判断,图示范围内的岩石有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A错;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形成的是断块山,B对;图示P地的地形开阔,不是谷地,C错;根据图示指向标可知,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向东南移,D错。故选B

8.根据材料可知,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没有受到人为破坏,A对、C错;图示区域地质条件不稳定,环境变迁较大,B错;图中显示背斜顶部已被侵蚀,外力侵蚀强,D错。故选A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5地质构造与地质作用【解析】

9.图中

A.断层形成时间早于地层 B.形成的内力作用相同

C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岩层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 B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区的石灰岩形成雅丹地貌

【答案】9D  10A

【解析】9.图中断层切断了地层,断层形成时间晚于地层A形成的是变质作用,形成的是冷却凝固作用,内力作用不同,B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山地,C根据岩层位置,岩层断裂之后相对下降,D对。故选D

10a处地质构造是背斜,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A正确b处的岩石是喷出岩,岩石多气孔,不致密,B错误c处是断层构造,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误d区的石灰岩形成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D错误。故选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