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刷题11讲练练习:重组卷(三)2

分类: 地理学法指导 |
20.一位考察队员在日记中写道:“……顶着寒风在户外开展调查,一不小心就工作到了‘深夜’却毫无察觉,这样的苦恼持续了好一段时间……该“苦恼”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季节差异
C.时差现象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12月7日成功抵达新建站”,此时南半球为夏季,极地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
(2019·四川蓉城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金沙江自北向南由青藏高原流至云贵高原后,在丽江石鼓镇附近突然转向东北,与原流向呈锐角状急转弯,因此被称为“长江第一湾”。据此完成21~22题。
21.“长江第一湾”的主要成因是( )
A.地转偏向力
C.凹岸侵蚀
答案 B
解析 金沙江的流向是自北向南,因南部山地隆起改变了金沙江的流向,B项正确。
22.图中怒江河段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是( )
A.航运
C.养殖
答案 B
解析 怒江位于横断山区,横断山区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同时水量丰富可以建设发电站开发水能,B项正确;地势险要,不适合进行航运,A项错误;该处地势较高,居民区较少,不适合进行养殖和供水,C、D两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6分)
23.(2019·四川高三诊断联考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由118个岛屿和1个半岛组成,117条纵横交叉的河道上建有400余座桥梁,河上船只来来往往。这里曾是潟湖中一处淤泥质的沼泽,当地人将木柱插入泥土,直至河床的岩石层,铺石子夯实后在其上建房。木桩因在土中或水下与空气隔绝,耐腐蚀。威尼斯每个教堂前都有一个广场,广场地下建有淡水收集系统,承担着缓解城市用水压力的职责。下图为威尼斯位置示意图和威尼斯广场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1)简述威尼斯桥、船较多的原因。(3分)
(2)分析威尼斯水下部分建筑采用石材、木材的原因。(3分)
(3)分析威尼斯广场地下建设淡水收集系统的原因。(4分)
(4)结合广场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简述淡水收集系统收集、净化、储存雨水的原理。(4分)
答案 (1)河汊纵横,水运便利;河上建桥,方便出行;经济发达,有资金、技术支持;船只是人们必备的出行交通工具。
(2)与阿尔卑斯山距离近,石材、木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该建房方式,既可加固地基,也便于修建;(不接触空气的)木材耐腐蚀,石材可以长期浸泡,保证建筑安全与存留时间。
(3)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淡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威尼斯面积小,地表水存留较少,流失速度快;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建立淡水收集系统可以截留地表和地下淡水,增加城市用水。
(4)广场面积较大,下井盖较多,可以收集较多的雨水;雨水经过细砂过滤,净化水质;黏土不透水,利于保存雨水(避免海水地下渗透、盐分渗入);水井井口较高,便于保护井水。
解析 第(1)题,该问可从水城威尼斯河道和桥梁众多、船只多、人口多、经济技术发达等方面进行思考。第(2)题,结合材料中的有用信息分析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靠近阿尔卑斯山,石材和木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木材和石材对环境适应性强,比较安全。第(3)题,结合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归纳出相关答案要点为: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多,夏季少),淡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威尼斯面积小,地表水存留较少,流失速度快;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建立淡水收集系统可以截留地表和地下淡水,增加城市用水。第(4)题,结合雨水搜集系统示意图,能够运用水循环主要环节和过程原理分析和阐释淡水搜集系统搜集雨水的原理。
24.(2019·广西桂林贺州崇左三市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七百弄乡位于广西西北部,远看是一片浩瀚无边的石峰海洋,近看奇峰林立,峰丛环抱着一个个洼地。洼底常见一组组人为开发的同心圆梯田,当地人称为“龙卷地”。此地区是生态环境特别脆弱、人类生存最艰难的地区之一。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政府带领农民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道路。图甲为七百弄峰丛洼地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乙为七百弄位置示意图及“龙卷地”景观图。
(1)说明七百弄峰丛洼地的形成过程。(4分)
(2)分析该地区“湿润气候下的特殊干旱现象”的成因。(4分)
(3)分析当地人工开发“龙卷地”的原因。(3分)
(4)推测当地为实现脱贫致富可能采取的措施。(3分)
答案 (1)七百弄石灰岩广布,多垂直裂隙(节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丰富;地势起伏较大,流水汇聚地势低洼地区,冲刷侵蚀垂直裂隙,裂隙逐渐加宽加深;受侵蚀弱的部位形成峰丛,受侵蚀强烈的部位形成洼地。
(2)地势崎岖,坡度大,地表水流失快;岩石多裂隙,地表水容易下渗。导致地表径流缺乏(少河流湖泊);土层薄,持水能力弱;地下水埋藏深,难以利用;经济落后,缺少储水设施。
(3)地势崎岖,平原少,耕地面积小,地块小;龙卷地多层梯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地块沿等高线分布,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4)修建储水工程,钻井取水,解决缺水问题;种植耐旱作物,发展灌溉技术,实现种植业增产;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修建道路,加强基础建设;鼓励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进行异地迁移,缓解人地矛盾。
解析 第(1)题,七百弄位于广西西北部,石灰岩广布,岩层节理发育,多垂直裂隙。地势起伏较大,流水汇聚地势低洼地区,冲刷侵蚀垂直裂隙,裂隙逐渐加宽加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丰富,流水溶蚀、侵蚀作用强。受侵蚀弱的部位形成峰丛,受侵蚀强烈的部位形成洼地。第(2)题,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于湿润区。由于地势崎岖,坡度大,地表水流失快。岩石多裂隙,地表水容易下渗,导致地表径流缺乏,河流湖泊少。流水侵蚀作用强,土层薄,保持水土能力弱。地下水埋藏深,难以利用。经济落后,缺少储水设施,导致地表水供应不足。形成“湿润气候下的特殊干旱现象”。第(3)题,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势崎岖,平原少,耕地面积小,地块小。龙卷地多层梯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供给。修建梯田,地块沿等高线分布,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第(4)题,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是水源,脱贫致富的措施是修建储水工程,钻井取水,解决缺水问题。种植耐旱作物,发展灌溉技术,实现种植业增产,缓解粮食问题。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保护生态环境。修建道路,加强基础建设,推动经济增长。鼓励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进行异地迁移,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缓解人地矛盾。
25.(2019·四川教考联盟二诊)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位于京广复合发展轴与长江发展轴的交汇处的湖北省,横通东西、纵贯南北,战略地位显著。长江大桥的建设在东西南北交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读图甲湖北省地形简图和图乙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跨江大桥净空高度比较图。(桥下净空高度指的是水面到桥梁底部能满足通航需求的最高高度。)
(1)湖北是全国水资源最丰富的省区,据图分析原因。(3分)
(2)湖北有“千湖之省”之称,指出众多的湖泊对湖北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4分)
(3)为适应武汉长江大桥18米的桥下净空高度,专家们正在积极寻找更大的巨轮通过武汉长江大桥的方式。请你为专家们出谋划策,提出建议。(3分)
(4)若拟在武汉长江大桥上游再建新的跨江大桥,桥下净空高度有24米和18米两种争论。请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长江、汉江等河流众多、干支流来水量巨大;洞庭湖水汇入长江后进入湖北;湖北中、东部地区地形平坦、低洼使大量水资源汇集于此。
(2)众多湖泊可为农业生产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水产养殖;为农产品输送提供水运条件;可提供围湖造田的空间,增大土地使用面积。
(3)设计可放倒式桅杆;设计宽平低矮的航船;疏浚河道,加深船的吃水深度。
(4)支持24米:桥下净空高度更高,有利于大型船只经过长江干流,增大通航能力;为今后通航能力提高留有余地。
支持18米:武汉长江大桥桥下净空高度只有18米,即便上游修建24米高的大桥,也不能使大型船只在上、下游间畅通无阻;如果增高桥下净空高度,会导致引桥过长,增加桥的总体长度,增加建桥资金、占地等投入。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湖北省有长江上游干流和汉江支流等众多的河流经过,带来丰富的河流水;洞庭湖水系的水经过洞庭湖的排泄,汇入长江干流,进入湖北境内,增加了湖北淡水水量;再从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判断,湖北中东部以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低洼,湖泊众多,水储存量大,所以水资源丰富。第(2)题,湖泊对农业而言,有利之处在于水源、水运、养殖、增加空间资源、土地资源等功能。第(3)题,低矮的长江大桥,影响吨位大的船只畅行。从技术和自然条件角度,提出在不变更大桥高度的情况下,让大型船只通过长江大桥的方法。第(4)题,此为开放性问题,实际上,在早期长江大桥建成之后,后继的长江大桥修建往往采用两种净空高度,要么等于它,要么大于它,各有利弊。
26.(2019·陕西榆林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磷灰石是制造磷肥和磷素及其化合物的最主要的矿物原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位于俄罗斯西北部科拉半岛的希宾磷矿(下图)是世界上著名的岩浆岩型磷灰石矿。该地区现已探明拥有磷矿石储量的有14个矿床,矿石储量达31.46亿吨,磷精矿品位达39.4%,为世界之冠。该矿区除磷灰石外,还有霞石、钛磁铁矿等多种伴生矿。
材料二 巴西磷矿资源都集中在中部地区,而主要农业区在巴西南部、北部和东北部。近年来,巴西农业发展迅速,国内磷肥自给率仅为50%,需要从俄罗斯大量进口磷复肥。下图示意科拉半岛希宾磷矿分布。
(1)评价俄罗斯希宾磷矿资源的开发条件。(6分)
(2)对于将希宾磷矿的磷灰石就地转化为磷复肥,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4分)
(3)分析巴西近年来需要大量从俄罗斯进口磷复肥的原因。(4分)
答案 (1)有利条件:希宾磷矿规模大,储量丰富,品质较好,虽有伴生矿,但磷精矿品位高、综合利用价值高;有公路、铁路、港口分布,交通便利。不利条件:所属区域纬度高,冬季漫长而严寒,开采、分选的工作环境恶劣;当地人烟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社会经济因素也制约了磷矿资源的开发。
(2)赞成。理由:磷复肥的市场需求量大,就地转化有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也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生产。
不赞成。理由:磷灰石在加工为磷复肥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污染,破坏环境;当地气候严寒、农业生产落后,对磷复肥的需求量小。
(3)近年来,巴西农业发展迅速,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大豆、甘蔗、咖啡、橡胶等作物的种植)对磷复肥的需求量大;巴西农业区与磷矿资源集中区分布范围不一致,与俄罗斯相比,磷矿资源相对较少,化肥生产能力欠缺,且运输成本高;俄罗斯磷矿资源丰富,加工磷复肥能力强,但本国需求量较小,可供出口的磷复肥较多;俄罗斯与巴西均为沿海国家,海运便利,运输成本较低。
解析 第(1)题,希宾磷矿开发的有利条件是磷矿规模大,储量丰富,品质较好,虽有伴生矿,但磷精矿品位高、综合利用价值高;有公路、铁路、港口分布,交通便利。不利条件是所属区域纬度高,位于俄罗斯西北部科拉半岛,冬季漫长而严寒,开采、分选的工作环境恶劣。当地人烟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社会经济因素也制约了磷矿资源的开发。第(2)题,磷复肥的市场需求量大,就地转化有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磷复肥工业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磷复肥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生产,所以赞成。从生态保护角度考虑,磷灰石在加工为磷复肥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污染,破坏环境;当地气候严寒,农业生产落后,对磷复肥的需求量小,所以不赞成。第(3)题,近年来,巴西农业发展迅速,对磷复肥的需求量大,国内磷肥自给率仅为50%,需要从俄罗斯大量进口磷复肥;巴西磷矿资源都集中在中部地区,而主要农业区在巴西南部、北部和东北部,巴西农业区与磷矿资源集中区分布范围不一致;与俄罗斯相比,化肥生产能力欠缺,且运输成本高;俄罗斯磷矿资源丰富,加工磷复肥能力强,但本国需求量较小,可供出口的磷复肥较多;俄罗斯与巴西均为沿海国家,海运便利,运输成本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