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地理学法指导 |
考点15
考点热度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类型 |
主要环节 |
特点 |
例证 |
海上内 循环 |
A蒸发→B降水 |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
海洋上的狂风暴雨 |
海陆间 循环[来源:Z&xx&k.Com] |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
|
陆地内 循环 |
|
循环水量少,但对 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
(2)的意义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文拓展】
1.城市地面硬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城市地面硬化后,地表水渗不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也不能被蒸发上来,对自然界水循环影响很大。
2.陆地水体的补给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上所示。例如河流枯水期时,湖水补给河水,如下图1所示;河流汛期时,河水补给湖水,如下图2所示。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考向一
1.影响蒸发的因素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5.影响下渗的因素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技法点拨]
(1)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2.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地
【答案】1.A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降水落地面后,一部分形成径流(蓝水),另一部分蒸发(绿水)。蒸发分为植物蒸腾(生产性绿水)和蒸发(非生产性绿水)两部分。
1、绿水比例是指(蒸发量)除以(径流量 蒸发量)的数值,绿水比例最大是指蒸发量大、径流量小,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塔里木河蒸发比例最大。A正确。
2、生产性绿水比重是指(植物蒸腾)除以(植物蒸腾 蒸发),覆盖地膜可以保湿、保温、保土,减少蒸发,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作用显著,因此C正确。而且ABD均不符合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
考向二
1.我国某河流的补给类型及流量变化示意图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特别提醒】
3.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
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分析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 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径流量小,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
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回答1—2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A.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C.a是雨水补给,b是地下水补给 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2.图中显示冬季b类型补给很少,其原因是
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 B.气温较低,冰雪不会融化
C.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 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
【答案】1.A
【试题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a类型补给量最大,为雨水补给,b类型冬季没有补给,为冰川融水补给,c类型补给终年稳定,为地下水补给。
2.b类型冬季没有补给,为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原因是冬季气温低,所以B正确。
考向三
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描述(或比较)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
角度一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根据上述关系图,可总结出下表内容: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修建水库:对径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围湖造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3.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应用分析
(1)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断地形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例如,在图a中,根据河流的干流与支流之间成锐角的方向可以判断出,河流的流向是由北向南,进而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地势是北高南低。
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地形为盆地(如图b);辐射状水系,地形为山地(如图c);若河流平行排列如图a所示,则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分布。
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
(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含沙量大,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如黄河。
若河流有结冰现象,说明最冷月平均气温<0 ,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说明该河流春季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2016年上海卷)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5水循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2)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答案】(1)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2)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
【解析】
(1)水文特征是要是描述河流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渭河干流主要流经地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有7、8月,年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主要流经在渭河平原,流速较稳定;其支流多来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较大;冬季寒冷,有结冰期。
(2)图示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北侧支流来沙是渭河主要的沙源。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支流较北侧少,南侧支流不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