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E处气流受热上升 B.G附近常形成极锋C.F处气流受冷下沉 D.H所在地区全年降水稀少
2.常年受图中FG之间风带控制地区,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在当地最佳布局是
A.布局在住宅区的东北方向 B.布局在住宅区的东南方向
C.布局在住宅区的西南方向 D.布局在住宅区的西北方向
下图为三圈环流中的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气流由于热力因素,气温低冷却下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 B.甲、乙同属一个风带
C.甲、乙中可能有一个为信风带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
4.若甲风带控制地区盛行西北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冬季可能受到甲风带影响 B.受乙风带控制的地区一定温和多雨
C.我国夏季会受到乙风带控制 D.受丙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下图为地球上某区域气压带、风带及3000米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2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2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A.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B.甲风带与高空风向完全相反
C.甲、乙风向相同时同属一个风带 D.图中气压带控制下多降水
6.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可能的是
A.甲风带常年控制容易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B.该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C.该气压带与甲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D.该气压带常年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下面左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30°N、48°N两条纬线的变化图,据此完成7—9题。
7.左图所示季节华北平原
A.冬小麦地区一片金黄 B.树木发芽C.沙尘暴盛行 D.盛行东南季风
8.当处于左图反映的季节时,右图中盛行西北风且处于多雨季节的是
A.M地 B.N地 C.Q地 D.P地
9.该月份,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说法是
A.风向:甲地与乙地不相同,原因: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不同
B.风力:乙地>甲地,原因:乙地气压梯度大、摩擦力较小
C.风力:丙地>丁地,原因:丁地气压梯度力小、高山阻挡
D.风向:丁地与丙地不相同,原因:丁、丙分别位于高压东西部
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大陆,气候酷寒,这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下图示意某月南极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10—12题。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2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2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0.图中M地气压最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位于无风地带,冷空气大量堆积 B.海拔最高,极夜时间漫长
C.冰层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作用强 D.气候酷寒,利于空气下沉
11.影响南极大陆等压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 B.纬度 C.海拔 D.洋流
12.图示月份,多见狂风暴雪天气的海域是A.德雷克海峡 B.威德尔海 C.罗斯海 D.别林斯高晋海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某个气压带位置关系。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示该气压带
A.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 B.滞留北半球时间小于三个月
C.徘徊的纬度范围小于20° 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完全一致
14.推测该气压带是A.副极地低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15.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少雨 B.冬季寒冷干燥 C.全年高温多雨 D.有明显的干湿季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留申群岛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由300多个小岛组成,属于北美科迪勒拉山系西部山脉的组成部分。群岛风大、雨多、四季温差小,植被以丛生的草甸、苔藓为主。每年1月份,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阿留申低压,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异常有重要的影响。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及其地理位置。
(1)指出阿留申群岛上几乎无树木分布的原因。
(2)简述阿留申低压的形成原因。
(3)推测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题。
1.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题。
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4.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5.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6.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7.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巴西1月降水量分布图
巴西7月降水量分布图
据图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考点冲关【答案】1.C 2.B【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E处位于赤道,受热多,气流上升,A说法正确;G处位于69°S附近,较暖的西风和寒冷的极地东风在此相遇形成极锋,B说法正确;赤道上空气流向南运动,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左偏转,到30°S上空后形成高空西风,阻滞气流继续南下,导致空间集聚,在重力作用下下沉,C说法错误;H地位于极地,气温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D说法正确。故选C。
2.由图可知,FG之间为西风带,在南半球为西北风,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布局在该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即住宅区的东南方向。故选B。
【点睛】
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分布和移动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2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转载]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12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答案】3.B 4.D【解析】3.请根据图中气流方向,丙是高气压带,若图中气流由于热力因素,气温低冷却下沉,则丙是极地高压带,所以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极地东风带),B对;甲、乙风带的风向可能相同,A错;甲、乙中不可能有一个为信风带,C错;丙气压带夏季向高纬度移动,D错。故选B。
34.若甲风带控制地区盛行西北风,则甲为南半球的西风带,乙风带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我国是北半球国家,不可能受甲或乙风带影响,A、C错;乙风带为东南信风带,受乙风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少雨天气,B错;丙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丙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对。故选D。
【答案】5.C 6.B【解析】
5.等压面凸向低处,说明该处气压较低,高空气压和近地面的气压状况相反,由此判断该地3000米高空等压面向下弯曲的地方为低压,近地面对应气压为高气压带;两侧等压面向上弯曲,说明高空为高压;因此近地面对应气压为低气压带,
甲乙两处的风带,在近地面由高压流向低压,图中的气压带可能是动力原因形成,也可能是热力原因形成的,A错误;高空空气受两个力,最终于等压线与风向平行;近地面受力为两个力,最终等压线与风向有一定夹角,B错误;如果甲乙风向相同,说明甲乙之间的气压带为极地高压带,甲、乙风向相同时同属一个极地东风带,C正确;图中近地面气压带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D错误。故答案选C项。
6.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近地面气压带为副热带该气压带,乙应该为盛行西风带,甲应该东北信风带。常年受信风带控制容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B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C错误;该气压带控制下,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少雨,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D错误。故选B。
【答案】7.C 8.C 9.C【解析】7.据图判断(105ºE,48ºN)附近是高压而该地是陆地,(180º,48ºN)是低压而该地在海洋,此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冬小麦金黄是在夏季,A项错误;树木发芽是在春季,B项错误;冬季华北地区多沙尘暴,C项正确;夏季盛行东南风,D项错误。故选C。
8.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形成西北季风,C项正确。故选C。
9.由图可知,甲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时由北向南,乙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时由南向北,A项叙述正确;同样是30°N到48°N,从图中气压值可以看出,乙处气压梯度力较大,故乙地风力大于甲地,B项叙述正确;丙地气压梯度小于丁地,风力较小,C项叙述不正确;由图可知,丙、丁位于高压两侧,故风向不可能相同,D项叙述正确。故选C。
【答案】10.D 11.B 12.C【解析】10.读图可知,图中M处气压最高,为极地高气压所处位置,极地高压带是由于纬度高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的属于热力因素形成的高压。故选D。
11.南极大陆位于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因素形成的,随着纬度降低,气温较高,气压降低,所以影响图示南极大陆等压线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纬度因素。故选B。
12.读图可知,此时极地高气压带北移,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为北半球夏季,罗斯海地区等压线密集,且位于低压槽线附近,容易产生狂风暴雪天气。故选C。
【答案】13.A 14.B 15.C【解析】1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可以区分两条曲线。图示有赤道,该气压带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A对。滞留北半球时间大于6个月,B错。图中纬线间隔是4°,可以判断徘徊的纬度范围大于20°
,C错。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明显不一致,D错。
14.根据曲线,该气压带的活动范围跨南北两半球,应是赤道低气压带,B对。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活动范围不能跨南北半球,A、C、D错。
15.结合前面分析,该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C对。夏季高温少雨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A错;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B错;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为热带草原气候,D错。故选C。
16.【答案】(1)阿留申群岛属于形成年代较晚的火山岛,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熔岩不利于植被生长;位于盛行西风带,洋面广阔,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岛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
(2)北极的极地东风南下在北纬60°处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的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1月份,北半球由于陆地气温低,在亚欧大陆内部和美洲大陆内部形成的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
(3)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推测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偏弱,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风力偏小;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出现暖冬现象;寒潮等灾害天气减少。
【解析】(1)阿留申群岛几乎无树木是由于其本身属于形成年代较晚的火山岛,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熔岩不利于植被生长;该岛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大,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岛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这些条件都对树木生长不利。学科&网
(2)阿留申低压的形成既有动力原因,也有热力原因。在北纬60°处,来自北极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1月份,北半球陆地降温快,形成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
(3)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对东亚气候影响较大。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可能是亚洲高压偏弱,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风力偏小;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出现暖冬现象;寒潮等灾害天气减少。
【点睛】阿留申低压的形成既有动力原因也有热力原因。它属于副极地低气压带,源于动力成因,但其在北半球冬季势力强大则与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往往预示该年冬季风弱,暖冬,寒潮势力弱等。
直通高考
【答案】1.D【解析】1.恩克斯堡岛位于70°S和80°S之间,属于极地东风带,其具体风向为东南风,五星红旗应飘向西北方向。故选D。
【答案】2.A【解析】2.据图可知,90°E附近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强盛,北太平洋面为低压中心,即阿留申低压,可判断为北半球冬季。故选A。
【点睛】夏季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冬季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根据大气活动中心可判断季节。
【答案】3.C 4.B【解析】3.
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
4.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故选B。
【答案】5.D【解析】5.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及陆地轮廓形状,可以判断该地区为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图示区域西部降水丰富主要是因为该区域夏季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形成降水。反气旋控制下天气晴朗干燥;寒流会降温减湿;东北季风来自大陆内部,气流干燥,不易形成降水。故选D。
【答案】6.A【解析】6.10月8日(寒露节气)正值秋季,亚洲北部地区由于温度较低,形成了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因此造成我国“露气寒冷,将凝结”的天气现象。故选A。
7.【答案】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解析】从图中数据就可以判断出巴西降水量1月和7月的差异。巴西大部分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控制。